让张桂梅精神熠熠生辉
——简评《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
栏目:特别推荐
作者:鲁若迪基  来源:中国艺术报

《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
陈洪金 著
希望出版社
2022年3月出版

  陈洪金创作长篇报告文学《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整个过程我算得上是最好的见证者。作为同事和文友,我跟他朝夕相处,经常在工作中交流彼此之间的创作情况。《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刚刚定下选题,陈洪金就跟我说起过,我们都一致认为,丽江作为张桂梅老师和她的华坪县女子高中所在地,丽江作家应该在宣传推广张桂梅精神的工作中有所作为。

  作为丽江市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骨干作家,陈洪金此前曾经多次参加市里组织的采访组、写作班子,前往丽江华坪女子高中采访,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对张桂梅有着深刻的认识。由他来创作这本书,我感到非常欣慰,我相信,他能够胜任这一重任。从2021年初开始,我便陆续看到这本书的一些章节。经过半年的紧张写作,书稿杀青,我看到了整部书稿的打印件。看着沉甸甸的书稿,我的感觉是:不负众望。

  事实也是如此,《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由希望出版社于2022年出版后,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短短半年时间里,这本书继入选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以后,很快被山西《太原晚报》连载,山西广播电视台制作成音频,在学习强国平台全文推出,入选中宣部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客观来说,这本书是目前书写张桂梅的文学作品中受众广泛且影响力极大的作品。

  张桂梅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在广大中小学生中的影响非常大。《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之所以能够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可,在很大程度上看,与陈洪金在创作中的精心谋划密不可分。在很多作家笔下,报告文学往往是全景式地展现书写对象,力求面面俱到。《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更注重的则是受众的选择。在创作过程中,在谋篇布局里,陈洪金就一直把广大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作为这本书最重要的读者群体,在叙述方式、切入视角、背景铺陈、语言特色、情感抒发等多个层面,充分考虑到了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使得这本书成为一部成功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报告文学作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本书里,张桂梅每到一个地方,无论是东北牡丹江,还是云南中甸林区,或是大理喜洲、丽江华坪县,陈洪金都在相应的篇章里,对这些地方的历史、地理、文化作了适度的介绍,让读者随着阅读的推进,在了解张桂梅经历的同时,也学习到了一定的知识。这样的文本设计,引发了我们对创作中作者意识与受众期待之间关系的思考。于此,《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用实实在在的文本提供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创作思路。

  近年来,张桂梅多次荣获党和国家授予的崇高荣誉,倍受国人关注。作为以张桂梅为书写对象的报告文学作品,《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融合了报告文学惯有的写作规律,同时也彰显了自己的特色。这本书秉承了人物传记的写作思路,从她的老家牡丹江写起,从她的童年生活写起,以其人生经历为主线,对张桂梅的生活和工作展开了叙述。但是,也正是在这样的框架下,陈洪金却特别注重文本内在逻辑的架构。张桂梅少儿时期接受的红色文化熏陶,体现了她在后来华坪女子高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初心和底色。张桂梅全身心投入关爱贫困山区女孩、奉献社会,与此同时她也不断感受到人们给予她的人间温暖。经过这样的逻辑推演,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庞杂的内容体系也就得到了有效的高度浓缩,结晶为这本书的主题:人间大爱与无私奉献。《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成为一部成功的兼具报告文学和儿童文学双重特色的作品,在严缜的逻辑框架下举重若轻的文本构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桂梅的人生经历中,苦难和疾病始终挥之不去。幼年丧母、中年丧夫、身患二十多种疾病,凡此种种,告诉我们,张桂梅一路走来的人生道路,是在苦水里泡出来的。这样的情形,往往容易让作家在创作张桂梅题材文艺作品时着墨于她困苦的境遇。但是,在作家陈洪金笔下,在长篇报告文学《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里,我们看不到这种悲惨式的书写,每当张桂梅身处困境,无论是面对人世剧变还是重大疾病,张桂梅的形象都是坚强的、执着的、积极的、明亮的、温暖的。在这本书里,作家塑造的张桂梅的形象,也是积极向上、勇于进取、胸怀宽广的。这样的文学作品,读起来,不仅仅让人们感动于张桂梅的人格魅力,同时也被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着,充溢着对光明、善良、美好、进取、博爱的向往与追求。我想,这应该就是一位优秀作家和一部优秀作品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