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专记(六则)
栏目:笔荟
作者:陈振濂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一、“高峰”与“创新”

  十一次文代会精神,以二词出现频率最高。一曰“高峰”,二曰“创新”。

  “高峰”者,指从“平原”至“高原”,须有“高峰”以代表新时代,为当务之急。

  “创新”则非针对初学入门者言,乃为高端领军而设之话题。汲汲技法常识,无感于“创新”,甚或以之为奢言多事;然担当使命之责任者,“若无新变,何以代雄”。不有创造,难成时代高峰也。

  以艺术论文代会报告二词,必为关键词。

 

二、十年两次文代会

  二零一六年第十届(次)全国文代会,予初入中国文联,忽忽已五载。今年(二零二一年)岁尾再参会,(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而正逢疫情突发。

  自去年初春武汉疫情迄两年来,杭州皆无疫例而安然自处,防控虽严而无可忧虑也。然今次杭宁(甬)绍三地突现,且萧山、上城、拱墅、钱塘叠次示警,部分已定为“中风险地区”;为新冠两年来(吾杭)未有之困局。

  予幸提前四天赴京他事,又在杭抵京三度核酸;以确保大会安全。忆及五年前行程,真恍若隔世矣!

  十年两次(全国)文代会,文艺界再出发,必当有所作为,以应新时代。

 

三、拟作“中国文联史”研究

  近见中国文联主办《中国艺术报》发布从第一届(次)(全国)文代会至今之第十一届(次)(全国)文代会基本资料,并有报纸出纪念版、历次文代会信息记录。

  曾忆三年前于灯巿口中国书店,觅得一厚册《第一次文代会纪念册》,精装赭面,即购置并计划将作一“(全国)文代会与(中国)文联史研究”著述或论文。既入文联主席(团)序列,自当有所作为。

  而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举办,乃在一九四九年七月二日,其时尚未建立新中国;且其时名称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会上宣布成立“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即今之中国文联。

  予曾为西泠印社史研究,有著作论文,益有(西泠史)展览(曰“守望西泠”展)。

  既供职文联,何不有七十年中国文联史研究乎?

  先拟此题,以待后续。

 

四、记者的“浙江之问”

  文代会接受浙江媒体采访,记者归纳出“浙江之问” 。曰近现代大师如云,如潘(天寿)、沙(孟海) 、陆(维钊)领军,又有西泠之金石篆刻(学科);浙美之高等教育(体系),皆居全国之首,且无匹敌者。何以创新乏力而无首位度、及“示范窗口”之地位?

  故当自我反省调整、摆脱平庸,以“双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准绳,以“高峰”之求为标杆;度势审时,脱颖而出,方不负吾浙悠久积累之传统发展也。

 

五、文联履职五年有六举

  中国文联五年供职,若加盘点,或可得新业绩新构想数项。

  一曰从“学院派”起,新创“阅读书法”品牌以引领风气(迄已横贯一年计300件发表)。二曰“蒲公英计划”开花结果,倡“美育”及书法课教材及视频课完成,初级教育亦有“学院派”品质要求。三曰学术著作集二十种出齐,以为收结之大举;创学术记录之新例。四曰新创“书法美育”,分《学理编》《图像编》《知识编》,可称“书法美育三书”。亦前所未有者。五曰西泠印社五年,新倡“重振”“提升“(传统)金石学;及更新构思“大印学”。有五年五展五研讨会(有论文集)。六(曰)创宁波“大师说”“大师典范”“大师鉴藏”三连环新品牌。

  其余亦复不少。以“创新”“品牌”二项定之,列此六项,已见大貌。

 

六、策划“大师鉴藏”系列活动

  全国第十一次文代会召开前,杭州爆(暴)发疫情,局部划为疫区(中高风险区)封闭,航班大部取消。予提前四天先赴北京,紧做核酸三轮,以确保无虞。

  文代会七天会期,稍后则(计)以荣宝斋出版《中国书画鉴藏史丛札》为契机,办大师鉴藏展、新书发布会与学术座谈会。为一系列鉴藏研究活动;亦与宁波将举办之“近百年书画鉴藏名家大师/宁波书法篆刻家主题创作展”配套呼应,而同为“大师鉴藏”甲乙篇。

  今日拟出活动方案,共分“展名”主题、开幕式、新书发布会、学术研讨会、地点、时间、主办承办、新书发布会邀嘉宾、学术研究会所邀嘉宾名单,午后尽一小时定初稿(研讨会商),亦(第)十一次文代会前后际之大收获也。

  (注:此举终因疫情紧张,而临时议决暂停。容俟后再举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