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蓝海洋”,延续三十一年的文学奇迹
栏目:书与人
作者:本报记者 何瑞涓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龙岩上杭白砂林场,山林郁郁葱葱,不时响起欢声笑语,一群作家诗人来到这里。厦门市文联原副主席、《厦门文学》原主编陈元麟走在队伍中,不禁百感交集。这是他和朋友们一起组织起来的笔会,名曰“红土地·蓝海洋” ,自而今已经走过了31年,连续举办了22届,此次也是他第16次参加笔会。

  “红土地·蓝海洋” ,一个诗意的名字。红土地,是闽西革命老区,“二十年红旗不倒”之地,群山叠翠;蓝海洋,是厦门经济特区,一座美丽的“海上花园” ,繁花似锦。两地之间隔着漳州,相距约160公里,却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传统,又通过文学叙写着连绵不绝的“山海情” 。

  它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以同一命名、同一主题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学笔会” ——2008年,时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胜友这样说。十几年过去了,它依旧是同一命名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学笔会,如一棵树一样将根扎得更深,将枝叶手臂伸得更广,不断拓展自己的心胸与格局,生命力愈加旺盛,愈加枝繁叶茂。

  在陈元麟的记忆里, 1990年第一届笔会的举办恍若昨日。闽西是很多厦门人的第二故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两万多名厦门知青到闽西插队落户,和老区人民同甘苦共患难,从此结下深厚情谊,闽西红土地也成为厦门知青的精神圣地、心灵家园。1990年8月,陈元麟、谢春池、张力等厦门知青作家组成访问团踏上暌违多年的返乡之旅,分赴插队的村庄探亲访友,和闽西文学界共叙友情。第二年龙岩地区文联主席兼闽西作协主席张惟和《闽西日报》总编辑王宪华组织闽西作家团应邀回访厦门。随后, 《厦门文学》推出了“蓝海洋·红土地专号” 。1994年第二届笔会举办,两地作家的互访被定名为“红土地·蓝海洋” ,自此,厦门龙岩两地轮流做东,如同走亲戚一般,几乎每年举办一次笔会。谁也没想到,笔会一办就是31年,并将继续坚定地走下去,人们说这是中国文坛上的一个奇迹。

  今年第二十二届红土地·蓝海洋笔会恰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自全国的知名作家、诗人王干、董国政、符力等,以及林秀美、刘岸、钟兆云、施晓宇等福建省内、厦门市内知名作家、闽西作家代表近60人参会,以“绿色生态”为主题走进龙岩。“成功从古田开始” ,从古田出发,众人瞻仰古田会议旧址和毛泽东同志当年写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住处,不由心生澎湃;穿梭于云雾中的梅花山,仰望千年红豆杉王与王后,近观濒危动物华南虎扑食展雄风,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漫步植被丰富的上杭白砂林场,惊叹于现代林业科技的强大;戴上安全帽,走进“中国第一大金矿”紫金山金铜矿区,看曾经废弃的渣场重新返绿变花园,真正融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于一体;在“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聆听养蜂人钟亮生带领残疾人和贫困户林下养蜂致富的事迹,倍感生活之甜蜜;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里,习近平总书记21年前捐种的香樟树迎风傲立,众人纷纷合影留念,感叹锦绣山河如诗如画,闽西红土地的面貌日新月异。近年来,龙岩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生态立市,红土地上铺展荡漾开浓墨重彩的绿,绘就一幅壮美的生态文明画卷,是红土地,亦是绿土地。

  盛世美景如斯,每一位参加笔会的作家诗人都兴致勃勃,收获颇丰。这是作家王干第三次到古田,聆听历史的召唤,“每次来都有重新出发的感觉,古田是人气旺盛的所在,将理想的火炬燃烧天下、照亮世界” ,连续举办了31年的笔会,也让他看到了龙岩和厦门两地作家的韧性和坚持。诗人符力不论走到哪儿,都不忘举起他沉甸甸的“长枪” ,一边啧啧感叹风景之美,一边“咔嚓咔嚓”将随处可见的美拍摄进方寸之间。笔是他的另一杆“武器” ,山中云雾、酣睡似女子的梅树、武平养蜂人等等都化作了诗中的永恒。他咏叹,“荣幸、欢欣、震动、惊叹,我都记得” ,穿行闽西,“如同朝圣,又似探亲” ,在林海茫茫中, “我找到了,久别的亲人” 。欣桐久居福州平潭,擅写擅画,尤其画有谐趣,闽西的一花一叶一石都令她爱不释手,更吸引她的是地方美食。入口即化的上杭槐猪红烧肉、黄灿灿清香扑鼻的河田鸡、汤鲜肉嫩的牛肉汤……无不冲击人的味蕾,回味绵长,它们也变成了欣桐笔下的画作——一幅当代仕女图,也是自画像,画中人儿红帽蓝衫,斜坐桌前,面对汀江鱼、客家豆腐、客家肉丸,一脸满足状,举箸赞叹,吟咏一首《如梦令·龙岩》 :“吃着河田鸡,眼盯牛肉汤,喝两口黄酒,干掉粉蒸肉三块。老板,老板,再来一盘芋儿! ”作家诗人们纷纷表示,采风是一次契机,将持续深挖这片土地上“红”“绿”宝藏,书写闽西新时代的新篇章。

  从第一届到第二十二届,时代在巨变,闽西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陈元麟还记得第一届笔会时,看到闽西和插队时差异不大,乡村依旧很贫穷,座谈会上一位老知青还为此忍不住流下眼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闽西经济建设步伐加快,但由于水泥厂、造纸厂等遍地皆是,环境污染严重。而今再回闽西,处处青山绿水,乡亲们脱贫致富,目睹龙岩的沧桑巨变,尤其是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傲人成就,陈元麟喜不自禁。“红土地·蓝海洋”笔会也在与时俱进,在不变中求变。他谈道,笔会源于知青的闽西情结,后来淡化了知青色彩,扩大到两地文学界,并拓展至福建全省乃至全国文学界,主题也紧随时代,不断深化,挖掘取之不尽的生活与地域资源,常写常新,产生了一批质量优良的文学作品。

  31年来,舒婷、谢冕、张胜友等知名作家都从“红土地·蓝海洋”笔会中走过,留下了精彩篇章,两地作家作品更是不计其数。他们用手中的如椽巨笔,描绘两地的大好河山,讲述两地人民的幸福故事,记录下厦门与闽西的日新月异与时代变迁,以文学的方式将两地风貌展现到全国、全世界读者面前,为地方建设与发展助力。陈元麟说, 《厦门文学》与《闽西作家》开设了“红土地·蓝海洋”作品的专辑或专栏,推出历届采风作品,作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两辑《红土地文学丛书》及《红土地文学散文选》 ,厦门市很多重要作品也都出自这个笔会,“笔会既锤炼和壮大了两地的作家、作者队伍,增进了两地文学界的交流和友谊,也为当地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摇旗呐喊、鼓劲加油,真可谓果实颇丰、贡献多多。它已经成为厦门、闽西两地的一种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也是独步中国文坛的一道亮丽风景。两地设立了厦门龙岩山海协作经济区,形成了一小时城市经济生活圈,经济上的山海协作必然引发文化上新的相互吸引、相互召唤,‘红土地·蓝海洋’笔会也将更加坚定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继往开来,阔步前行” 。

  一次笔会的背后是无数人的默默努力与付出。“红土地·蓝海洋”笔会,是厦门与闽西一代代作家传递的火炬,将文学的信念矢志不渝地播撒到红绿交融的土地、播撒到这片碧波荡漾的蓝色海洋,时代与生活不止,文学的步伐不停歇,笔会的精神也将会不断延续,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