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晋江掌中木偶创新发展新境界
——从大型新编传统布袋戏《衣衫换江山》谈起
栏目:非遗
作者:本报记者 蒲波  来源:中国艺术报

大型新编传统布袋戏《衣衫换江山》剧照

  手指头动动,就是生动可爱的布袋戏。要操作布袋戏,可不容易,需要练习食指和中指分开为90度。素有“戏窝子”美誉的福建省晋江市最近出了一台新戏,为“南派”布袋戏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一些开创性的探索,它就是由晋江市掌中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出品的大型新编传统布袋戏《衣衫换江山》。

  近日,大型新编传统布袋戏《衣衫换江山》在福州市凤凰剧院参加第28届福建省戏剧会演、泉州市第34届戏剧会演,并且上线抖音直播。这部时长达到两个小时的布袋戏,让专家和观众们都大为吃惊:通常,布袋戏是80分钟时长,如此超长的表演如何能够牢牢地吸引观众呢?记者就此采访了该剧主创。

  开拓舞美空间,为“偶趣”赋能

  大型新编传统布袋戏《衣衫换江山》演出后,很多师友都向该剧导演、福建省艺术研究院一级导演傅磊送来祝福和建议,大家都对傅磊说:“你第一次导布袋戏就做得这么好!”傅磊坦言,其实这是她第二次排木偶戏了。她曾经为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排演大型原创红色题材木偶戏《游曦》,该剧以1927年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19岁女兵班长游曦为故事原型,讲述了广州起义的历史故事:“《游曦》是杖头木偶,由于题材关系,现实主义内容比较多,也有一些拓展内心空间和子弹大战的段落。但因为是第一次导木偶戏,当时对‘偶趣’的把握并不是很理想。这次排《衣衫换江山》,让我充分领略到木偶艺术的魅力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衣衫换江山》以传统木偶戏《再兴复国》为原型进行创作。剧目以主人公司马再兴的经历为线索串联叙事,讲述了东晋时期,王昆发动宫廷政变杀害司马再兴(东宫太子)父母图谋篡位,司马再兴从宫廷流落民间,开始“衣衫换龟、诚心祈雨、花园诉情、舍身投营”等经历。傅磊说:“这是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历史故事,是一出曲折离奇的‘太子复国记’。故事本身就有传奇色彩,很适合掌中木偶来展现——掌中木偶比较灵活,上天遁地来去自如。”在排练期间,傅磊希望能够“找到真人不能演出的表现形式”,也就是有足够的段落展示“超人类”的表现形式。剧中有“飞檐走壁”,有八卦上的“神仙打架”、大人头的“七窍生烟”等,“这些都是真人表演无法做到的,这就是‘偶趣’的莫大魅力”。

  构想非常美好,落实起来却需要克服重重困难。《衣衫换江山》的舞美设计突破了传统掌中木偶戏的表演空间。“可视性窗口从3.6米扩展到5.6米,纵深开拓为三层表演空间,和天幕视频相结合。视觉效果上,更接近人戏的表演空间层次。同时,在这三层表演空间,又用几处大布景的设计,再度拓展第四层表演空间,极大地丰富了木偶表演调度的可能性。另外,掌中木偶的腿部表演细节较少,我在三层空间上增加了木偶脚的落脚平面,在部分段落刻意突出木偶手脚并用的动作,让布袋木偶脚上生根,让角色更加栩栩如生。”傅磊说。

  对于这部戏时长超出常规,傅磊认为80分钟是有道理的,毕竟木偶戏观众以小朋友居多,而且木偶没有表情。“但我觉得这不是一定需要遵循的原则。这部戏的剧本故事环环相扣,体量比较大,每一场戏都是一个新的场景、一个新的事件,剧情在不断更新推进。在二度呈现的时候,我必须在每一场都找到抓人眼球的方式去表现,不能掉进情节里演故事。在构思的过程中,除了把戏排清楚,更重要的是找到每一场能让木偶最大限度发挥‘偶趣’的表现样式,让观众始终有新鲜的看点,如此,戏才能撑得住。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想象力挑战,需要舞美、道具、木偶表演等各部门紧密结合、共同研究,才能呈现出来。”傅磊说,今后还是会进一步精炼剧情表现,并且在传统木偶科步的表演样式上继续挖掘、设计、练习,既要有所突破,又要不忘传统、返璞归真。

  守正创新,不拘一格谋发展

  南派布袋戏流行于闽南地区,其源头可追溯到晋代《拾遗记》及五代《化书》、南宋《己未元日》中的史料记载。2006年,晋江布袋木偶戏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福建木偶戏人才培养计划”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近年来,晋江不断加强对文化的扶持力度,先后出台了《晋江市文化建设与保护实施意见(试行)》和各级非遗保护项目、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补助办法,为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保驾护航。

  “《衣衫换江山》是我们有史以来排演的最大的戏,首先演职人员将近80人,每个人都身兼数职,演员不仅要表演,还要跑景、伴唱、搭台……后台忙得不得了。一个八卦阵需要七八个人在底下站台;剧中的雨声、鸡叫声、口哨声都是演员配音;合唱团员在舞台四处角落分布。”晋江市掌中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负责人尤天相很受感动和鼓舞,他说:“年轻一代的演员这次是真枪实弹走向舞台。大家第一次合作,就特别默契、相亲相爱,真正在团结起来发展艺术。一个人的成功不叫成功,要大家都成功才叫成功。”

  传统的布袋戏舞台就是一个挡板,此次主创通过分割、变形,改为三层可推拉式的灵活布局,增加层次感和变化,还与科技结合,用LED替代传统布景,运用投影仪将舞台和背景融为一体,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一直以来,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木偶戏,晋江市掌中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非常重视运用科技为木偶戏赋能。比如,情景剧《英雄赞歌》打破传统,将AE虚拟技术运用到木偶剧中,利用AE虚拟技术制作出炮火轰鸣、飞机轰炸、动车站、机场、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等舞美效果。

  尤天相介绍,近年来,国家对非遗文化高度重视,晋江布袋戏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赢得群众的称赞。“有些戏迷一部戏要看好几次。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对外文化交流深受影响,于是线上‘演播’成为新的传播形态。线上与线下各有所长,不能说线上演出可以取代线下演出,也不能说线下演出不需要做线上转化。传统的剧场观众已经养成现场观看的习惯,并不会因为有了线上演出而不再进入剧场。相反,线上演出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迅速提升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舞台艺术作品,从而带动更多观众。”

  今天,晋江市掌中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已然在技艺传承、剧目复排、理论研究、史料整理等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除了在艺术表现上进一步开拓木偶戏的审美新境界,还通过各种方式亲近当代观众。比如,演出喜闻乐见的题材——大型音乐儿童剧《美女与野兽》;积极参与文化旅游节,与民乐演奏、街头文化等共同打造文化嘉年华;跟上时代出精品,制作掌中木偶短剧《掌中逐“疫”》,将疫情防控政策融合在剧情中,其中极具特色的丑角表演幽默风趣;打造“‘偶趣’大篷车”,来个文化快闪;晋江木偶走进福州大学研究生美学美育课程;联合协办“两岸一家人·‘偶’们共传承”2020两岸青少年木偶研学营活动。“目前,中心的主创人员还是少,依赖外邀,创作成本高,剧团的发展存在很大困难。未来希望有计划地重点引进紧缺人才,通过送院校进修、培训、实践等渠道,培养专业人才。另外,要积极组织演员参加各种赛事活动,以赛带练,创作精品。”尤天相说。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