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
作者:张知慧 王绪  来源:中国艺术报

  基于当前世界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以及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形势要求,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而高校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基地,则承担了传递历史文化、培育新知识、新理念的载体作用,也担当了传承优秀文化、进行思想文化培养、提升创新能力的历史使命。当前,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已成为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其不仅有助于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最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分析当前高校文化传承的实际情形可知,在观念及实施方法等层面,依然存在一定问题,从而无法充分发挥出高校的文化传承职能。而当代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显然为高校文化传承带来了良好机遇;新媒体突出的信息传递交互优势能够在文化建设工作中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优化了高校文化传承方式。因此,当下高校文化传承必须积极灵活利用新媒体优势进行路径创新。

  新媒体应用于高校文化传承的优势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型媒体形态,是数字技术、移动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发展的综合产物。从精英媒体到大众媒体再到个人媒体,媒体发展已然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且依旧处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纵观眼下,此时正是新媒体技术繁荣发展的时代;新媒体技术已经彻底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当代高校的文化传承自然也需要借助新媒体技术带来的诸多便利。高校是优秀文化传递、传承和创造、发展的沃土,而以往传统的文化传承方式手段存在诸多局限,受到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而无法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媒体技术在信息传播速度上的便捷性和即时性、传播内容的广泛丰富性、信息共享性和开放性等优势却能明显提高高校文化传承的有效性。

  其一,新媒体可以成为当代高校文化传承的有力媒介。新媒体作为当代社会信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平台,同样也是高校文化传承的强大媒介。相较于以往校园文化传播所使用的广播、校刊等传统手段,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率更高,时间和资金成本更低,覆盖面更广。高校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及时有效地进行信息发布和交流,为高校文化传承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和更便捷的渠道。其二,新媒体本身的特质能够有效拓展文化传承的深度。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最显著的优势就在于它的信息交互性,即信息传递是一种双向的交流而非传统的单向传递,信息的传递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高校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并及时就该信息开展师生交流与互动,不仅能够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受众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度,同时还能全面掌握其他人的观点。其三,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扩大了高校文化传承的广度。新媒体的开放性是指新媒体所呈现的信息是公共的开放的透明的,全民可见的。其共享性是指信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再传播和共享。这一特质使得高校文化宣传具备无限辐射空间,达到信息传播范围最大化,最大限度节约了高校文化建设成本,提高了文化宣传效率。其四,新媒体信息的即时性优势增强了高校文化的吸引力。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即时性能够保证文化信息的全面性、丰富性及时效性。高校师生通过新媒体平台能及时掌握最新、最全面的文化信息,丰富的信息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偏好,从而吸引广大师生积极通过新媒体平台学习了解文化信息。综上,新媒体在高校文化传承的内容、手段、效率、成本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新媒体融入高校文化传承的路径

  当下高校文化传承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大众文化审美趋势,在观念和方法上进行路径创新,灵活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提升高校在文化传承方面的水平。

  在观念上,首要的是培养并提升高校师生对于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推动高校文化传承要在建立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促进高校文化传承自觉性。文化传承的立足点就在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本身的珍贵历史文化价值,对于当代文化建设和民族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只有意识到自身文化的重要价值,提高文化传承责任心和关注度,才能自觉加强文化传承工作。其次,高校在文化传承的原则和方向上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论是高校文化传承,还是宏观视角上全民族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必须坚持这一思想精神基础。

  在方法上,基于新媒体时代特点和发展趋势,高校文化传承工作必须重视新媒体技术的价值,培养学生和教师灵活利用新媒体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新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和文化宣传活动。首先,必须全面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和高校教师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当下社会信息获取渠道广泛,内容丰富,方式便捷,这一切都是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成果。要利用新媒体技术推动高校文化传承,必须保证学生具备运用新媒体的基础性技能,即学生能够自主运用网络平台进行及时和即时的文化信息学习交流。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成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更是不可或缺的。基于此,高校才能发挥出新媒体在文化传承中的载体作用。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职培训。其次,高校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教育宣传活动。要重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技术优势,在文化课教学上,利用新兴媒体进行文化的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坚持文化传播过程中的视听说结合,便于学生更直观准确地了解文化并接受文化。在课后文化宣传上,高校应以选修课的形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优秀传统文化公开课,倡导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进行文化学习,并为学生开放各大优秀文化学习网站,扩大学生获取信息和文化知识的网络渠道。同时,高校应当鼓励大学生成立各种文化宣传社团,并自发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日常文化宣传和交流活动,营造新媒体助力高校文化传承的校园氛围。在文化交流上,高校要鼓励全校师生通过QQ、微信、微博、社区等各种交流平台进行文化交流,学生积极提问,老师积极回应,以此扩大丰富高校文化传承的渠道与途径。在文化实践活动方面,高校要突破时空限制,利用新媒体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开设各种文化交流论坛、网络文艺晚会等。最后,提高高校师生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并且将其全面渗透进高校生活学习的每一个角落,还需要政府和学校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从而为高校运用新媒体助力文化传承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氛围。

  (张知慧系江苏开放大学资源建设中心助理研究员;王绪系江苏开放大学商学院研究实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