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评协:擦亮“粤派批评”品牌
栏目:岭南艺坛
作者:张乙千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21年3月,广东省评协等单位举办“迎百年巨变、发时代先声”广东文艺百年创新发展研讨会。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围绕粤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现象开展文艺评论;连续5届参与“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作品年度推优并取得优异成绩;为青年文艺人才搭建平台,积极推选青年文艺评论家参加“新世纪之星”艺术展演等活动……成立于1994年的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名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是全国较早成立的省级评协之一,多年来持续活跃在文艺大舞台上。在新时代,广东文艺评论要如何踏上新的征程?近年,广东省评协从文艺发展的实际出发,搭平台、拓空间、筑高地,努力擦亮“粤派批评”品牌。

  贯彻落实《意见》 推进“粤派批评”

  8月2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广东省评协迅速行动,积极开展了一系列贯彻落实工作,如:起草《广东省文联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意见》;筹备建立各地区高校文艺评论联盟;积极筹备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等。

  广东省评协主席林岗认为,这份指导意见对文艺评论工作的展开意义重大:“《意见》及时、深刻,说出了时代、人民和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的心声。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要积极有效做好工作,回应时代和人民的诉求。广东作为文艺评论大省,‘粤派批评’在全国文艺评论的百花园里独树一帜。不过仍需谦虚谨慎,向兄弟省份学习好经验、好举措。”

  正如林岗所说,“粤派批评”历史深厚。新中国成立以来,“粤派批评”文艺评论队伍涌现出一批有知名度的批评家,成为中国文艺评论事业的新生力量。“粤派批评”的风格日常、务实且不乏开放、创新,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发展风貌。从2016年至今,广东评论界围绕“粤派批评”展开多次讨论,一直延续至今。“粤派批评”现象已经成为推动广东文艺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培育优秀人才 打造粤评方阵

  加强文艺评论,壮大评论队伍、加强文艺评论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新时代文艺评论新力量很重要。“当前,广东新生代批评家普遍呈现出思想素养好、专业知识强、学术造诣深的特性,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广东省文联副秘书长、创作研究部主任,省评协专职副主席梁少锋说。

  近年来,广东省评协始终坚持把培育优秀文艺人才摆在首位,注重挖掘、发现和培养高校、主流媒体、文艺院团等“高精尖”文艺评论人才,特别是中青年文艺评论工作者及爱好者,着力打造广东“粤派批评”方阵。

  在梁少锋看来,加强文艺评论人才队伍的建设,重要的一点是做好组织工作:要加强和完善文艺评论工作的管理和引导,尊重文艺评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为文艺评论人才创设优良的研究环境和成长环境;要秉持开放的工作理念,通过制定全新的政策,采取全新的工作机制和方法,广泛联系,尽最大可能团结、激励新文艺评论群体。

  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联支持下,广东省评协先后推出广东文艺评论创作孵化计划,建立签约文艺评论家机制。签约的文艺评论家中有来自体制内、体制外以及不同年龄层的群体;邀请中青年骨干文艺评论家参加专题研修班、讲授文艺名家公开课。通过举办“纪念萧殷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等活动,弘扬老一辈评论家的精神;积极推荐文艺评论家参评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参与“新世纪之星”展演等活动。广东文艺评论工作正呈现出新的开放性和张力。

  推出精品力作,扩大外宣交流

  文艺工作成效如何,要落到能不能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推动创作与评论有效互动,增强文艺评论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广东省评协集中力量和资源,加强引导、做好设计,激励和引导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

  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广东省评协开展广东省文艺评论作品年度推优并参与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推优活动,对优秀评论作者进行扶持。同时在主流媒体上对获得年度优秀作品的作者进行宣传推介,调动了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截至2020年,广东省评协组织参加共5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作品年度推优活动中,共有5部作品入选年度优秀著作、10篇作品入选年度优秀文章,取得了优异成绩,成为广东文艺评论的亮点。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幕拉开以来,广东省评协充分利用广东的地缘优势和学科优势,围绕粤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现象开展相关文艺评论工作。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促进了“天下华人一家亲”的价值认同。先后联合鲁迅文化基金会举办“2018大师对话:鲁迅与但丁”文化交流活动,为中外文艺理论家提供对话交流平台;联合暨南大学举办了“粤港澳青年文学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扩大了文艺的对外宣传交流作用。

  创建评论基地 拓展话语空间

  《意见》提出:巩固传统文艺评论阵地,加强文艺领域基础性问题、前沿性问题、倾向性问题等研究。广东省评协积极为文艺评论搭建平台、筑造高地。近年来,广东文艺评论界打造了广东青年评论家论坛,创建了广东省文艺评论基地,举办“海上丝绸之路与岭南文化高峰论坛”“广东艺术家沙龙”等各式专场研讨及艺术沙龙活动。创建了岭南师范学院(湛江市)、韶关市文联、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珠海市)、广州文学

  艺术创作研究院(广州市)、五邑大学(江门市)、广州美术学院城市学院(高校)、广东财经大学湾区影视产业学院(高校)等7个“广东省文艺评论基地”。

  同时,坚持以创新为基础,大力拓展文艺评论的话语空间,扩大主流评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加强与《中国艺术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主流媒体的合作,打造文艺评论栏目,推动广东省各地活跃开展具有岭南特色的文艺批评。如《中国艺术报》“岭南艺坛”栏目,广东电台的“诗人在线”评论栏目,《南方日报》的“文艺评论”栏目,《羊城晚报》的“广东文艺评论”专栏等。同时,注重发挥《粤海风》杂志、《广东文艺发展报告》等刊物和著作的作用,先后推出了《粤派批评文艺评论丛书》《广东文艺评论文选》《百年萧殷纪念文集》等学术著作,注重文艺理论评论成果的出版传播,努力筑就岭南文艺评论新高地。

  广东省评协强化互联网思维和发展观念,支持文艺评论刊物和网站做强做大,打通高等院校文艺研究、媒体文艺评论、网络评论的交流互动,形成立体交叉的评论融媒体。在广东文艺评论界,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文艺评论家先后在网络平台开通了个人公众号、自媒体,如谢有顺、徐南铁、凌逾等,积极推广文艺评论作品。

  迈向新时代新征程,广东省评协清醒地认识到,尽管协会的各项工作有一定基础和优势,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推动文艺事业发展大局中,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协会将结合广东文艺实际,努力补齐文艺评论的发展短板、凝聚文艺评论的各方力量、肩负文艺评论的使命担当,交出更加令人满意的答卷。

栏目合办:中国艺术报社 广东省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