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英雄戚继光
——读大型影视文学剧本《戚继光》
栏目:书与人
作者:毛佩琦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戚继光》 叶玉杰 著
海洋出版社
2020年7月出版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辉煌的历史上,可谓英雄辈出。每当历史的关键时刻,每当时代发出召唤的时候,他们的英姿就会闪现在潮头,就会展示在峰巅。他们也许是曾经躬耕陇亩的一个农夫,也许是曾经苦读寒舍的一介书生,或者是身在行伍的一名战士,或者是当窗理云鬓的一位淑女,而在风云际会之中,他们创立的业绩,他们的高尚精神,足以彪炳千秋光照万世。历代英雄多姿多彩各具面貌,当我们细数他们成长的历史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有许多共同的特点,自幼立志,砥砺节操,勤奋努力,学习本领……一旦时代有所需要,那就是他们一展身手的平台。于是,他们便是于无声处爆发的惊雷,众鸟翔空搏击长天的雄鹰,万马奔腾一马当先的首领。产生于明代的著名军事家戚继光,就是一位万世传颂的英雄。

  明代立国270余年,这期间曾有过辉煌盛大,也经历了忧患和劫难。戚继光生活在明代的嘉靖、隆庆、万历年间(1522-1620),此时正是明朝内忧外患频发时期。朝政日非,财政窘迫,民生艰难,军伍窳败,边防虚弱。最严重的是长期困扰明朝的所谓“南倭北虏”,在此时先后酿成大患。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的庚戌之变,俺答率领的鞑靼铁骑曾经长驱北京城下,月余不退。这时的明朝,正是“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面对如此颓局唯有重整山河,奋发振作,才能挽狂澜于既倒。这时的朝野形成了一股革新的势力,从嘉靖到隆庆、万历,徐阶、高拱、张居正,群星灿烂,朝廷上下能臣辈出,经过三四十年的努力,竟使明朝呈现出中兴的局面。而在这一中兴事业中,稳定边疆、荡平“南倭北虏”的戚继光居功至伟。

  戚继光(1528—1588),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世职登州卫指挥佥事。史称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年间,戚继光袭父职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后来他相继担任都指挥使、福建副总兵,浙福江广郴桂六省总兵官、署都督同知等职,在山东、浙江备倭。戚继光在浙江,发现卫所制度已经败坏,军伍不整,兵不习战。浙江金华、义乌地区素称慓悍,他请求召募当地三千人,进行训练,教以击刺之法。他发明了狼筅,临阵长短兵器交相使用;又因地制宜,制定了鸳鸯阵法。“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由于戚继光练兵有方,运兵有谋,布阵奇诡,他带领的军队抗击倭寇所向披靡,“戚家军”从此名闻天下。戚继光参加和指挥的战斗,在浙江有龙山所之战、岑港之战、台州大战;在福建,有横屿岛之战、牛田之战、南澳岛之战。在朝廷上下的支持下,在他和俞大猷、谭纶等人的英勇奋战下,危害东南数省持续百余年的倭患被彻底荡平。

  隆庆(1567-1572)以后,戚继光北调京师,先后以署都督同知、蓟辽保定等处练兵总理、蓟镇总兵官、右都督等职,镇守北部边防。他筑长城、建车营、修火器、练军武,有效控制了蒙古小王子之后的土蛮部、董狐狸朵颜部,“终继光在镇,二寇不敢犯蓟门”。戚继光被朝廷晋封为特进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进左都督,实授大都督。史称,“继光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而且影响深远,“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戚继光的业绩,是在几届当国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等先后支持信任下取得的。尤其张居正,凡事必与戚继光商榷,并为戚继光完成任务扫除障碍。也因此,张居正殁后半年,万历十一年(1583年),戚继光受到牵连改任广东,逾年即谢病,继而遭到罢免。戚继光还乡后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病逝于登州故里。戚继光戎马一生战功卓著,史称他“四提将印,佩玉三十余年,野无成田,囊无宿镪,惟集书数千卷而已”。他长时间手握重兵,军费粮饷过手无虑千万,但却清贫如此,可见品格之高尚。明朝赐谥戚继光为武庄,这在当时也是至高的荣誉了。

  戚继光可以说是明代嘉万中兴的中流砥柱,也是中华历史上熠熠闪光的明星,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戚继光不只是一个军事实践家,一个军事统帅,更是一个军事理论家。他熟读历代文武典籍,又从当代实战中总结出新的军事理论,建立了自己的军事理论体系。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 《练兵实纪》,上承《孙子兵法》以来的历代的兵法兵学而加以创造,大大丰富发展了中国古代兵法理论,如同唐代之韩愈在文坛上的“文八代之衰”,戚继光的兵学理论在中国古代兵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论者曰,戚继光的兵法“谈兵者遵用焉”。同时,戚继光也是一位精通儒家精典,善于诗文写作的儒将。戚继光的《止止堂集》,所收仅诗作就有近三百首,豪放而兼婉约,表达了这位爱国志士的热血襟怀。他的许多诗作得到评论家的高度赞誉而被广泛传颂。

  戚继光的人格,他的辉煌业绩,他的兵学理论,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是在当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必须予以继承和弘扬的。深入研究、广泛宣传戚继光是时代给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提出的光荣任务,是他们必须担当的责任。出生并生活在戚继光故乡蓬莱的叶玉杰,就是一位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的地方文化工作者。他自幼耳闻目染习知习闻戚继光的故事,对这位乡亲先贤充满了感情。他积数十年之功对戚继光的历史和时代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又历数年之久完成了《戚继光》这部大型影视文学剧本。这部作品就是作者对时代呼唤的回应,就是作者对历史责任的承担。

  作者把《戚继光》定义为军事题材的历史正剧。这一定位正符合了戚继光的历史定位,符合于戚继光生活的那个年代。历史剧怎么写?在文艺界、理论界从来就有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做法。其中甘苦难言,得失相参。我曾经就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的写作,提出十六字原则,即“大事真实,细节精致,剪裁生发,把握本质”。我认为,历史剧不同于一般的古装剧,历史剧的品格在于真实。这种真实不仅仅是艺术的真实,更是历史的真实。历史的真实寓于艺术的真实之中,艺术创作不能偏离历史本质。基本事实要符合历史的“那个时代” ,基本人物要符合其身份个性的“这一个”。

  《戚继光》影视剧本,以历史编年和主人公的传记为贯穿,描述了戚继光的童年及从十七岁袭职从戎到六十岁还乡去世,半个多世纪跌宕起伏的故事。剧本不仅展示了戚继光的成长和抗倭、御边、保家卫国的丰功伟绩,也讲述了主人公的家庭生活,他的情操、情趣和感情纠葛。而时代面貌、社会风情和政治生态、官场权谋则是主体故事的大背景。全剧既有令人惊心动魄、开阔宏大的全景式的历史画卷和战争场面,又有令人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生动细腻的具体情节。在具体的历史细节和时代风貌的描写上,体现了作者深入广泛的研究成果。士农工商,舟船车马,军伍战阵,旗帜兵器,以及政治制度,职官称谓,官场规则无不严谨考究有根有据。所以,每读一集,都如身临其境,耳听其声,令人不知不觉走近主人公,走近那个时代。该剧本兼具历史认识功能,思想教育功能和艺术欣赏功能。相信依据此剧本拍摄的影视剧有望成为青少年理想教育和成长励志的优秀教材,有望成为激励国民意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