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历史的小说叙事建构
——评黄宁长篇小说《客从何处来》
栏目:品读斋
作者:杨天松  来源:中国艺术报

  罗伯特·斯科尔斯等人的《叙事的本质》第一篇《叙事传统》里,作者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说:“过去两个世纪以来,小说一直是西方叙事文学的主导形式。”其实,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小说也逐步成为中国叙事文学的主导形式。具体到地方历史小说来说,如何进行小说叙事是一个难题。这种困难首先是在作者方面产生,即对于一个要写作地方历史小说的作者来说,他必须在历史和小说之间取得某种和谐。

  黄宁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小说家,在创作《客从何处来》这个厦门地方历史题材的小说之前,他已经具有创作长篇小说的经验,即出版于2017年的《旦后》,这是第一部讲述厦门方言电影往事的长篇小说,已被改编拍摄成同名院线电影。因为有这样的创作经历,黄宁创作《客从何处来》这样一部反映20世纪30年代初期到中期的厦门历史长篇小说就顺理成章。该作品作为厦门市重点文艺创作项目,为建党百年献礼。

  《客从何处来》反映的历史时段是1930年至1935年的厦门,按照历史划分,这段历史属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尽管小说的整个叙事是虚构的,但又涉及到当时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比如十九路军抗日、福建事变、厦门建市,等等。显然,这些关于福建、关于厦门的历史,在地方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是在这部小说中,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是作为背景出现的,作者并未对这些历史事件作细致的叙述,而是把小说中的人物活动放在历史事件当中。这与作者的叙述策略是有关系的,作者明白,如果小说纯粹叙述一段历史,对于小说本身可能会造成一种伤害,对这段历史进行描述,是历史研究者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客从何处来》在叙事上是有作者的精心思考的,表面上似乎避重就轻,实质上却是一种精心结构。

  同时,由于小说叙事的时间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到中期,尽管小说的叙事中心是家族与家族之间的矛盾纷争,但小说的叙事涉及面非常广泛,构成了一个强大的叙事背景,在这样的叙事背景中,集中刻画了郑家明的心路历程和他合理地也合逻辑地转变为一个革命者的历程。

  郑家明是从厦门到南洋的第三代华侨,祖父郑光元,父亲郑堂秋,小说从郑家明从新加坡回到厦门开始。郑家明回到厦门的原因是父亲在厦门的华光戏院发生坍塌事故,死伤数十人,单是赔偿金就在二十万元上下。因为这个事故,郑堂秋的寓所被死伤家属包围,之后郑堂秋一病不起。郑家明因此才从南洋来到厦门。郑堂秋病故,丧事的一切都是在章启智等人帮忙下才顺利完成。此后,郑家明就在厦门经营华光戏院,历尽艰辛,小说也由此展开了围绕福建、厦门当时的历史,叙述了郑家明和厦门各色人等进行的交往、斗争,并一步步地完成了郑家明从一个第三代华侨成长为一个有家国情怀的革命者的过程。

  无论是历史小说也好,还是非历史小说也好,最核心的就是故事和人物,黄宁在《客从何处来》中,是能够比较好地把握住故事的整体叙事方向的。在叙述过程中,围绕郑家明这个主要人物,《客从何处来》写了许多人的故事,如郑家明的情侣章慧,她是章启智的女儿,章启智和郑堂秋一样也是从南洋回来厦门创业的华侨,也正为如此,章启智和郑堂秋有很深的情谊;与郑堂秋执着于电影事业不同,章启智是主张实业救国的,虽然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真正要通过实业来救国其实非常艰难。章慧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回到厦门做党的地下工作,在这部小说中,章慧是影响郑家明完成转变的最重要的人物。此外郑家明的堂兄郑家驹是个只顾经商不关心民族命运的人;还有广利洋行老板陈广利,以及陈广利的儿子陈锋(保定军校毕业,蓝衣社成员)、女儿陈美等,章启智忠心的管家孙和顺以及讲义气的苏环球;还有陈美的唯利是图不顾民族大义的男朋友、《全闽新日报》记者黄玉郎;日本商人钟和夫、台北艋岬帮陈三甲、陈细甲兄弟,等等。所有这些人物,构成了一个动荡时代的人间百相,也构成了这部小说叙事中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