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造自然的苏派盆景艺术
栏目:推介
作者:小海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临渊不惧坐云颠 郭建元

  记得去年秋天,在苏州城北荷塘月色公园的一个文化活动上巧遇周全,她是现代作家、翻译家周瘦鹃先生的女公子,我也有好多年没见到她了。知道她还一直住在周瘦老当年营造的紫兰小筑里,我就提出来约几个朋友一起去看看。她说,这个季节不是园子最好的时候,最好明年春暖花开时过来。于是,我们满怀期待等着下一年的春天。

  “今春看又过”,就像杜甫诗里说的那样。等到忙完手头的事情,想起来要去看看紫兰小筑的时候,似乎又过了最好的时候。好在,前不久我看到一个精彩的展览,暂时弥补了这个小小的遗憾。

  近日,由苏州市文联主办,苏州市花卉盆景研究会承办的2021江南文化“妙造自然”苏派盆景艺术展在苏州展出。此次展览共展出苏州市花卉盆景研究会会员的108盆作品,其中有不少确属苏州当代盆景艺术家的精品力作,有的曾在全国、全省的各级盆景展览和比赛中摘金夺银,为苏州市赢得过荣誉。

  我对盆景的认知,最早就来自周瘦鹃先生。周瘦老是现代苏州的著名作家,也是苏派盆景大师。他做的盆景为什么好呢?因为他有两个老师,一位是大自然,一位是中国传统的山水古画。周先生是文化大家,学识渊博,慧眼独具。所以,他的盆景作品就有了诗情画意,有了高远境界。他穿梭于紫兰小筑花木丛中,结交了不少园艺高人。他和朱子安先生的友谊堪称佳话,两人亦师亦友,共同将苏派盆景艺术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年轻的时候,我读过周瘦老的《花木丛中》,印象深刻。许多年过后,又读到一些回忆他的文章,尤其是看到他的年谱,应该是范伯群先生和周全老师共同编写的,作为《周瘦鹃文集》一书的附录。读年谱,你能切身感受到周瘦老历年对盆景所费的心力。从早到晚,他在自家园子里亲自打理这些盆景,搬进挪出,灌溉施肥,除草灭虫,修姿培形,忙得不亦乐乎。一枝一叶总关情。他像是精心抚养自己的孩子那样,牵肠挂肚,知冷知热,莳弄他这一大群“绕膝呈欢”的宝贝们。张潮《幽梦影》中说:“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我揣度,晚年寄情于拳石勺水中的周瘦老,这些盆景正是他的“山水诗”,圆了他的山水林下情怀。所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莫不如是。

  紫兰小筑,又被称作周家花园。其实,苏派盆景几乎就是微缩版的江南园林,核心在于构建虚与实的空间关系。周瘦鹃先生的盆景作品之所以赢得这样高的声誉,与他园林艺术造诣很深,也有很大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过苏州园林管理处的负责人,与谢孝思先生等共同筹划,保护和修缮了一批苏州古典园林。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盆景艺术家,周瘦鹃先生既是榜样,更是标杆。也就是说,从事盆景艺术创作,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验证,地理气候、土壤环境、植保技术、审美情趣、眼界气度、艺术境界等,缺一不可。苏派盆景,巧于因借而具备了空间张力,可以小中见大,心游物外。小小方寸之间,崇山峻岭,万古江河,纳于一盆;梅妻鹤子,天边风月,尽收眼底。

  这次展览,应该说在续脉传统,融入“江南文化”精髓,彰显丰厚历史底蕴的同时,承前启后,返本开新,展现了新时代姑苏城的雅韵。郭建元创作的以赤松为材质的《虬龙蛰起》,以刺柏为材质的《临渊不惧坐云颠》等数件作品;周奉国和汪叙明分别创作的小品组合《忆江南》和《生机勃勃》;陆小华以黑松为材质创作的《曲楫飘云》;王大弟创作的《艺苑秀色》《闲趣情》等作品,均为继承苏派盆景艺术风格的精品佳构,同样是虽为人作,宛若天开,其妙造自然的娴熟手法和高迈境界,夺人眼球,为前来观展的苏州市民了解苏派盆景的艺术精髓,打开了一扇窗口。

  本次展览还展出了周瘦老的外孙李为民和苏州著名画家张辛稼先生的女儿张钟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在守正创新的同时,又保持了苏派盆景独具的人文气息。我想,周瘦老若是地下有知,一定颇感欣慰。

  在参展作品中,苏州资深园林景观规划师史佩元的作品《清奇古怪》,以苏州光福司徒庙中的四棵“清奇古怪”古柏为蓝本,进行二次创作,造型中借鉴了中国传统草书线条的结构与韵律,想象力和独创性俱佳,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史佩元的女儿史诗,从小跟着父亲耳濡目染,也爱上了盆景制作,她围绕月亮主题的创新作品《明月入怀》《奔月》等,大胆融入了年轻人的奇思妙想,也受到观众好评。以史佩元、史诗父女为代表的苏州两代盆景艺术家,为苏派盆景的创新发展,探索了某种可能性的向度。

  弘扬江南文化,让苏派盆景全方位融入当代生活,走进新时代的寻常百姓身边,正是苏州市花卉盆景研究会的一大宗旨,也是举办本次苏派盆景艺术展的目的之一。这次展览,还吸引了包括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盆景协会联盟主席张小宝等一些业内专家到场指导、交流,对促进苏派盆景艺术的健康发展,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