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地方曲艺发展“一池春水”
——以台州市路桥区创建“中国曲艺之乡”为例
栏目:聚焦
作者:潘军明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曲协文艺志愿服务团走进浙江台州惠民演出现场

  路桥区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地处江南水乡腹地,是台州市三大主城区之一,自古便是商贸重镇,素有“百路千桥万家市”之美誉。路桥的曲艺兴盛几与商贸发展同步,早在宋代,就有了专门的曲艺表演场所,到了明清两代及民国更是得到快速发展,涌现了路桥莲花、道情、鼓词、评书等10余种特色曲种。新中国成立后,路桥曲艺广泛扎根民间,深受广大群众喜爱。1953年,路桥鼓词《英雄儿女》应邀进京表演,轰动一时。目前,路桥曲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总计26项,其中“路桥莲花”被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路桥评书”“路桥道情”“洒尺”“螺洋莲花”“路桥花鼓”等9项被列入台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020年底,中国曲协授予路桥区“中国曲艺之乡”称号,为路桥曲艺的繁荣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何激活曲艺发展“一池春水”,吹起区域文化共富新风,一直是路桥区曲艺事业发展的重点。

  办好“三件事”,夯实曲艺发展基础

  建机制。路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曲艺事业发展,专题研究制订中国曲艺之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成立工作专班,构建齐抓共管、协同一致的工作格局。不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设立曲艺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大型活动开展、优秀曲艺项目扶持等事项,并逐步加大投入,目前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为曲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同时,积极加强对上联系,做好相关工作的对接沟通,浙江省文联、台州市委宣传部、台州市文联负责人多次到路桥调研指导工作。浙江省曲协更是组织专家组专程调研“中国曲艺之乡”创建事宜,对路桥相关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性意见。

  拓阵地。为保障曲艺活动的定期开展,路桥区精心打造了曲艺活动“一馆十基地”特色项目,即一个曲艺馆,十个镇(街道)曲艺活动基地。路桥曲艺馆选址于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十里长街的古建筑群中,配置展览厅、演艺厅、曲艺书院等功能区块;“十基地”建在各镇(街道)最具特色的农村文化礼堂,一镇一基地,并统一配套智能音频交互系统。“一馆十基地”的建成,实现了区、镇、村三级曲艺服务网络全覆盖,为路桥曲艺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

  聚人气。我们着眼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曲艺艺术发展、“中国曲艺之乡”创建工作与开展群众文化服务结合起来,与文化宣传结合起来,不断壮大群众基础。每年开展曲艺“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展示展演活动百余场。借助融媒体平台丰富传统曲艺的现代化传播形式,搭建线上传播矩阵。紧跟直播风口,开辟直播通道,进行线上展播、演艺直播、专场演出等,收获了大批“粉丝”。春节推出“云上曲艺过大年”活动,邀请中国曲协会员、台州资深评书艺人蔡啸等曲艺名家,拍摄台州评书、方言顺口溜、路桥莲花等地方曲艺短视频,通过视频号、微信公众号推广,方言顺口溜《春节防疫勿放松》、曲艺作品《路桥莲花陪你“云拜年”》等作品深受群众欢迎。

  打好“三张牌”,丰富曲艺发展模式

  打好“传承”牌。传承是发展的前提。近年来,路桥区高度重视曲艺保护传承工作,把曲艺的发展与文化惠民等活动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实行重点曲种“一对一”保护机制。结合曲种区域分布和受众群体,由全区10个镇(街道)分别认领一种特色曲艺曲种、组建一支曲艺表演队伍、创作一个曲艺精品、承办一场曲艺活动,实现“有传承、有队伍、有作品、有活动、有展示”,推进路桥曲艺的全域提升和发展。二是致力推行传统曲艺校本化。建立校园曲艺传承基地,聘请专业导师每周定期开展现场授课教学,同时,邀请研究机构、非遗保护机构进驻校园,为曲艺项目的传承发展实践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持,真正让曲艺走进校园,成为校本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其中,在路桥实验小学试点设立路桥莲花实践基地,将省级非遗“路桥莲花”纳入该校拓展性课程教材,该校学生表演的莲花作品《哪个不说路桥好》《践行核心价值观》等多次在市区级比赛中获奖;在南官小学设立路桥花鼓曲艺项目保护传承基地,将市级非遗“路桥花鼓”纳入学校课外选修课程,创编推出花鼓代表作品《人人都夸好媳妇》,登场夜间市集演出。三是定期开展曲艺传承研访活动。重点走访省、市级非遗曲艺类项目,了解传统曲艺项目的存续传承情况,悉心听取传承人保护传承成效与问题建议。多次召开“路桥区传统曲艺振兴工作座谈会”,邀请专家座谈交流,通过传统曲艺项目的现场演绎,明确路桥曲艺保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为曲艺活态传承的创新发展提供针对性、指导性意见,赓续传承路桥优秀传统艺术。

  打活“纳新”牌。路桥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要求,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着力打造一支有影响力的文艺人才队伍。一是实施“文艺人才储备”工程。注重曲艺人才的吸纳培育,为传统曲艺引入新鲜血液。通过商都文化艺术节、文化俱乐部汇演、礼堂“村晚”等特色品牌活动,挖掘新人。充分发挥当地曲艺领军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作品展演、授课辅导等形式吸纳民间曲艺爱好者积极投身曲艺。全区现有会员217人,其中市级会员71人,省级会员27人,中国曲协会员4人。“曲艺两新”基础深厚,全区新曲艺组织20多家,从业人员200余人。二是实施“名师带徒”工程。建立代表性传承人数字档案,以曲艺名家孵化计划为抓手,通过导师遴选,学员适配达成双向意愿,以传帮带教学形式实行梯队人才孵化培育模式,举行曲艺传承人集体拜师仪式,将人才的传承、曲艺事业的发展落到实处。三是实施“曲艺人才提升”工程。充分发挥“一馆十基地”阵地效能,集结全国曲艺资源,邀请市级、省级、国家级名家名师开班授课,积极承接第二期曲艺网络编辑创作推广人才培训班暨第一期全国曲协新闻宣传研讨班、浙江省第五届中青年曲艺创作培训班等,通过引进一系列高端专业艺术研讨交流活动,从专家学者中汲取“养分”,注入新时代的“现代活力”,进一步提高曲艺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技艺水平。鼓励优秀文艺储备人才参加各级演出比赛,引导他们向高标准对标,搭建学习借鉴平台。其中路桥莲花《梁山伯与祝英台》《致富路上》等数个优秀节目登上全国性舞台并获奖,受到曲艺同行的高度评价。

  打响“精品”牌。围绕“讲好路桥故事、传播路桥声音”主题,努力打造一批有品位、有影响、叫得响、传得开的曲艺精品品牌,充分彰显路桥地域特色。一是实施传统曲艺优秀舞台工程。多次邀请省、市曲艺名家对路桥区传统曲艺类项目的表现形式、创作手法、曲本改编、舞台打造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切实提升曲艺作品层次。二是实施曲艺研培工程。科学制定路桥区曲艺创作生产规划,重点聚焦现实题材、地域特色、历史题材三方面推进曲目创作。多次开展创作采风,召开曲艺作品创作加工会,分析作品得失,通过反复提炼、优化方案,力争推出精致上乘佳作。全区十个曲艺活动基地均有佳作问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路桥曲艺人第一时间投入“曲艺声援行动”,防疫原创作品源源不断,相关作品被“学习强国”平台选用。三是实施曲艺交流工程。积极承办各类全国性曲艺赛事, 2019年,路桥区先后承办了中国曲艺牡丹奖艺术团“送欢笑”走进浙江台州、第二届中国东部优秀曲艺节目展演; 2020年,承办长三角曲艺名家展演活动、浙江曲艺名家走进农村文化礼堂专场演出、“党在我心中”曲艺专场演出等,每场活动的执行承办都得到了中国曲协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通过曲艺活动的引流,为“草根”曲艺传承人搭建展示和推介优秀作品创作成果的输出平台,着力扩大了路桥优秀曲艺作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路桥的美誉度和软实力。

路桥曲艺馆“月演出”少儿曲艺专场现场

  加快“三推进”,走实曲艺发展路径

  推进管理服务精细化。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持续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一是探索政策采购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思路,分别在村(居)、学校、企业等点位建设了一批曲艺活动基地,通过引入专业化社会团体参与日常运营和管理,有效盘活曲艺活动基地发展生命力。如路桥曲艺馆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将日常运行管理和常态化活动开展两块工作分别交由社会团体来运行,通过定制化服务需求,切实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活动需求,聚拢了曲艺馆人气。2020年曲艺馆共计举办周书场24场、月演出4场、季讲座2场,实现“每周有活动、每月有看点、每季有惊喜、每年有成果”的活动组织目标。二是积极搭建文化交流展示平台。通过开展文化走亲、文化结对等系列活动,促进与兄弟县(市、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加快提升自身表演水平,实现区域间的文化资源共享。2020年组织演艺团队先后走进天台、上虞、武义等地区,路桥曲艺得到了大力宣传。此外,积极开展曲艺“四进”非遗展示展演活动,涵盖演出、赛事、培训、讲座、交流等形式,切实丰富群众性曲艺活动。三是持续加大曲艺文化研究力度。鼓励社会各界踊跃参与曲艺文化研究和发展,充分应用学校、文化研究协会等平台,策划编辑《曲艺作品选·路桥卷》,《路桥莲花——古莲花的“活”化石》一文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浙江好腔调:49个曲艺项目集萃》 ,大力弘扬和传承曲艺文化。

  推进队伍建设规范化。深入实施“曲协会员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服务宗旨,从架构设立、制度完善、服务保障三方面着手,不断规范曲艺队伍建设。一是构建“1+2+1”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根据镇(街道)属地原则划分网格单元,以曲协主席团为管理服务中枢,由主席全面统筹,每位副主席协同一位主席团委员指导一个镇(街道),各理事长根据网格划分担任“网格员”,通过精细化网格管理形成畅通有效的服务体系。二是制定“一群、二通、三保、四报”的网格化管理服务制度。即要求各网格搭建一个网格群,保持两次通讯联系,参加三场曲艺活动,上报四次季度工作,实时动态了解协会会员信息,充分发挥会员才能,切实盘活曲艺队伍内生活力。三是开展“赛学评”网格化管理关爱举措。每月开展一次曲艺创作交流会,围绕曲艺创作形式、打造新时代曲艺作品等主题,交流提升创作水平。每季度开展一次文艺理论学习,及时传达上级文艺工作精神,切实提高曲艺队伍政治思想素质。每年评选一批优秀曲艺工作者,通过培树先进典型,鼓励生产出更多更优秀的文化产品、文艺精品,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进曲艺项目产业化。着眼文化润富,积极拓宽曲艺项目发展领域,以产业化带动曲艺事业欣欣向荣。一是“文化+体验”扩大朋友圈。依托文化馆、曲艺馆等公共文化阵地,面向曲艺爱好者开设相声、快板等曲种体验班,通过授课教学、观摩演出、实践体验、成果展示等方式,传递传统曲艺表演魅力。特别是2020年突发疫情,路桥莲花传承人王宗元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在腾讯视频、“路桥青年”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出路桥莲花线上教学,满足近千名曲艺爱好者足不出户即可观看学习。二是“文化+产品”提高附加值。积极探索将生活用品和文创产品作为曲艺衍生品创作的载体,提高曲艺文化经济附加值。借助布贴画、泥塑、剪纸等创作形式,截取传统曲艺中的表演形态、服装道具等有代表性的视觉元素,通过创意设计弘扬传统曲艺文化的外在美和内在精神内涵,加快推动曲艺文化元素和视觉符号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三是“文化+旅游”奋进共富路。深入挖掘路桥古迹非遗旅游资源,全面整合曲艺活动“一馆十基地”等基层文化阵地,联合全区旅行社重磅推出“探寻历史传承之旅”精品线路,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提高非遗传承实践水平,为旅游业注入更加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2020年接待了长三角采风团、曲艺名家调研团、新路桥人体验团等省内外游客10000余人。

(潘军明 中共台州市路桥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