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只往来的云雀都是我故知”
栏目:读书现场
作者:桂玟  来源:中国艺术报

《江南旧闻录:故园归梦长》
朱学东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11月出版

  “每只往来的云雀都是我故知。 ”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江南旧闻录:故园归梦长》(以下简称《故园归梦长》 )中,法国诗人魏尔伦《三年之后》中的这句诗被作者朱学东用于序言的标题以及文中,并成为近日在京举办的新书分享会的主题。如朱学东所言,“所谓对生身之地的感觉,无论古今中外,普天之下,莫不如此吧!但是,得有家可归。我不在乎千篇一律的新故乡,那林立的高楼厂房对我无足轻重。我只在乎故乡除了有可以依恋的亲人,可以归巢的祖居,还有清澈的河流,高远的天空,还有那些榉树、翠竹、白头翁、黄雀……每一只往来的云雀都是我的故知!没有了这一切,就再也不会有乡愁” 。分享会上,围绕该书的写作,朱学东与作家杨葵、袁梅等嘉宾从美食、文化、风俗、童年往事等方面畅谈关于故乡的记忆。

  作为传媒学者朱学东的“江南旧闻录”丛书系列最新力作,《故园归梦长》是一部有关江南民间传统文化的个人与集体记忆,是作者对江南故乡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和场景的记录和回忆。该书以散文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江南水乡的饮食、习俗、风土、物产、生产生活等,使江南质朴的乡间文化跃然纸上,为读者开启追寻故园的文化之旅,也为其民俗学、社会学等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例如“铁锅洗澡”这个特别的习俗曾经存在于常州、无锡、苏州等地,朱学东在2014年专程去日本寻找过“铁锅洗澡”在现代的痕迹,他日本的朋友说在东京的乡下可能有,但是城里已经无法找到。朱学东在分享会上提到:“我和我太太到今天为止在那个锅里洗过两次澡,冬天我回到家一定在那个铁锅里洗澡,水凉了父亲或弟弟会帮我去加热一下。 ”“铁锅洗澡”的风俗令朱学东印象深刻,为此他写过多篇文章,而这类文章在《故园归梦长》中比比皆是,每一篇都饱含着朱学东的记忆与乡情。实际上, 《故园归梦长》重构了三代人的记忆,包括祖父、父亲以及朱学东自己。

  耳闻目睹故乡日新月异的面貌,朱学东曾经借用“格式化”这个词来描述故乡的这种新变化。格式化意味着清零,与旧生活割袍断义,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朱学东说:“故乡对新生活的向往,就像三十余年前,我为了摆脱乡下贫困且艰难的生活,发愤读书考大学的心情一样,为的是逃离旧生活的轨迹。但是,当我真的远走他乡,学习、工作、生活多年之后,我才明白,物理形态的故乡可以发生格式化似的改变,上班下班的生活状态也可以迥异于故乡的兄弟姐妹,但是,关于故乡,关于成长的记忆,关于亲人间的嘘寒问暖,却是永远无法被格式化掉的。 ”

  这样的体会,作为朱学东老乡的两位嘉宾也颇为认同。“每年我回常州都会特别感慨,因为我的小学已经没了,以前我们特别膜拜的常州一条街已经面目全非,我们往昔的记忆大部分不在了,但是在那个时空穿过的人,他们的著作、他们留下来的东西是很难格式化的。 ”袁梅如是感叹。她直言《故园归梦长》勾起了她对家乡的怀念,她带着肠胃的记忆和童年往事来读这本书,都是“口水嘀嗒着读” 。她认为朱学东不仅帮人们保存了记忆,这种东西像越来越香的酒,能让人不断闻到历史的香气,不管我们的城市怎么被格式化,它的那些东西会越来越香。阅读量特别大的朱学东把历史上的很多东西打通了再来写,举重若轻,给读者愉悦的体验。

  杨葵表示,《故园归梦长》是一部历久弥新的作品。如果目前这本书背后的意义只能表现出百分之五十的话,将来可能是百分之八十甚至九十。随着时间的推移,最新鲜的东西消失得最快,而《故园归梦长》这样的书会一直存在下去。现在很多人都是“灯下黑” ,越是发生在身边的小事、那些不起眼的东西,越没有人来记录。但是朱学东做到了,不仅写了出来,而且写得很好看。《故园归梦长》完全是个人化的、鲜活的,这考验着作者的生活经验是否丰厚以及人是否通透,人如果不通透,很容易把生活写得非常僵硬。《故园归梦长》行文顺畅,像流水一样自然,读起来十分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