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自己的心做一个好人
——迟子建长篇新作《烟火漫卷》分享会在京举办
栏目:读书现场
作者:本报记者 郭铂  来源:中国艺术报

《烟火漫卷》 迟子建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年9月出版

  “生命如歌,烟火漫卷” ——迟子建长篇新作《烟火漫卷》新书分享会近日在京举行。这是继2015年《群山之巅》后,迟子建的又一长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这是一部聚焦当下都市百姓生活的长篇小说,哈尔滨独特的城市景观与小说人物复杂隐微的命运交相辉映。

  在将近两个小时的分享会中,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裁潘凯雄,作家阿来、格非,凤凰卫视主持人许戈辉,一起与迟子建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这部作品。

  在谈起创作初衷时,迟子建说:“我是1990年来到哈尔滨的,至今生活已经30年。如果有一个孩子从出生到30岁,现在都可以娶妻生子了。对哈尔滨,我从最初的隔膜到现在水乳交融,在这座城市当中了解它的历史、文化、风俗,感情在升温,并对它产生表达的欲望” 。“尤其经历过个人的创痛,命运可以让两个相爱的人离散,不会让你和你的笔分离,只要我有呼吸,这支笔会陪伴我一直走下去,它滋养了我。希望有一天,这支笔和白发,让我的作品,真正经过岁月的洗礼以后,能够闪光。 ”

  将小说的焦点从乡村转换到城市,是近年来迟子建作品的一个特点,对此,阿来谈到,“这个转换必然会发生。过去我们都从一个小地方开始文学之梦,书写很多时候也跟故乡有关,但这都是二三十岁以前的经验。后来进入到城市,比如迟子建到哈尔滨的时候,我也到了成都。对于一个作家,难道后来这三四十年的经验不会形成文字?那是不可能的” 。谈到《烟火漫卷》在题材拓展上的贡献时,阿来说:“过去所写的乡愁都是农村,所以我们一直在呼唤城市文学,后来貌似出现一批‘城市文学’ ,但症结在于写城市,‘城市’却不在。这次我们终于看到一个城市,就像小说里最重要的角色一样,整体地出现了,包括建筑、地理、人文等等。 ”

  哈尔滨是迟子建生活了30年的城市,当她谈起哈尔滨,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熟悉。格非认为当代文学易把现代文学和现代主义混为一谈,现代文学的奠基作家应该是巴尔扎克、狄更斯这样的人。中国文学少有像巴尔扎克描述社会、狄更斯描述伦敦的那种文字。“迟子建对周边世界的描述做了非常好的尝试。 ”

  《烟火漫卷》中满溢着城市烟火:凌晨批发市场喧闹的交易,晨曦时分的鸟雀和鸣,城市街道开出的每一种鲜花,食物的香味,澡堂子里氤氲湿润的热气,旧货市场的老器物,老会堂音乐厅的演出,饭馆或礼堂的二人转,风味小吃……对此,迟子建说到,“有一种烟火,可能深藏在地下,又回到人间。我喜欢烟火人间的感觉,虽然这些东西未必一定在我的小说当中,但不经意间走过的时候,我感染了这种人间烟火气” 。

  当读者问到小说中有没有像外卖员这样的普通人时,迟子建说:“ 《谁来署名的早晨》里面,早于日出之前的人,就有外卖员,晚上太阳落山、月亮升起,外卖员也出来。这就是生活当中最应该关注、最湿润的人间烟火。我们每一个作家,每一个群体,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跟他们休戚相关。 ”

  《烟火漫卷》刻画了一群在现代城市生活的平凡之人,穿行其中的每个人,几乎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对此,李敬泽谈到:“小说的名字虽然叫《烟火漫卷》 ,但阅读让我感到暮色苍茫,有点沉郁。在这里,能够看到大都市里一个一个的人是这么孤独,谁都是封闭在自己的生活里,带着自己的那份秘密。 ”李敬泽认为, 《烟火漫卷》的力量不在于是否塑造了某个光彩夺目的典型人物,而在于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里当之无愧的主角。格非也谈到,这部作品中所有人都不是单个的,他们相互关联,是一簇一簇的人、一组一组的人、一个一个的家庭,“他们是什么样的命运,他们有怎样的秘密,一步步牵动着我们读完小说” 。

  许戈辉在现场发出提问,“我们每部电视剧需要有主角,男一女一,男二女二,我们按照角色给他们分配戏份,再安排片酬,再决定他们未来的宣传力度和知名度。但是在生活中是这样吗?我们能说谁是绝对的主角吗?我们能说哪一个生命就比另外一个生命的分量要轻呢? ”

  在现场读者陷入沉默思考的时候,李敬泽说:“最重要的是,这本书为什么叫《烟火漫卷》 ?本来每个人只闷在心里的东西,最后却能够散发出来,把各自照亮。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好之所以是好,善之所以是善,不是因为它用来教育、用来演讲,甚至用来绑架别人,而是因为它是每个人的内心体验,是每个人内心里的东西。这样一个个封闭着的人,在各种机缘之后,在某一时刻,从一条缝隙间忽然打开,燃起微光,互相照亮,能够意识到这个时候我的生命的存在,尽管我是这么卑微、这么贫乏、这么不靠谱,但我最后还是对着自己的心做了一个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