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门山记
栏目:行走
作者:孙明舜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一提起天门山,我们的脑海里往往就会想到湖南的张家界,听驴友老张介绍,在我们北京的郊区密云也有一座天门山,因它地处北方,与湖南张家界的天门山遥遥相对,所以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北天门山” 。北天门山什么样子?这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于是在老张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六人开始了周末的天门山之行。

  我们的车沿着密云水库一路北行,经过黑龙潭,又穿过两个山洞和一座桥就到了“京都第一瀑”景区的大门前,驱车进门后,前行500米,一座木制的门楼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天门山”三个绿色大字飞跃在匾上,隐隐有风雷之声。还没进山,就已先声夺人,让人感觉到山的不俗。

  穿越扁担溪

  进入山门,我们就进入了天门山,天门山为南北走向,它属于云蒙山的余脉,山脚下是一条在乱石中哗哗作响的小溪,水清清亮亮的,寸把长的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甩着尾巴,这些原生态的水中精灵不知在这山中生活了多少年?水也因为有了这些小精灵而生动起来。我们来到溪边,捧起水,洗把脸,爽!凉凉的溪水洗去了我们一身的征尘、一脸的疲惫。小鱼们似乎受到了惊吓,急忙钻到石缝中躲藏了起来。

  老张告诉我们,这条小溪就是天门山中有名的扁担溪,也是天门山的一大怪,因为别的河水都向东流,而唯独扁担溪的溪水却向北流。扁担溪又称鸳鸯溪,全长3公里,由天门山泉水汇聚而成,溪水四季不断,我们刚才是在用矿泉水洗脸,够奢侈的吧!溪内绿树成荫,溪水中我们看到的小鱼就是天门山特有的鱼种“天门山草鱼” 。

  沿着小溪,溯溪而上,方石潭、三石潭、月牙潭等十几个小潭散落其间,仿佛镶嵌在扁担溪中颗颗闪亮的珍珠。走到半路,我们遇上了天门山的原住民老郑,一个40多岁皮肤黝黑的山里壮汉,一根烟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在老郑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扁担溪中的温泉。在扁担溪三分之一的地方,在有一间房大小似馒头状的大石旁有一处冬暖夏凉的泉水,老郑说冬季温泉上被一层雾笼罩着,村里的人都到这里来洗衣服。温泉水流到扁担溪里,所以扁担溪以温泉为界,向上的扁担溪水冬季结冰,向下则不结冰,因为一条溪水两种景色,所以扁担溪又称鸳鸯溪。

  溪谷中长满了一种高大的乔木,绿伞般的树冠遮住了毒辣的阳光,树叶间垂下一串串花穗来,老郑说这叫麻柳,听过去曾前来调查过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讲,这片麻柳是北京地区最大的。在小溪的边上,野草莓已经成熟,一簇簇的果实挂满枝头,红红的,在溪边的微风中摇曳,吸引着路边的行人。摘一颗放在嘴里,又酸又甜,咽下去,心也凉凉的,这是天门山送给我们这些远方来客最珍贵的礼物。

  天门山的这条小溪为什么叫扁担溪,同行的英子眨着她那双好看的眼睛问老郑,老郑一脸虔诚地说是二郎神的扁担变的。二郎神从关外担来大山放下后,看到峡谷里光秃秃的一片,没有生机,觉得太可惜了,要是有一道水就好了,忽然他看到了身边的扁担,于是他将扁担向天空中一抛,扁担便落到山谷里。二郎神用手一指,口中念念有词,说声“变” ,一条清亮的小溪便出现了。

  难怪溪水这么清、这么美,原来扁担溪还有这么美丽的传说。我们一路玩着水,老郑说他有事先走了,他的家就在天门山下一个叫“郑家”的地方,告诉我们如果累了,可以到他家来歇脚。

  溪水如琴弦,我们跳跃的脚步如飞翔的音符,撩起的水花四溅,扁担溪成了我们这几个城里孩子的欢乐溪。玩累了,大家坐在溪边的岩石上休息,静静的仿佛老僧入定,只有身旁的溪声为伴。我忽然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感觉,城市的喧嚣、名利对我们来说实在太累了,我们自以为比天门山人过得幸福,我们所寻找的神仙生活,不正是天门山人的生活吗?

  天门山的“天门”奇观

  沿着扁担溪继续前行,一个山脚下的小村落呈现在大家的眼前,我们想这就是老郑所居住的“郑家”了,八九户人家临扁担溪而居,石头房、石碾子、石院墙没有一点声音,安静的如一幅水墨画,酣睡在午后的阳光中,酣睡在远古的梦里。

  我们进村的脚步引来狗的叫声,小村从梦中醒来,熟悉的呵斥声制止了狗的狂吠,是老郑。我们欢呼起来,远远的,老郑也认出了大家,急忙迎上来,把我们让到家里。郑大嫂给我们沏上了一壶茶,说,越是热天,喝茶才解暑。大哥叫邻家的孩子小虎去地里给我们摘些黄瓜,小虎蹦跳着去了。

  老郑家就住在天门山的“天门”下,从老郑家的院子里就可以看到天门奇观了。

  “天门”位于天门山的主峰,又称“扁担眼” ,海拔800余米,高60米,宽35米。每天初升红日的霞光从天门射出,一年四季位置不同,形成壮观的“日出天门” 。农历每月的13日至17日,月亮仿佛一面银镜悬挂于天门中间,谓之“天门悬月” ,此两处奇特景观全国罕见。

  关于天门山的来历,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在很久以前,所有的大山都在关外东北,住在那里的人们为了生活,开山造田,常年不止,不知流了多少汗,累垮了几代人。

  人们开山不止的精神感动了天帝,天帝便命令夸娥氏的儿子大力神把山背到南方去填大海。大力神领了天帝的旨意刚出来,正碰上广寒宫嫦娥的婢女来找他,说嫦娥有急事叫他马上去。正在左右为难之际,正巧二郎神从外面进来,大力神和二郎神交情甚好,便把移山的事托付给了他,自己匆匆地去见嫦娥了。

  二郎神受了朋友之托,知道御旨不可违,便赶忙拿起扁担驾云到关外,挑起山就走。走到半路上,眼看扁担眼就要豁了,便把山放了下来。二郎神这一放不要紧,神州大地上便出现了两个著名的天门山风景区,南天门山风景区在湖南的张家界早已闻名遐迩,而北天门山一直不为外人知道。

  正说着,小虎挎着半篮子黄瓜回来了,一人一根,又脆又香,跟水果一样,英子说在城里是吃不到这么好的黄瓜的。

  传说归传说,天门山的奇异景观吸引了众多的人前来探险,北京地质工程设计研究院的院长齐如明和总工程师李怀永等人经过实地考察,彻底揭开了“天门”成因的千古之谜:天门山为花岗岩,形成于1 . 2亿年前,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由于受到雨水的侵蚀、风蚀和植物的根劈等作用,下部岩石裂隙越来越大。岩块间稳定性遭到破坏,在自重力的作用下发生滑塌,天门所在的崖壁顶部岩石裂隙小,岩块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样顶部就保存了下来,形成了北方罕见的穿山岩洞奇观。

  神奇的天门山诱惑着我们,我们挥手与老郑一家道别,走完扁担溪剩余的一小段,向左一转便去了上山的路。从山脚下望上去,雄伟壮观的天门嵌于万丈绝壁之上,满山的怪石有的像大佛的肚子、有的像展翅欲飞的苍鹰……山坡上长满了鹅耳枥树,一种小的落叶乔木。踩着登山步道,我们在鹅耳枥树丛中穿行,山路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在灿烂地开放,给我们汗流浃背的登山旅程带来无数惊喜。英子说这是天门山胸襟上的小花,是大自然给绣上的。老张就笑笑说,登了一趟天门山,一不留神,英子也成诗人了,引得英子追着老张满嘴喊打。

  终于到了天门的门前,从天门望上去,可以看到蓝蓝的天空上飘着的白云,踩着300多级铁制的天梯爬上天门,阵阵凉风扑面而来,真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山上风很大,山顶的红旗翻卷在风中。站在天桥上,古老的长城和密云水库尽收眼底,远处苍山如海,目光所及的地方,没有什么可以阻断,这就是一览无余呀!站的高才能看得远,而要想站得高,达到一览无余的境界,不付出汗水和努力怎么行呢?有非常之作为,必付出非常之艰辛。无限风光在险峰,而真正能欣赏到无限风光的,世上又有几人呢?由此说,登山不也是一种修身吗?

  (作者系北京市密云区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