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厚土中国》
聚焦保险行业扶贫防贫工作
栏目:读书现场
作者:本报记者 郭铂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这一关键时间点研讨《厚土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厚土中国》是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之一,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止返贫的重要指示精神展开书写,体现了作家的责任意识。脱贫攻坚需要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是全党、全国、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在6月6日于京召开的报告文学《厚土中国》研讨会暨防贫减贫座谈会上,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阎晶明如是说。

  此次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中国作家杂志社、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 《厚土中国》是一部大数据防贫的报告文学作品,聚焦脱贫攻坚事业的多样性发展,通过保险业“防贫保”项目在河北、湖北两地的有效推行,并最终获得全国推广、国际青睐的佳绩,展现了我国扶贫减贫工作的胜利成果。

  在谈到报告文学和小说的区别时,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认为,报告文学承担着记录时代、保存史料的重要作用, 《厚土中国》一书记录了中国历史,记录了中国脱贫攻坚伟大工程的历史,也记录了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史,因此,会焕发出长久的生命力,在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上显示出一定的分量来。

  同样参与扶贫工作的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国家林草局退耕还林(草)工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李青松坦言, 《厚土中国》一书改变了他对保险行业的原有看法,“拿到这本书第一个感觉是一个问号,保险能为扶贫防贫做什么?因为保险也是金融,而金融的本质从来都是盈利。读了这本书后发现保险真的能为扶贫攻坚做事,是这个社会的良心和底线之一,可以说,保险行业的扶贫防贫举措已成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谈到作品的文学性时,李青松肯定了《厚土中国》中扎实的田野调查和生动鲜活的人物、事例,“这么多年,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报告文学中,文学性的内容应该在什么时候出现,在何种情况下出现?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发,那就是在现实止步的时候,在生活停下来的地方,文学要大步向前,展现光辉” 。

  在作品的独特性和前瞻性上,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传记委员会主任、解放军出版社原副总编辑董保存认为,在现有的大量的脱贫攻坚主题作品中, 《厚土中国》的独特性在于从“出人意料”的保险行业的扶贫工作作为切入点,既展现了脱贫攻坚过程中的主题内容和共性内容,也揭开了保险行业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一角,让人们对这个如今已深入生活的行业了解得更加全面、深刻,是一种优质的结合和创新。另外,作品的前瞻性则体现在作者将笔力着重放在“防贫”的内容上,“无论是哪个方面,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是一种螺旋式上升,还时常伴随阶段性倒退,脱贫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作者对返贫防贫的着力呈现,体现了一个作家思想的深入性和前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