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扶贫给我们补了元气,添了灵气”
栏目:聚焦
作者:本报记者 蒲波 实习记者 尹德容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一片热土/坐落在白龙江畔/古栈道上走来秀女俊男/勤劳的儿女/富饶的期盼/托付给一枚枚心形的橄榄/一个传奇诞生在陇上江南……”这是词作家屈塬、作曲家王备为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创作的主题歌曲《橄榄梦》的开头,也是自1998年以来,中国文联对口帮扶武都区开展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艺扶贫等工作的缩影。

  文艺培训“量身订制”

  近日,由中国文联扶贫办、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甘肃省文联主办的2019年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音乐舞蹈培训提高班活动在武都举行。在为期4天的活动中,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副教授张文海、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吴扎拉涛、西南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孙维良、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蹈家何林谦通过讲座、现场教学、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对武都区近百名中小学音乐舞蹈教师为主的学员进行了分班教学。

  “根本停不下来” ,这是舞蹈班学员们最深刻的感受;“拖堂我们也甘之如饴” ,这是学员对老师真挚的肯定。张文海给学员们上了藏族舞蹈课,向学员们阐述了藏族舞蹈的社会关系、体态动律、元素等理论知识,并带领大家学习颤膝、踢踏、三步一撩等基本步法,同时穿插了云南花鼓灯舞蹈教学,他以自己参与编导的舞剧《井冈·井冈》为例,讲解舞剧编创的专业性。张文海介绍,本次活动探索了一种新的培训模式,即量身订制培训内容,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科学设置不同门类的培训课程,做到缺啥补啥、因需施教,实现系统性培训与专题性培训、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的有机结合,通过研讨交流、实践锻炼等配套制度和办法,使学习培训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和运用。

  何林谦带来了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她从动律:提、沉、冲、靠、含、腆、移、拧等地面组合、舞蹈组合中展示了古典舞蹈的“韵” 。她的教学细致入微,学员手指关节的动作错了或者是神态不对都难逃她的法眼。她还梳理总结了中国古典舞蹈的起源与发展史,让学员赏析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作品。

  这样的学习让学员受益匪浅。“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一次舞蹈专业教学方面的创新与实践,还激发了我对本专业的热爱与激情。 ”武都二中教师李应说。“在这次学习中,我体会到舞蹈不仅是要能跟着节奏跳正确,更重要的是要在舞蹈中加入自己对音乐和舞种风格的理解,不仅要‘形’到,更要‘神’到,姿态往往比舞步更能显示一个人的舞蹈素养。在刚开始学习舞蹈的时候,大家只是照着老师的样子,没有加入对舞蹈精髓的体会,动作便显得木讷呆板、没有感染力。后来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不断摸索中,才逐渐领悟到学习舞蹈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标准,在每个动作中融入对音乐风格的独特理解,要熔铸情感,绝不能邯郸学步。 ”葆真小学教师房洁说。

  在音乐课堂,吴扎拉涛授课时声情并茂、幽默诙谐,主要讲解了如何把握和演唱好少数民族风格歌曲、少数民族的演唱特性等知识,结合学员演唱案例,对歌唱时咬字、气息、肌肉板块对抗等问题做了具体的辨证解析,他的讲解通俗易懂却又一针见血,点燃了学员争先恐后上讲台演唱的热情。孙维良详解了唱歌的表象、发声、情感、心理和无我状态,他强调歌唱时语言、气息和共鸣的重要性,对学员歌唱时存在的提喉、鼻音、躲声带、压胸、忽略喉咽腔共鸣五种错误唱法进行了示范演唱和现场指导,解决了很多困扰着学员们的问题。

  “通过两位老师的谆谆教导,让我懂得了今后如何去练声、唱歌和给孩子们上好音乐课。这次培训给我们补了元气,添了灵气。音乐培训虽然即将结束,但我们学习、思考、苦练的进程不会间断,我们提升、践行、传承的脚步不会停止。 ”武都区江南小学教师冯小军说。

  四位老师同样感触良多,他们在与学员的交流中发现那些想“借此放松一下”的学员,在收获“精神食粮”的同时,也都有了“不学不知学问有多深,不比不知差距有多大”的感慨和“意犹未尽”的遗憾,由“说起来重要”到“做起来更重要”的认识转变。许多学员从授课中“再忙也要抓培训”的做法中受到触动,改变了以往对待学习培训“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态度,在优化学习内容、落实培训规划上下工夫,尤其是参加过培训的学员先后在改进培训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新时代文艺扶贫再出发

  21年来,中国文联多次组织各文艺家协会负责人深入武都区调研考察,深度落实对口帮扶的各项任务,尤其在武都区脱贫攻坚方面,想武都之所想,急武都之所急,在项目资金、产业发展、教育资助、人才培训、书画作品捐赠等方面为武都区排忧解难,真情帮扶。先后捐助滨江学校“神舟楼”修建、中药材发展、大型历史剧高山戏《米仓魂》剧本排演、汉王镇将军石至千坝草原公路修建、养殖产业发展及文艺助力脱贫等。

  2018年、 2019年在武都花椒节期间,中国文联积极抽调国内知名艺术家组成文艺小分队赴武都区开展文艺演出,组织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文艺活动,开展了书法、文学、舞蹈、摄影等创作培训讲座,累计为武都区培训各类文艺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5000多人次;先后帮助建设了武都区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武都区图书馆“中国文联捐赠图书专架” ,修建了8所学校的“美育圆梦”艺术教室,帮助建成了滨江中学、城关中学电脑教学语音室和角弓镇扶贫希望小学;累计为武都区捐赠国内知名书画家力作200余幅;携手西南科技大学历年选派优秀学子为武都区乡村学校帮扶授课,丰富乡村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2019年新春佳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武都区文联牵头组织书画家、舞蹈家分别深入鱼龙镇上尹村、琵琶镇张坝村等村社开展“送文化惠民” ,先后为贫困群众书写春联、“福”字近2000多幅(副) ,现场创作书画作品500多幅;先后深入洛塘镇、琵琶镇、隆兴镇、角弓镇、坪垭乡、外纳镇、安化镇、三河镇、蒲池乡、马营镇、池坝乡等乡镇开展“书画进家庭”活动近20余次,累计为贫困群众赠送装裱好的“中堂”590余幅、六尺对开屏610余幅,现场为乡镇干部职工及群众创作书画作品1700余幅;竭力组织“用文学作品讲好武都扶贫故事”活动,深入挖掘脱贫攻坚一线的先进典型和人物事迹,多次组织作家深入基层一线,采访典型人物,“扶贫印记”专题文集样稿已完成,正在修改完善,计划于11月底完成并举行首发式;积极组织筹办“动人的瞬间永恒的记忆”全区脱贫攻坚专题摄影展览活动,通过各类文艺助力脱贫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激励带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加快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