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秀才
栏目:心语
作者:航船  来源:中国艺术报

  搬个有点分量的箱子,倔强的椎间盘又闹起了情绪,坐卧行走虽还无大碍,但基本又进入了肩不能扛、手不能抬的状态。某人说,看你现在的身板,手无缚鸡之力,只能做个秀才了。我大不以为然,怎么能以身板作为做不做秀才的标准呢?

  做秀才首先是要有“才” 。凉桌子、热板凳也好,头悬梁、锥刺股也好,要把那些经史子集、诗词歌赋装到肚里些,用到的时候能够胸有成竹、出口成章。若用硬性标准来衡量,明、清时要经过县试、府试和院试考核合格才是秀才;类比现代,有人认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码得是考上高中或中专,九十年代初得是大专, 2000年左右得是本科。现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即将结束的时候,不是重点本科估计还真称不起“秀才”的名号。

  其次,做秀才要有些意趣。琴棋书画总要会上一样,日月山水总要爱上一样,不用痴迷,只为有一个地方存放人生的寂寞与无聊,有一块天地能遇到更多的美好,使身心多些愉悦,生活多些趣味。要有点踏雪寻梅的冲动,对酒当歌的激情,心灵要敏感而温情,当各种美好与之相撞,能够擦出些闪闪的火花来。看山不是山,苍茫云海间;看水不是水,到海不复回。眼睛里的生活总带些雅致清新,才对得起秀才的“秀”字。

  再者,做秀才还要斯文。古时候,诘责秀才,往往称其“有辱斯文” ,“斯文”似乎是“秀才”的必备气质,辱不得、丢不得。言语斯文常和气,行事谨慎不乖张,才是秀才的本分,动辄高声大嗓、挥拳踢腿,再有才学、再有意趣,似乎也与“秀才”的名头格格不入。高中的时候,班里足球队的队长是一个颇有江湖气的男生,个子不高,皮肤黝黑,长相粗犷,身体健硕,场上拼命三郎,平时为人豪爽,要在梁山泊绝对一条好汉,却偏偏也有一个“秀才”的别号,不为别的,就因为球场之下,他经常戴一副文绉绉的金丝边眼镜,沾上了斯文之气。

  另外,我观察做秀才还要有“两不怕” :

  一不怕穷。古往今来,不论历史或文学,秀才大多是穷的,或因与生俱来的孱弱,或因不合时宜的清高,或因落魄的家道。秀才也不像举人,已经迈进权力圈子,地位、金钱能随之而来,而教书、算账、写字、卖画这些秀才的营生,顾得自己还可以,顾得一家就总是勉强。但“穷”这个事情,其实无所谓祸福,虽然有时穷得破衣饥肠、孤单寂寞,但却容易见心见性,倒也恰可用来致远、明志。西伯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留仙、梦阮要是不穷,估计“聊斋”“红楼”也就无缘天日了。

  二不怕亏。“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说不清,又打不过,自然是吃亏。无奈的是,世上不愿讲理的“兵”还总是不少,自然做秀才要吃的“亏”也不会少。但老话说的好,吃亏是福,作为秀才,当然没必要非得把自己的道理往对方的拳头上撞,吃得眼前亏,保得全身退,一别开去,他自可猖狂他的,我还可逍遥我的。不与之争,也是不屑与之争,秀才的天地里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小倩莺莺,这么多美好的事物,何苦劳神于一时之短长。待哪天铁杵成针、苦尽甘来,得个举人、进士、状元什么的,道理自然可能就说的通了。

  再拐回来反观自己,才情、意趣、斯文都不出色,穷和吃亏倒有些习惯,整体来讲,距秀才的标准本还差许多,现在竟因为“倔强的椎间盘”意外被给予了做“秀才”的机会,我不禁思忖,这“秀才”到底是好做还是不好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