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敬畏之心,展现经典背后的大时代
栏目:书中艺
作者:本报记者 金涛 实习生 郭铂  来源:中国艺术报

怀敬畏之心,展现经典背后的大时代

——《经典咏流传》第二季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经典咏流传》 许文广 过彤 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年1月出版

  大型诗词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播出两季,近日迎来圆满收官。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经典咏流传》系列图书已陆续面世,进入读者视野。5月19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主办的第二季节目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当晚, 《经典咏流传》四种图书正式发布,来自文艺界、教育界、传媒学术界、出版界等领域的20余位专家学者以“经典咏流传:如何从流传走向流行”为核心,提炼了节目价值和制作经验,也为经典的深层“破圈之道”建言献策,积蓄更大力量。

  研讨环节抛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挑战经典,你知道有多难吗? ”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表示,经典应该有很强的穿透力,不光穿透岁月,还要穿透国界,这就要求在创作中兼具当代的眼光和世界的视野,这需要勇气,还需要才气。节目中,美国小朋友传唱中国古诗词,以及海外华人华侨表达对经典艺术的浓厚兴趣,这都说明了经典的穿透力。在破解传承经典的难题上, 《经典咏流传》给了文艺创作很多启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认为, 《经典咏流传》所做的,就是把曾经的流传想办法再让它流传,这个难度很大,因为时代变了、语境变了、文化变了、里面的价值观可能也变了。节目要把传统经典转变成为今天的年轻人接受的话语表达,就不光是传承,更多是在创新,用虔诚的心和非凡的想象力做了全新的包装。

  在“经典离你很远吗? ”的讨论中,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兼艺术学部副学部长关玲表示:“ 《经典咏流传》的功绩,在于它把集体的文学记忆进行了全新的视听打造,让大众产生共鸣,不管历史距离我们多么遥远,思想和情感都能走得很近、贴在一起。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站在一个传媒人的角度,对《经典咏流传》产品形态、传播方式的创新表达了欣赏和肯定。他认为,传统经典会让人觉得遥远,虽然“远”也是一种美,但是在节目传承经典的过程当中,给了大众一种置身其中的参与感,这样就把大家从一个远远欣赏的位置拉到了一个很近的角度,因此能够深入人心。

  “经典的魅力为什么这么大? ”也是研讨环节的一个重要议题。央视市场研究执行董事、总经理徐立军点评道:“经典的魅力来自于它蕴涵着人类的情感主题和文化基因,它是经得起时间和空间打磨的。 《经典咏流传》之所以这么火热,就是因为抓住了经典进行节目创新,它不是消遣品和快消品,而是可以为受众提供更多意义和价值的耐用品、营养品。 ”

  “如何从流传走向流行? ”是研讨环节的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引用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的一段花絮:一位对话者问印度影坛的代表人物阿米尔·汗,你是怎么让你的电影走向世界的?他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让我的电影走向世界,只是让我的电影走进我的内心” 。许文广表示,“这句话特别适合去表达《经典咏流传》创作的理念,先要走进我们的内心,才有可能从流传走向流行。那么怎么走向自己的内心?文明如水,润物无声,经典也像水一样,经典要走进我们当下,走到生活当中,重新成为源头活水,体现出经典的当下价值。 ” 《经典咏流传》制片人、总导演田梅现场分享道,伴随节目一路成长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一颗敬畏之心:“面对经典诗词的音乐改编,大家经常觉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们不是简单地为诗词配上旋律,而是要传递小诗背后的大精神、展现经典背后的大时代。我们不敢说自己能够再造经典,但是我们是努力着的追梦人。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连续两季坐镇《经典咏流传》 ,他总结道:“我们和经典是什么关系?首先,我们是他们的孩子,当父母把那些经验交到我们手中,我们有一种‘孝敬’之意。第二,他们是我们的老师,当我们迷惘的时候,经典指引方向;第三,经典还是朋友,经典的陪伴会让我们感觉人生是不孤独的。 ”对于这档节目,音乐人萨顶顶、赵照、曹轩宾感受同样丰富,他们认为经典诗词为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经典拥有跨越时空的生命力,无论是哪个时代的作品,都能找到它的当下价值以及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鼓舞今人,也指引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