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眼圈城
栏目:城事
作者:刘妍  来源:中国艺术报

  老蒋老家是粤人的隔壁湖南省,虽说是邻人,可他睁开双眼看世界一刹那,打小就领略过高山仰止,何为崇山峻岭何为巍峨雄伟。在老蒋的口中和眼里,海拔仅70米的越秀山不过是一座小山坡,“有啥子技术含量呦? ”方言说出了幽默风趣说出了真情实感。说归说,老蒋一周三次雷打不动地爬山锻炼,从广州小北路的越秀山东门出发,一鼓作气直抵主峰越井岗,深呼吸,抬头所见的便是镇海楼,老广亲切地称坐落于白云山余脉的小楼为“五层楼” 。

  如今的广州城早已是高楼林立,拔地而起的新动工的大厦,没个三五十层的高度,都不好意思挂牌广而告之。除了问天向上伸展外,高楼还问地向下延伸,施工人员拼命刨地球,将地底掏空,深挖几十米。“五层楼” 600多年来,既不向上也不向下,不多不少自始至终是五层高度。汉代时,南海的潮汐每天如约拍打着越秀山的山脚,海岸线比今天向纵深延长了许多。潮水所至,自然有匪患。稍不留神,缺衣少粮的倭寇海盗,顺着水路摸上岸,打砸抢大肆掠夺补给一番。镇守一隅的地方官员,屁股指挥脑袋,出于加强守备的目的,在当时城中制高点越秀山上修建军事防御工程。官员士大夫文人墨客,极富诗意地为楼取“雄镇海疆”之意,镇海楼由此得名。老百姓则不管俗雅,眼见为实,山上五层的楼房,直呼其形象,名曰“五层楼” 。许多古书中,说到此楼时,都直接称其高度。

  是日,蓝天白云,能见度甚好。老蒋按捺不住童心,饶有兴趣地带着他新添的玩具——鱼眼,登上五层楼。鱼眼并不是鱼的眼睛,而是一种焦距为16 mm或更短的视角接近或等于180°的超级广角镜头。设计者为了使镜头达到最大的摄影视角,将镜头的前镜片直径设计得很短且呈抛物线状向前部凸出,凸到极致,外形与鱼的眼睛竟有了神似,故而得名。在相机前外置鱼眼镜头,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感官。

  鱼眼之下,越秀山的三湖(东湖、南湖、北湖)几乎合体;八角形宫殿式建筑中山纪念堂更显气宇轩昂;莲花山上的莲花桥与琶洲塔赤岗塔三合一;小蛮腰与珠江新城水天相接。熟悉的建筑和景色,在鱼眼的特殊作用下,显得活泼生动有趣。老蒋感慨,站在广州城传统城市中轴线“五层楼”上,向前憧憬未来,向后咀嚼历史,心头别有一番滋味。没有城市传统中轴线,何来新的城市中轴线;没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何来这方水土上人的“敢为天下先” ;没有南越国南越王的开疆拓土,何来北京街5朝11层的古道。鱼眼不过是一个道具,从镜头的圈圈里,老蒋用心用情地探究有着2300多年建城史的广州,诸种心理微妙反应作用下,一次次回眸,一次次再出发,这何尝不需要一颗与时俱进的好奇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