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的短板
栏目:趣味考据
作者:白效咏  来源:中国艺术报

  楚汉战争是刘邦项羽两大集团全方位的较量,导致最终胜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是两位领袖人物的对决,也是他们手下谋臣猛将的拼比。刘邦集团之所以能逆袭,得益于韩信、张良、萧何等核心谋士猛将的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而项羽集团的败亡,是由一连串关键决策失误造成的,这些则与他手下第一谋士范增的短板有着莫大关系。

  项羽为楚国贵族之后,与秦有刻骨铭心的国恨家仇,他以合纵长的身份带领关东各路反秦诸侯攻入咸阳后,即对秦国展开疯狂的报复,杀掉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对咸阳的老百姓大肆屠戮,又纵火烧掉秦帝国富丽堂皇的宫殿,大火烧了三个月才渐渐熄灭。项羽一番快意恩仇,留下两个后患:一是关中百姓对项羽是又恨又怕,失掉了关中的民心;二是导致繁华富庶的关中残破不堪,当有人提醒他“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时,他却发现咸阳已被他破坏得难以安居,于是放弃咸阳,重回四战之地的彭城,犯下了第一个重大的战略错误。

  这个错误虽然大,但还不致命。接下来在瓜分胜利果实时,项羽又犯下了大错。这次分封产生了十八王二侯,六国诸侯之后的西魏王豹、代王歇、韩王成、胶东王市、辽东王韩广成为项羽打击的对象,或徙往更差的地方,或缩小他们的地盘,引发了他们的不满。其中又借口韩王成无军功,先废为侯,又杀掉,彻底把忠于韩王的张良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汉王刘邦因项羽将他徙往巴蜀、汉中也耿耿于怀,并伺机反噬。对于手握重兵的实力派田荣、彭越,项羽出于私人恩怨均未分给他们地盘。利益决定立场,在这次分封之后,心怀不满的诸侯立即向项羽安排的政治格局发起挑战。先是辽东王韩广拒绝让出地盘,与项羽所立燕王臧荼发生争夺地盘的战争,臧荼杀掉韩广,并吞辽东。接着,未分到地盘的田荣起兵攻占齐地,自立为齐王。陈余与田荣呼应,发兵攻占常山。另一位被项羽忽略掉的彭越也接受了齐王田荣的将军印,击破楚将萧公角。这样,项羽陷于四处征伐的境地,他所安排的政治格局宣告解体。

  田荣、陈余、彭越等不服从项羽的安排,起兵攻城略地。作为政局的实际主持者,项羽不得不出兵平定,陷入与田荣战争的泥潭。刘邦抓住项羽在齐地征战无暇西顾的机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挥师东下,平定关中。相对于项羽的残暴,刘邦初入关中,即废除秦朝的苛法,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赢得了关中的民心,很快将关中打造成根据地,据此东向与项羽争天下。刘邦一路东进,攻陷了项羽的老巢徐州,逼迫项羽从齐地回师迎战,楚汉战争正式拉开序幕。

  在激烈的战争中,项羽又犯了一个大错,妒贤嫉能,贤能才智之士很难进入项羽集团的核心阶层,也不可能从亡秦之利中分取一杯羹,导致他们纷纷弃楚投汉。刘邦集团的核心谋臣将领韩信、陈平等在楚汉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韩信、陈平都曾经是项羽阵营里的一员,但始终未获项羽信任重用,不得已归附刘邦。二人对项羽的评价近乎一致:韩信认为项羽“不能任属贤将”“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 。陈平也以为项羽“虽有奇士不能用”“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

  项羽所比较信任的,据陈平所言,只有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四人。但实际上这四人跟随项羽东征西战,劳苦功高,也未能分享多少胜利果实。陈平正是利用这一点,巧使离间计,离间项羽与范增、钟离昧等人的关系。他的手法即是到处制造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四人的谣言,说他们因未能分享胜利果实而不满,欲叛楚归汉。项羽很快被谣言所迷惑,不再信任范增、钟离昧等。范增负气出走,半道而死,项羽失去了身边唯一的谋臣!随着龙且的战死,项羽越发孤立。在楚汉战争最关键的时刻,垓下会战的前夕,楚军大司马周殷也听从英布的劝说叛楚归汉,直接导致项羽陷入汉军的十面埋伏,在乌江战败身亡。陈平、韩信、周殷等与其说是叛楚,不如说他们做出了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

  项羽在紧要关头做出一连串的错误决策,固然和项羽本人有关,但作为亚父的范增也难逃干系。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范增“好奇计” ,可谓知言。范增建议项羽鸿门宴杀刘邦,未成之后,又建议以僻远的巴蜀之地封刘邦,都属于剑走偏锋的奇计。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奇计可能在战争中收一时之效。但范增显然缺乏萧何“镇国家、抚百姓”的正道。他的这一短板导致他未能在项羽攻入咸阳时,提出正确的善后建议和方案,阻止项羽暴行,坐使项羽失掉关中。而当项羽主持分封亡秦的胜利果实时,他又未能提出合理的方案,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不仅使项羽失掉诸侯盟主的战略优势,反而引火烧身,成为各方面矛盾的焦点。在接连丧失这些优势后,再加上项羽不肯与天下同利的缺陷导致猛将谋士纷纷弃项归刘,项羽集团的覆灭也就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