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儿童传递传统文化的有益尝试
——喜读《童心萌蒙绘——传统文化里的中国精神》
栏目:书中艺
作者:顾农  来源:中国艺术报

  鲁迅先生在一篇题为《新秋杂识》 (后收入《准风月谈》 )的短文中说起蚂蚁打仗的情形,介绍一种动物世界的知识道——

  蚂蚁中有一种武士蚁,自己不造窠,不求食,一生的事业,是专在攻击别种蚂蚁,掠取幼虫,使成奴隶,给它服役的。但奇怪的是它决不掠取成虫,因为已经难施教化,他所掠取的一定只限于幼虫和蛹,使在盗窟里长大,毫不记得先前,永远是愚忠的奴隶,不但服役,每当武士蚁出去劫掠的时候,它还跟在一起,帮着搬运那些被侵略的同族的幼虫和蛹去了。

  鲁迅由此说到儿童教育之重要,在这个阶段实施“教化” ,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学如漆,可以终身不改。由此观之,要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儿童时代乃是一个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最为重要的阶段。

  所以现在《三字经》等传统启蒙读物很受青睐,背诵之声,不绝于耳;连外国小朋友也在大洋彼岸诵读这部经典,东学西渐,形势喜人。在我们这里不仅多有专家学者登台讲解这部“小儿科”的经典,老师和家长们也纷纷督促孩子们学习和背诵,坊间更出版了不少围绕《三字经》的种种读物。传统文化终于恢复了它应有的崇高地位,令人心旷神怡。

  但我总觉得这里面还有两个值得反思研究的问题,一来呢,这《三字经》里总是有些专制时代的伦理道德说教,不尽合于今天的时宜,传统启蒙读物里难免夹杂了一些应当扬弃的糟粕,而人们对此未必都有足够的认识。例如有专家在新版的《三字经》里做了一些删节和改造,就遭到某种反对,一些人认为动不得。 《三字经》为什么不能与时俱进?孔夫子本人本来就是“圣之时者也” ,一部儒家后学撰写的儿童读物为什么就非得故步自封不可?尊重儒家学说传统者,不当如是也。

  而更大的隐忧在于, 《三字经》如此风靡一时,换一个角度看,其实表明了现在何等缺乏合适的传递传统文化的儿童教育读物。新的不来,旧的便不去。旧有旧的好处,但也不免有它的问题。当下的国学家们、儿童文学家们、儿童教育专家们、老师们,为什么不多写一些适合儿童读的好看好玩好记住的新经典呢?

  令人高兴的是,这样的新书正在陆续出版。我最近看到一部扬州大学教授刘佳主编的儿童德育绘本《童心萌蒙绘——传统文化里的中国精神》 ,就是令人十分高兴的一部新书。这部绘本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编写的,凡三册,讲了三四一十二个小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来弘扬传统文化里的中国精神。这里的具体安排是:

  第一册,国家层面:贞观之治(富强)、邹忌纳谏(民主)、仓颉造字(文明)、文武相和(和谐);第二册,社会层面:归园田居(自由)、科举取士(平等)、铁面青天(公正)、六月飞雪(法治);第三册,公民个人层面:屈原投江(爱国)、棉神黄婆(敬业)、季子挂剑(诚信)、六尺礼让(友善)。

  在每一个故事中,又分名言、关键词、知识宝袋、开动小脑筋四个部分,例如屈原投江这个故事,先引屈原《离骚》中的两句诗;然后标出关键词“爱国” ,接下来讲屈原爱国的故事;知识宝袋中列出有关屈原的两段基本知识;开动小脑筋相当于思考题,这里问了三条,其中第二条是:“假如你是屈原,遭遇了那样的不公正待遇,你会怎么想?如果你是屈原,当时只要离开楚国,到任何一个大国,比如秦国、晋国,照样能够高官厚禄,你会怎样选择? ”

  全书经纬分明,内容充实,简明易懂,图文并茂。这里运用了许多国学基本经典中的材料,例如有《周易》 《楚辞》 《战国策》 《史记》 《说文解字》 、陶渊明诗、关汉卿杂剧、古代童谣等等,而皆化为浅近易懂的故事、生动形象的图画。不要说小朋友们读起来会兴味盎然,就是我这样古稀以上的老朋友看了,也觉得有趣有益,爱不释手。

  前文说起《三字经》是一部“小儿科”的经典,或者会有人以为我的措辞有些失敬,其实不然。“小儿科”非常重要,同医院里的其他各科平起平坐。中国古代的头牌名医叫扁鹊,他是一位全科医生,各领域水平皆极高,这才成为绝顶高人。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

  扁鹊随俗为变,也从事“小儿科” ,这正是值得当今的专家们认真学习的大师风范。现在爱小儿的岂止秦人,儿童是各家各户的至爱,也代表着国家民族的未来,把他们教育好,培养成热爱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华夏优秀子孙,其意义之重大,应当是不言而喻的。

  《童心萌蒙绘——传统文化里的中国精神》原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个项目的阶段成果,也是国学教育一次成功的尝试,希望能看到更多更好的传授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