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当代长篇小说:完全别样的风景
栏目:书中艺
作者:本报记者 何瑞涓  来源:中国艺术报

  《大尉的女儿》 《死魂灵》 《罪与罚》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静静的顿河》 《日瓦戈医生》等等,一部部耳熟能详的19世纪和20世纪俄罗斯长篇小说,曾影响了中国几代文学家。进入21世纪,俄罗斯长篇小说创作情况如何?相对而言国内知之略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俄罗斯当代长篇小说丛书” ,从中或可窥得俄罗斯当代长篇小说发展状况。6月22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俄罗斯当代长篇小说丛书”出版座谈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该丛书译者刘文飞、王宗琥、陈方、于明清,以及吴晓都、高兴、张冰、黄玫、夏忠宪等专家学者与会并就该丛书的出版价值和新世纪俄罗斯长篇小说的发展现状展开讨论。

  “俄罗斯当代长篇小说丛书”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和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联袂编译,被列入北京市重点出版项目,目前已出版四部,分别为佩列文《 “百事”一代》 、乌利茨卡娅《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 、索罗金《碲钉国》 、瓦尔拉莫夫《臆想之狼》 。该丛书收录俄国当今文坛最有影响力的作家的长篇小说,他们都是在苏联解体前后登上文坛并在近二十年间最终确立了“健在的经典作家”之身份,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俄国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从四部作品的发表年代看,最早的《 “百事”一代》面世于1999年,而最后一部小说《臆想之狼》为2014年的新作,时间跨度为16年,将这四部小说串联起来读,能在一定程度上揣摩出当代俄国长篇小说的发展轨迹和创作现状。

  “21世纪的俄国长篇小说创作,从样式到风格与普希金和托尔斯泰时代相比已显出越来越大的差异。 ”该丛书主编刘文飞指出,当代俄罗斯长篇小说中不再有贯穿始终的清晰线索,情节也未必始终围绕主人公展开,即便有主人公,他们与俄国传统长篇中的主角不同,不再是作者倾注情感着力塑造的对象。刘文飞同时也是《 “百事”一代》的译者, 《 “百事”一代》以准作家塔塔尔斯基在苏联解体前后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再现了20世纪70年代喝着百事可乐长大的一代苏联人在社会剧烈转型时期的心路历程。他强调《 “百事”一代》无疑是对当今俄国现实生活的反映,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联解体后的社会剧变,即“到处都弥漫着一种可怕的不确定” 。另外这本书还体现出了较强的后现代写作风格,语言随意、机智、无禁忌,并带有较强的讽喻和调侃意味。

  《碲钉国》是一部非常具有先锋实验性的作品,翻译工作极具挑战,比如第三章有三页纸是用一个俄文句子写下来的,完全没有标点符号。译者王宗琥介绍道,它不是一部传统意义的小说,它的内容荒诞怪异,形式新颖奇崛,语言风格杂糅,各种标新立异与离经叛道,不断挑战读者的阅读趣味和承受极限。小说根本不是在讲一个故事,而是在讲一堆毫不相干的故事,就像“用政治学家的预测、发黄的报刊社论、后现代的文字游戏和黄色笑话等碎布拼接的被子” , 50个故事唯一有关联的是每个故事里都会出现碲钉——一种高麻醉物质,有时碲钉是主要情节,有时碲钉只是街角闪现一次。但就是这件胡乱拼凑的“被子”却被认为是大师之作,因为它的制作工艺无人知晓,并且不可能被复制。

  《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以一位事业有成的妇产科医生库科茨基为中心,情节发展跨越了几乎整个20世纪的维度,译者陈方表示,小说中给出的一个个含义颇丰的“病案” ,其实并不仅仅属于库科茨基,也属于我们每一个沉浮于生活和命运之旋涡的人。乌利茨卡娅成名时正遇苏联解体,很多作家作品中流露末日情绪,揭露苏联时期弊端及当代人道德问题,而她的作品写关于家庭、爱情及比较理想的女性形象,特别温暖人心。“臆想之狼”出自古老的东正教祈祷文,代指撒旦的恶念,译者于明清称《臆想之狼》是一部关于1914年至1918年间俄国文化生活的文学想象,是“讲述白银时代的个人尝试”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在评价这套书时说,中国新文学的诞生、演进与成熟壮大,与一代一代的翻译工作者盗火传薪,“别求新声于异邦”的努力密不可分。近些年来,受到市场导向的影响,中国的文学翻译与介绍工作,在格局宽阔、法度谨严方面,似乎远不能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由刘文飞主持确定选目与译者的这套“俄罗斯当代长篇小说丛书”的出版,具有特别重要的纠偏匡谬的意义,“就像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深厚博大的俄罗斯文学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从来就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表示,俄罗斯文学中译本曾对我国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学构建起到特殊作用,“俄罗斯当代长篇小说丛书”所选取作家别具匠心,佩列文与索罗金一同被视为俄国后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标志性人物,乌利茨卡娅、瓦尔拉莫夫的创作则相对“传统” ,基本代表了当代俄罗斯创作的全貌;丛书主编及译者都是国内知名的俄罗斯文学研究专家,所翻译的都是他们所熟知的研究对象,拥有扎实的俄语功底、丰厚的俄罗斯文化与文学的素养,力求将作品原汁原味地呈现,为中国读者打开了俄罗斯当代文学的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