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诏安
栏目:笔荟
作者:何镇邦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地处福建东南角的诏安县,素有“书画艺术之乡”的美誉。到诏安一看,果然名不虚传。它不仅有若干大师级的画家、书法家,有四十几位中国美协、中国书协的会员,在民间,习字作画也已蔚然成风,为我们采风作导游的一位中学教师拿出的一件书法作品就很有点水平。当然,诏安的文化是多元的,既有闻名遐迩的书画文化、以乌山革命根据地为依托的红色文化和以诏安特产青梅为依托的青梅文化、以八仙茶为依托的茶文化,还有深受潮汕影响的饮食文化以及形成于古牌坊街的牌坊文化,等等。在这里,我只描述此次采风中印象较深的三种文化。

  梅岭镇位于诏安县城东南约20公里处的海滨,既是盛产海鲜的渔村,又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其所辖的南门村,亦称悬钟古城,景点古迹众多,值得一游。而其中的果老山摩崖石刻一处,由于其文化含量颇高,似更令人瞩目。果老山上下及周边共有摩崖石刻37方,有“漳州第二碑林”之美誉。在东南沿海的偏僻渔村,发现这么可观的摩崖石刻群落,着实让我们这些采风者兴奋了一阵子。我们山上山下跑了下来,发现这些石刻大都作于明代中后期,多为当时驻悬钟城官员的记事和景物的题咏,还有他们相互之间的吟咏唱和。亦可把它们作为当年抗倭斗争的史料来看,从一个侧面看到抗倭斗争的踪迹与状况,殊感珍贵。从书体看,则楷、草、行、隶、篆诸体俱全。在众多石刻中,有这么两方特别引人瞩目。一是于谦之子于嵩的五律诗刻,字幅高90厘米,宽74厘米,题字7 . 5厘米,系颇有魏碑功底的楷书。诗曰:“地险壮嵬峨,行穿翠霭过。潮平千岸阔,云出万山多。剑舞吞牛斗,旌飞剪薛萝。年来经几汛,瀚海息鲸波。 ”于嵩于万历九年(1581年)任南澳副总兵,此诗系他巡守梅岭之悬钟古城时所作。另一方乃呼良朋诗刻,字幅高87厘米,宽95厘米,书体为相当潇洒的行书。诗曰:“曲磴缘崖转,天空四座遥。何当随大雅,一唤薄层霄。雨入荒郊润,风回酷暑销。斜阳幸无事,拉坐落江潮。 ”呼良朋,黑龙江人,福建镇卫千户,隆庆六年(1572年)任南路参将,也是到过抗倭前线梅岭的。当然,明嘉靖五年(1526年)三月福建布政司右参政蔡潮镌刻在悬钟城海边巨石上的“望洋台”三个楷书大字,在书法史上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而照我看来,梅岭果老山摩崖石刻群可以看作诏安书画艺术之乡的滥觞之一。

  在诏安县城,有两座艺术的宫殿,一是沈锡纯沈冰山纪念馆,一是沈耀初美术馆,到诏安的游客,不可不去。前者为两位艺术家的故居,2015年沈家后辈遵从两位艺术家的遗愿无偿捐给厦门大学,经改造而成,一楼陈列沈氏兄弟的部分书画作品,它们虽然风格各异,却均为诏安画派一代的代表作,堪称“艺术双璧” 。后者则是旅台国画大师沈耀初先生生前兴建的艺术殿堂,馆藏沈先生书画代表作品120幅以及生平史料和有关文物。沈耀初是诏安以至我国近现代一位重要的国画大师,他年轻时在家乡画坛即负盛名, 1948年移居台湾,寄情画事,求新求变,善于在中国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西洋画的养料,遂成大器。1990年先生携带多年积攒的书画作品和资金回到家乡筹建“沈耀初美术馆” ,同年年底溘然长逝于故里。观其作品,写实与写意相结合,既有现实主义的精神,又有浪漫主义的情怀,是有大胸怀大气象的大师之作。我到诏安本来是不敢写字的,故连写字的“作案工具”之一的印章都没带上。在大师精神的感召下,遂即兴写下了“大师精神永存”的横幅,带回盖章后寄赠沈耀初美术馆。

  青梅是诏安的重要而出名的特产,也是诏安的经济支柱。青梅的青果由于太酸,不可食用,但青梅制品浑身是宝,果肉可供药用,具有润肺止咳、止泻、生津、解渴、固崩止血、和胃安神之功效;青梅酒可调节人体酸碱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并有开胃整肠、消除疲劳、增强活力的作用。诏安青梅制品远销国内外,尤其是日本等地,作为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青梅给诏安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又创造了青梅文化这种重要的精神产品。

  我们一行在访问老革命根据地乌山归途中参观作为诏安青梅主要产区的红星乡梅园,对青梅文化的创造与审美效应感受颇深。位于乌山之麓的红星乡是诏安的青梅主产区,全乡现有青梅种植面积4 . 1万亩,年产青梅1 . 8万吨。梅园位于红星乡西埔作业区,是金溪环绕而成的三角洲,占地约130亩,广植引自全国各地的不同梅花品种,建设各种旅游设施,遂形成了以当地梅花为主题的青梅种植、观赏和加工三位一体的中心。据说每年大寒前后可引来大批游客前来观赏盛开的青梅,高峰期每日可达万余人。我们来得早,没能赶上梅花盛开时万人观梅的盛况,但当我们走进设计陈列精巧美观的青梅展览馆时,在几位年轻人的带领下,参观各种青梅产品,观赏馆中的陈设,尤其是那颇有创意的倒挂于天花板的小油伞和用纸板制作的桌子椅子,一种审美的诗意油然而生,也就领略到青梅文化的美了!

  八仙茶也是诏安的一种特产,它所形成的茶文化也是文化诏安的重要元素之一。

  据说,八仙茶原是诏安北部秀篆顶安村一带的野生茶,为山民自采自制饮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由当地的茶叶专家在白洋乡八仙山麓培育母株成功,遂广植于白洋、建设等乡,并制成乌龙、绿茶、红茶等茶类,因母株培育成功于八仙山麓,故以山名名之,称为八仙茶,除本地饮用外,还销往潮汕及广东全境,年产值五亿多元,与海产、青梅同为诏安的重要农产品。八仙茶属单枞茶系,其乌龙茶制品,冲泡后,汤色橙黄,香气浓郁;饮用八仙茶时,以青梅果脯佐之,效果更佳,也可以说更有诗意。设想一下,当你一边喝着八仙茶,一边嚼着青梅果脯,那是一种什么感受!那也是一种文化啊!

  应我们的请求,接待方在原采访日程中加上探访八仙茶母株一项。我们到白洋乡八仙山麓参观,并请原农艺师现县人大副主任现场讲解培育八仙茶母株过程,过后又驱车到白洋乡乡政府小憩品茶。白洋乡乡长郭洪在给我的短信中热情写道:“欢迎您有机会再次到白洋饮八仙水,品八仙茶,继八仙缘” ,这话儿让人心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