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人有书读处处书香浓
栏目:书与人
  来源:中国艺术报

  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 。阅读正是提供精神食粮的重要方式。两会上,全民阅读以及农村书屋、社区图书室等基层阅读状况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之一,只为让人人有书读,处处书香浓,似春暖花开,阳光普照。

    在县以下(含县),为所有书店免除税收

  ◆魏玉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

  目前,我国有2800多个县,而县级图书馆共计2700多个,平均每个县也就1个图书馆,这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县区城乡几十万人的阅读需求。而新设一个图书馆投入很大,而且进度缓慢,因此,建议减轻书店负担,撬动社会资源,增加基层书店网点。

  因为县以下多是农村,购买力较弱,书店数量较少,而且规模较小,生存很不容易。建议为县以下(含县)所有书店免除一切税收,优化县以下中小书店的生存环境,鼓励更多的人在县以下乡镇农村开书店,为基层农村居民提供阅读空间。

  从近年来全国各地兴起的“最美书店”来看,书店可以与图书馆一起,承担起国民阅读普及以及文化传承的功能,树立人们对知识与文化的信仰。它有助于消除愚昧,开启民智,培养一代又一代文明、向上、进取的国民。这是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国家和民族文化自信的滴灌工程。“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如此,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积极推进“全民阅读”

  ◆杨震(全国人大代表、南京邮电大学校长)

  目前全国约每40万人才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标准,更与“阅读之国”以色列平均每4500人就拥有一座图书馆的标准差距太大;另外,受经济基础的影响,很多基层图书馆几年甚至十几年没买书或者很少买书。据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 . 6 %的国民知道身边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当前除省级公共图书馆以外,大部分图书馆只有在4月23日这天才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且为保证活动的人气,很多阅读推广以物质奖励来配合活动,“热热闹闹”背后却弱化了主题。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建立从市到县区、城镇、村各级公共图书馆及农家书屋资源流动制度,实现全市统借统还,最大限度地利用文献资源。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让居民从住处步行10至15分钟就能找到图书借阅服务网点。

    以阅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别必亮(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出版集团重点图书编辑室主任、重庆市评协副主席)

  在现有的乡村文化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是以中年女性跳坝坝舞为基本内容的文艺建设;但乡村几乎没有真正的读书人,作为文化载体的书籍和标志文化生活质量的阅读基本远离乡村。本人在春节期间,随机就家庭藏书与阅读调查了二十家农户,调查结果令人担忧。二十家农户中,只有一家有一些称得上优秀的文艺类图书(该家庭有三个孩子是上世纪80、90年代的大学生) ,两家有一两本果树栽培方面的书籍,其余人家中,如果有孩子在接受基础教育,则有若干本根据学校学习要求而购买的书籍和教材,如果没有上学的孩子,则根本没有书籍,有些人家甚至难找到片纸,临时要写个啥东西,就是顺手找个烟盒在背面写。在这些家庭中,除上学的孩子外,只有一位70多岁的老年人会经常翻看一些文艺类图书,有三位中年人会读一点与农业科技有关的书,其他人多年都没读过书了。此外,有了微信后,年轻一点的村民们连电视都不怎么看了,只通过微信了解外面的世界,但微信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有时甚至误导大众。乡村亟待通过引导人们阅读来助推乡村的文化振兴。

    加强城市空巢老人群体的社区图书馆服务

  ◆刘忠斌(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图书馆学报《新世纪图书馆》常务副主编)

  预计到2030年,我国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将上升至90 %,届时老年人家庭将全面“空巢化” 。因此,如何实现对空巢老人群体的精神抚慰具有重要的前瞻性意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公共图书馆服务延伸到社区甚至家庭,是未来公共图书馆发展方向之一。图书馆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枢纽,具有开放性和公益性,基于社区照顾的图书馆服务有助于实现空巢老人对“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追求——秉持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在服务功能精准定位基础上,为空巢老人提供多样化、多元化服务内容,营造舒适的学习、娱乐、交流的环境,无疑是老龄化社会中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