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一路攻擂的“花瓶” ,早就该火了
——记青年昆曲演员蒋珂
栏目:新年青
作者:王渝  来源:中国艺术报

蒋珂

蒋珂在昆剧《南柯梦记》中饰演瑶芳公主

  “花瓶”这个词向来是很多人摒弃和提防的对象。前不久举行的《中国戏曲大会》 ,第二场擂主蒋珂是个漂亮精致的姑娘,又是艺术生,自然地引发了一番争议和质疑。而事实上,她以远超其他选手的得分稳稳当当地在待定席待到了最后,又以快人一步的手速和储备丰厚的戏曲知识打败了泰国华侨邓肖波,夺得了擂主。

  蒋珂是个出生在江苏的上海姑娘,与戏曲结缘,她自己也说不太清到底是因为什么,大概像歌词里唱的“是可遇不可求那种无形的默契” 。蒋珂家里并没有人从事戏曲行业,但在2005年,年仅11岁的她赶上了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招生,得到了招生老师的青睐,就此开始了戏曲生涯。

  戏曲的唱念做打自成一套系统,普天下学戏的孩子要经历的都差不多,离不了的是苦练、苦练、再苦练。在《中国戏曲大会》上,蒋珂简短提及了例行的早起练功:“你必须达到那个量,如果达不到,那可能连早饭都没有办法去吃。 ”没有经历过的人大概无法想象那种严厉枯燥,可戏曲这项具有强烈传统特色的艺术,早早就形成了自己的学练体系,“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早就成了全民共识。毯子功、把子功、扇子功、水袖功、翎子功……形形色色的技术技巧、舞蹈动作甚至特技绝招,练好了不见得就成名成家,练不好却根本没有上台的资格。勤学苦练基本功,一方面使演员掌握和积累塑造舞台形象所必须的艺术语汇;同时也改变着演员自身的形体素质,把演员从一个普通的人造就成为合格的戏曲演员。

  而最磨砺人的,还不是练功的腰酸腿疼、挥汗如雨,而是来自内心的挣扎和煎熬。“学不下去的时候有过,因为遇到了很多困难……”前辈们的成就、自身的期许、戏迷的期待,都是蒋珂肩膀上沉重的压力,“曾经有一段时间,好像所有人都觉得我不适合唱戏,那段时间自己也很苦恼,纠结要不要坚持下去。 ”蒋珂学艺的年代,戏曲刚刚从最艰难的时候走出来。虽然不至于再和前辈艺人们一样生计不济,却也依然前途未卜。蒋珂一度想过是否转行按照自己很小时的梦想去做一名主持人,可是想一想昆曲的美、想一想国粹发展的难、想一想自己勤学苦练的那么多日日夜夜,她下不了决心。“有很多恩人。他们鼓励我,所以坚持学下去了。 ”

  2012年,在第五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上,以上海戏剧学院大一大二学生为主打阵容的青春版《拜月亭》荣获优秀剧目奖,两位主演蒋珂、卫立成为了昆剧节最年轻的表演奖得主。接下来,毕业、入团、担纲大戏、演出和拿奖,一切变得顺理成章,她成了上海昆剧团第五代传承人,走在外面,也开始有人尊称她为“中国最年轻的昆曲青年艺术家之一” 。蒋珂说一直没觉得自己适合干这行,但既然走了这条路,也就不去考虑了,只是努力干下去。“老艺术家们吃了一辈子的戏饭,我们也得是一辈子。 ”

  上海昆剧团依循古梨园的传统,为“昆五班”的年轻人们打造了学馆制,蒋珂和她的小伙伴们也由此接触到了许许多多原本只能在学习资料里仰视钦叹的国宝级昆曲艺术家。大概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蒋珂在上海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里感受到了压力,感受到了挑战,也感受到了机会,开始觉得昆曲可以更好。

  “可是自己能做什么呢? ”蒋珂也不知道。作为稚嫩的年轻一代,“昆五班”的演员们在昆曲领域还只是小雏鸟,不管是会的剧目数量还是演出时的表演水平,都还远远达不到去为昆曲代言的地步;更何况初出茅庐的戏曲演员,受到的关注不过是来自部分戏迷和业内的前辈、同行,谈不上任何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大概连“娱乐新星”的名号都当不起。这

  样的蒋珂除了加倍练功,还能为昆曲做什么呢?

  当年的同学李沁却用另一份成绩单给了蒋珂启示。2008年,李沁因在李少红版电视剧《红楼梦》中饰演少年薛宝钗而被观众熟知; 2015年,李沁主演了电影《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 ;同年,她还主演了电视剧《白鹿原》 。就此,李沁基本跻身于影视新星的行列。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里,困守一隅不如积极拓展!蒋珂觉得,要利用自己的年轻,利用自己这代年轻人对互联网传媒的熟稔,行出一条让更多人注意到昆曲的路。

  “我没有什么拿手戏,因为的确不大灵。 ”蒋珂不认为自己能用多么专业和高超的水平来引发关注,却打算抓紧并开拓一切接触主流文化娱乐平台的机会,让昆曲和昆曲的传承在更多的年轻观众心里留下一丝印象。她和许多力推传统戏曲的人们抱有一个共识:戏曲,有着只要接触了解过就教人欲罢不能的美;他们要做的,只是把更多人吸引过来,勾起人们了解昆曲的欲望。而留住这些人,靠戏曲本身就够了。她活跃在微博上,活跃在各种视频短片里,更活跃在各种电视节目中,她开始成了小粉丝群们嘴里心里的“珂大王” 。看到有人在她的微博下留言说“大王你长得好好看”“我忽然想去看一场昆曲” ,蒋珂捧着手机笑得像个小孩子。

  蒋珂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参与综艺类节目了,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 、中央电视台的《叮咯咙咚呛》 ……而这次的《中国戏曲大会》 ,在得知全国招募选手的信息时,她同样第一时间报了名。

  这一次,蒋珂好像终于闹出点大动静了。

  可是与关注同来的,还有各种质疑和打击。有人说她以专业演员的身份参赛是存心碾压普通戏曲爱好者;有人怀疑她姣好的面容来自整容医院的手术台;有人觉得她在微博上又是小视频、又是直播、又是自拍,“内容很作” ;有人指责她戏曲扮相不行戏曲功力不行,纯属精力放歪了地方;还有人挖出李沁来说她眼红同学、卖力图红……面对各种声音,蒋珂却是一笑,大方承认:“我是想火啊。好的声音、坏的声音都是声音,最起码大家去关注了。 ”

  从戏曲出发逐渐火起来的演员,有像李沁那样深受戏曲滋养、在大银幕小荧屏上靠实力取胜的,也有像王珮瑜那样不放过任何机会努力滋养戏曲的。前者,我们还能列出一长串的名字:蒋勤勤、何赛飞、徐帆、于荣光……他们在娱乐圈稳稳地扎下了阵脚,吸引或者推荐粉丝们去关注和挖掘他们从中生长出来的戏曲。而后者,一直到现在,成功的只有一个王珮瑜。蒋珂希望自己能成为另一个王珮瑜,渴望着能有更多的人打破他们零的看戏纪录。没有李沁、王珮瑜,怎么会有这么多人看戏曲大会,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觉得蒋珂等青年演员应该坚守戏曲?又怎么能让更多的人想要跨过门槛去看看戏曲的风景?

  蒋珂对自己的评价是认真和真实。不接受“装” ,不喜欢半途而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与众不同,对自己浑身上下各个部位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她想火,但最想的还是自己能给昆曲带来哪怕一点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