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与回归
——评影片《春娇救志明》中的香港意识
作者:王萌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影《春娇救志明》剧照

  《春娇救志明》作为第41届香港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因其独特的视角和城市空间,被打上浓重的“香港烙印” 。近年来,除了个别几部叫得出名字的影片,观众鲜有听过“香港电影”的名称。大多数电影人对香港电影的记忆,还停留在“新浪潮”时期赫赫有名的一大批导演身上,比如方育平、许鞍华、徐克、严浩、章国明等,或是港片里常常出现的地名,廉政公署、油麻地、铜锣湾等。香港导演常常花开一枝,各自有各自的作品和不同的风格,选择自己的团队和档期,我们的称谓通常是“ ××导演的××作品” ,而不会刻意强调香港导演的身份。随着内地经济的腾飞,电影的资金、产业、市场逐渐发展,一大批香港导演,比如徐克、许鞍华、王晶、陈可辛、彭浩翔等都纷纷选择北上。

  当有人质疑彭浩翔的电影《春娇与志明》 ,志明的北上是否合理时,他在访谈中回复:“张志明的身份是一个广告策划,哪里有资本就在哪里工作,在北京工作很正常。 ”这似乎也是他的内心写照——作为一个电影人,资本在哪里就在哪里工作,毕竟电影从诞生起就是商品。除了资本之外,文化上呢? 《春娇与志明》和《撒娇的女人最好命》是彭浩翔北上的代表作。 《春娇与志明》里港姐余春娇说起了普通话,开始和徐峥饰演的京派商人拍拖,而志明则“泡”到杨幂饰演的内地空姐,两人恋爱最终告吹,理由竟然是“从小我就爱吃便利店的牛肉面,虽然没有营养也没有多少肉” 。 《撒娇的女人最好命》则更北京,演员主角选取了内地一线明星周迅、黄晓明,如果不是还有贱贱的“彭氏幽默” ,似乎已经没有香港电影的痕迹。

  张志明选择了港姐, 《春娇救志明》中彭浩翔也重新选择故事发生地为香港。影片的开场大打回忆牌,“n55!m! ”已经成为消费符码,伴随着温情的音乐,字体不断加大,直逼观众视野。那一刻,影迷对于这一反常的做法默念:这还是彭浩翔吗,没有走错影厅吗?紧接着带有悬疑、恐怖色彩的趷趷刚的故事为正式开场,再下一场戏回归春娇与志明的日常生活,春娇开始喋喋不休地讲起童年经历,此时的观众才深切感受到,这还是彭浩翔啊。

  正如在《春娇与志明》中用过的“伎俩” ——惊悚故事并不对剧情造成影响, 《春娇救志明》依然日常,就像千千万万饮食男女的同居生活——在河边看UFO、张志明洗个澡的工夫手机就被偷看、家里入住亲戚。可是又那么反常,看个星空被警察误以为“打野战” ,被法院判决要做40个小时的义工;手机里“大姨妈来了,放心”引起的歧义,余春娇再次召集众姐妹,出谋划策;张志明叫“大姑”的亲戚却是来“接种生子”的小妹妹。几分钟一次的剧情反转,“荤段子”的桥段让影片充满荷尔蒙的气息,戛然而止则让观众欷歔不已,却又忍俊不禁。 《春娇救志明》 ,彭浩翔用他的怪才大脑把控着观众的情绪。

  《春娇救志明》为了占据五一档的“大蛋糕”煞费苦心,彭浩翔、杨千嬅两位主创的个人微博比之前更活跃,多个城市、高校展开的路演,为内地观众准备了普通话版本。然而语言的魅力就是有的话只有粤语说出来才更带深意,比如余春娇的狗,普通话叫“然后” ,粤语叫“跟住” ,“跟住”带有命令性,这样甚至不算是名词的名字也只有彭浩翔能想得出;“静静鸡”和“静鸡鸡”哪个静的问题,粤语读出来三个音调非常相似,只有粤语地区才能懂的幽默放到普通话里除了“鸡”之外品不出其他的味道。更有意思的是,在粤语版本里,只有三个人物是全程普通话:春娇老爹的年轻未婚妻Apple、怪咖摄影师和张志明的“大姑” ,除了这三个人物造成的笑料以及合拍片里必须包含内地演员的硬性规定之外,这三个不讨喜的人物似乎是导演的刻意为之。这体现了一个香港导演的复杂创作心态:一方面,需要内地的资金、市场、产业、平台等等,另外一方面,又不甘心影片当中真的没有一点香港电影的气息。

  彭浩翔的北上是形势所为——资本,回归也是形势所为——文化。一个人的创作与生长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样是喜剧,冯小刚的喜剧和彭浩翔的喜剧是不一样的。香港弹丸之地的市井气息和粤语自带的幽默,塑造了彭浩翔的创作个性,“家、国、天下”的豪迈确实不是他所长,但是对于人物、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独特的反转、幽默却难能可贵。内地资本带来的好处就是,让导演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现才能。市场打造好了,观众审美提高了,好的作品也就多了。从彭浩翔北上的几部作品来看,内核依然是他个人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