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满荆棘的光明之路
栏目:心语
作者:柏桦  来源:中国艺术报

  当流逝的岁月无情地舔噬曾经散发油墨清香的书页,使它发黄变脆、残缺破损,谁还记得那些点燃梦想的红色诗章?

  儿时,描写红军、志愿军、中共地下党的书籍在我的阅读书目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在我的藏书中, 《找红军》最破旧,它的封面封底早就没了,书页用透明胶布粘贴固定,每次翻阅,我都小心翼翼,就像担心碰碎一个珍藏多年的梦……书从第4页开始,上面是我歪歪斜斜的笔迹: 《找红军》 , 0 . 33元。书中还有多处我稚嫩的“眉批” 。这本小书,从我的出生地云南高寒山区大黑山到父母的工作地文山,从我上大学的北京到目前供职的昆明,一路随我迁徙,不离不弃,因为,它曾在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播下勇敢追寻光明正义、美好生活的种子。

  短篇小说《找红军》 ,鲁彦周著,范一辛绘图,讲述了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小谷9岁那年,红军主力转移,身为红军战士的爸爸因腿伤未愈没能跟上部队。跟着赤卫队转移的爸爸妈妈和小谷被搜山的白匪冲散,之后一家三口短暂地团聚在莲花山黄草洼一个小山洞里。后来,妈妈被搜山的土匪抓走并杀害,小谷和爸爸开始了寻找红军的艰难旅程。一路上,他们忍饥挨饿,风餐露宿,九死一生,历尽磨难,终于找到了红军队伍……

  《找红军》的主题鲜明、进步,那就是矢志不移追求光明、历尽艰辛战胜邪恶。作者具有驾轻就熟的叙事本领,用极具个性化而又生动朴实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小谷、爸爸、妈妈、老奶奶、狗军官等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还善于用细腻、传神的语言交代事件,描写环境,刻画心理,营造气氛,使得置身其间的主人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符合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作者的叙述方式,不论是对话或写景,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故事情节的发展多由人物对话完成,让读者有现场感。最吸引人的,还是紧张激烈、充满悬念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让人一书在手就不忍放下,只想一口气看完整个故事……

  好的小说,人物塑造至关重要。 《找红军》中的两个主要角色,爸爸和小谷,塑造得血肉饱满。爸爸沉默寡言,坚毅如钢,是一个对革命事业赤胆忠心、坚忍不拔的硬汉。但他心中,也深藏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缕缕柔情。当身带红色的相思鸟缓缓飞过天空,一向不喜欢哭哭啼啼、婆婆妈妈的爸爸,容忍儿子因思念妈妈“哭了好一会” ,在年纪尚小、需要保护和激励的儿子面前,坚强的爸爸尽管“眼也红了” ,但他还是强忍住眼眶的泪水没让它流出来……

  小谷这个形象也塑造得真实可信。英雄从来都不是天生的,小谷成长为小英雄绝非一蹴而就,千锤百炼,才能成钢。9岁的孩子,稚气未褪,如果放在21世纪的和平年代,还是备受呵护、承欢膝下的心肝宝贝,但在腥风血雨、白色恐怖笼罩的岁月里,小谷别无选择,只能在泪水里坚强,在战斗中成长。完成了心理上、思想上的转变和提升,这为他之后机智勇敢地协助爸爸夺枪并打死恶贯满盈的秃子白匪,潜入虎穴与白匪周旋、探听敌情,埋下了伏笔,提供了铺垫。

  找红军的特殊经历,使小谷从一个胆怯懦弱的孩子,成长为敢于直面血淋淋现实,与敌人面对面斗争的“红军的儿子”和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找红军》告诉我们,道路坎坷崎岖,胜利来之不易,贯穿小说的主线,是寻找红军,寻找光明。在这条铺满荆棘、布满泥泞的道路上,只有前赴后继,没有畏葸不前。是千万个爸爸妈妈和小谷用鲜血和生命开辟了通向美好未来的光明之路。

  一部引人入胜的红色经典,胜过一百部空洞乏味的政治教科书。革命战争年代,对于80后、 90后、 00后们来说,似已遥不可及。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或是安于锦衣玉食的生活,不思进取,或是不择手段,只谋一己私利。国家命运、民族尊严,责任感、使命感,理想与信念,付出与牺牲,这些词语负载的深邃厚重内涵,对于终日埋没在教科书、作业本、钢琴课、出国梦、超女、快男、微博、微信、 QQ空间、社交网站、动漫、手游里的他们来说,是那样陌生、隔膜、抽象、模糊……

  但也许,一本小书,一个故事,就会影响甚至改变一个孩子对世界、人生的看法。一位小学生真挚朴素地表达了《找红军》的读后感:

  “我很佩服小谷的精神,多么希望我也生活在那个年代,与小谷并肩作战。合上这本书,我感受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少革命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在如今和平的年代,爸爸妈妈上班了,我不敢一个人呆在家里,与小谷比较,现在的我是多么的懦弱,我们一定要向小谷学习,不怕艰苦,勇往直前! ”

  这就是红色经典的魅力!其艺术魅力、审美价值、思想力量,虽经岁月磨砺,依然没有磨灭。时代呼唤更多红色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