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女排情结
作者:石湾  来源:中国艺术报

  北京时间8月21日中午,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3比1逆转塞尔维亚女排,强势夺冠,这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时隔12年再次摘得奥运会金牌,也是第三次夺得奥运冠军。当队长惠若琪一锤定音的那一刻,守在荧屏前的我,禁不住老泪纵横,高喊了一声:“拿下! ”

  我平时看电视节目,很少关注体育频道。但只要有中国女排参加的国际大赛直播,我却一直是个忠实的观众,目光须臾不离开荧屏。这一次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小组赛中接连失利,以垫底的排位进入决赛,每一场比赛的每一个球,都让人心跳加速,激素暴增。老伴前阵子因脑缺氧曾休克过一次,因此,在中国女排与巴西队、荷兰队的比赛拿到赛点时,她都不敢在厅里看电视转播,躲到卧室去了。赢荷兰队的那场球,在我的意料之中,她没听我喊“拿下” ,从卧室回到厅里来时,就一脸沮丧地问:“怎么,没拿下呀? ”我笑了,说:“等下次与美国或塞尔维亚队决赛,你就听我喊‘拿下’吧! ”果然,这一次中国女排低开高走,终于给国人带来了一个特大的惊喜!

  在这举国欢腾的时刻,我在两分钟内,接连收到了来自上海、杭州、珠海、银川、北京等地五位朋友为中国女排夺冠而喝彩的微信。这时,我想作为一个中国女排的老“粉丝” ,也该在微信的朋友圈里表达一下我的激动心情了。

  1980年7月10日,我当责编的《中国女排》一文就赫然列入了我所任职的刊物的要目。当时,刊物体育方面的稿件也归文艺组管,组长费枝是个球迷,而文艺组就我一个壮丁,外出组稿、采访都是我的事。有关体育方面的稿件,我们每期只发一篇,为确保质量,选题经编辑部反复研究,最后采纳了费枝的提议:到国家体委找人写已获得洛杉矶奥运会参赛资格、并刚刚在南京举行的国际邀请赛中力克美国女排和日本女排的中国女排。

  巧的是,中国女排的主教练袁伟民是我在苏州高级中学的同学,他虽比我高一届,但当时他是校篮球队队员,而我所在的班,是全是男生的“和尚班” ,班篮球队的实力并不比他所在的男女生混合班的篮球队弱,我也忝列其中。在班际比赛中,两班有过多次较量。有年冬天下大雪,他们班还和我们班在校园里的桃山上还打过一次雪仗。当时,我这个他当年的手下败将去组稿时,也就便一路绿灯了。

  和我一起去组稿的摄影记者张祖道,为袁伟民和12名队员一一拍了肖像照。近6000字的《中国女排》一文刊出时,即配发了袁伟民和12名队员的头像。张祖道是个细心人,在每个头像下都标出了这名队员的号码、年龄与身高。在郎平头像下标的是:“(1号) ;年龄: 19岁;身高:1 . 84米。 ”也许可以说,像这样详尽介绍和热情赞赏中国女排这一英雄群体的文章,在传媒界是前所未有的开山之作。

  《中国女排》一文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收到了数百封读者来信。因此,这家刊物此后也就时刻关注着中国女排的成长和战绩。1981年第17期,以“第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排冠军”为题,把包括郎平在内的6位主力队员的彩色合影刊登在封面上;第24期,又以“中国女排教练袁伟民、邓若曾”为题,把袁伟民、邓若曾的彩照作了封面。刊发前,我特地约请著名诗人公刘为封面彩照配了一首题为《不单是金杯》的诗:“谁说你们整夜梦见金杯?/不对!绝不会如此卑微!/心中活着更伟大的追求, /远方闪着更迷人的光辉——//让不瞑目的死者吐气扬眉,教垂下眼的懦夫惊心落泪; /在争夺时间的总体战中, /跑步为祖国赢得应有的席位!//历史将忠实地记载这一切: /突破口,指挥员,决死队。 ”

  1984年8月,中国女排在洛杉矶奥运会上首次夺冠时,我已调到作家出版社参与《中国作家》的创刊。很有幸,在1985年2月11日创刊的《中国作家》上发表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男子汉——中国女排主教练袁伟民》 ,又是我任责任编辑。作者鲁光为此文写的题记是:“他没有率领过千军万马,但震撼过亿万人的心灵。他不是将军,但将军们说他具有大将风度。 ”今天,郎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其实我也没想到我会走这么远,因为作为一个女性教练特别难。另外,最早我当运动员的时候,我特别幸运我的那些老队友能够把我带出来,而且我赶上袁伟民教练。其实我的所有,包括我的业务水平,我对排球的理解,包括我对工作的执着,其实真的是从袁导身上学到的,他教我们的这些东西让我们受益终身。 ”为此,当郎平作为袁伟民的爱徒,又一次以大将风度指挥中国女排历尽艰险勇夺奥运冠军、震撼亿万人的心灵之时,我在发到朋友圈的微信中,引用了公刘先生当年写的两句诗:

  历史将忠实地记载这一切:

  突破口,指挥员,决死队。

  我想,此刻,用这两行诗来献给亿万国人心中的女神郎平和她率领的永不放弃的中国女排,不也依然恰如其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