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美不作 洒脱却纵
——读刘照剑书法
栏目:书者
作者:徐粤春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刘照剑书法作品

  作品是艺术家精神的外在呈现,美的心灵造就美的艺术。读懂作品,需要读懂艺术家。据说钱钟书曾说过,吃了鸡蛋觉得好就行了,何必要见那只下蛋的鸡。这是钱老推脱外界烦扰的托辞。在文艺领域,对作品的鉴赏离不开对作者的研究,对作品的评价离不开对作者人生的评价;特别对中国书法而言,“书如其人”“心手合一” ,它的审美路径是从书法家的生命世界切入的。

  刘照剑出身书香世家,自幼练字,书法受父亲影响很大。刘老先生为鲁西南文化乡贤,写一手漂亮的楷书和行书,每逢过年,街坊四邻都到家里排队求春联。老先生对儿子要求严格,业余时间基本都在练字、背诗。据说有一次刘照剑没有完成既定家庭课业,被父亲罚跪并赶回了50公里外的学校,尽管他很委屈,却在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从此再也没有耽误过父亲的作业。在老先生严苛的传统家庭教育下,刘照剑就这样走上书法之路。

  刘老先生学生时期出类拔萃,无论在哪所学校都是精英——全校的第一,全县的第一,全地区的第一。从事教师工作后,辛勤耕耘、成绩卓著。刘老先生仁爱慈悲,经常访贫问苦,资助上不起学的孩子,帮助五保户、困难户,在领导、同事、朋友、乡邻里有口皆碑。老先生常说,孩子里刘照剑与他最像,而在刘照剑心目中,父亲是完美的偶像,一直作为人生标杆去模仿和学习。可以说,老先生不仅仅是刘照剑的书法启蒙老师,也是书法审美偏好的直接影响者。

  这种审美观直指刘照剑的书法路向。刘照剑曾语我,有人说,中国书法历史上高峰耸立,王羲之在其中就像珠穆朗玛一样,堪称中国书法的顶峰,他深以为然。这其中,刘老先生的人品形象气质与王羲之发生某种勾连,对父亲的崇拜直接转化为对“二王”法度的崇拜。既然右军如顶峰,学“二王”如鸟瞰俯视,那么学书之路必然是居高临下、醍醐灌顶、势如破竹、一泻千里。由是,刘照剑一直以来研习帖学,受王羲之《圣教序》 《兰亭序》影响尤深,在用笔、章法等多方面从中汲取大量的营养,并出“二王”之源,循米芾、颜真卿、怀素、苏东坡、赵孟頫、王宠等,逐渐奠基法度庄严的书法底色。

  在行草中,刘照剑运笔从容、操控自如,笔画长短合度、肥瘦相宜、曲直兼备、刚柔相济,每个字,大小欹正,相互映衬,各显姿态。从整篇的美学呈现看,心平意正、雍容秀妍的“二王”神采跃然纸上。

  清爽洒脱、灵动飘逸是刘照剑行草书法另一个特点,其最大突破点在于将汉简、章草与今草融为一体,将折笔和圆转之法互为使用,将侧锋取妍、中锋取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字势拉长,呈上下开张之势,有一泻千里之势的艺术效果,用墨浓淡、干湿讲究,运笔轻重、快慢合宜,达到“池小能容天”的书境。

  刘照剑喜小字,行草书作品多用尺牍、手札、扇面,极少用斗方、条幅。对于书坛上流行的展览体,他认为在创作中过于拼接、雕琢,在呈现上硕大、精致,气势逼人,过于做作,难有自然之风,已与书法之初衷背道而驰。有一次我参加书法展评奖,刘照剑用小行书在对参评作品进行分类标记,寥寥数笔,灵秀飘逸,活泼跃动,比许多裱在框里,挂在墙上的字都让人过目难忘。

  喜欢花笺上落笔是自然洒脱的另一个注脚。恽寿平、邵农、任伯年、张大千、齐白石等大师级人物笺画,花草鸟虫图案,充满生活气息,清新典雅,自然自在。刘照剑其中挥写洒落,巧嵌借用,计白当黑,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其生动气韵莫不为人称颂。除了创作形态、手法尚法自然外,刘照剑的创作内容也以描写自然风物、田园风光为多。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等的诗句常常入书,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共同呈现出古雅而清新、隽逸而深沉的审美意趣。

  康德认为,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如果带有很强的目的去创作,是很难达成目的的,这是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在书法艺术领域,苏轼也有相似的名言:“书初无意为佳乃佳。 ”历史上许多书法名篇都不是有意去书写的,全部出自真实的生活情景中,王羲之《兰亭序》 、颜真卿《祭侄稿》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均如是。刘照剑自然洒脱的书风,是自觉践行美学的规律,追求于不经意间出精品,即使有时作品里出现败笔、丑字及涂抹,但那么轻松闲适,那么自然和谐,乃古人所谓气韵生动也。

  洒脱并没有放纵,刘照剑没有让自己心性自由迸发到无以遏制、无法收拾,停所当停,止所当止,没有他的工作特性和学习历练,是很难达到的。刘照剑位居中国书法研究机枢,参与编辑了《中国书法大事记》 《当代书法论文选》等重要著作,参与组织了中国书协国学高研班、全国书学讨论会等重要活动,使他具有与众不同的视野、格局和气度。面对书法界哗众取宠、重技轻文、逐名嗜利现象,他自觉甘于清净、厚植根基,不断提升学养、素养和修养,出版有《三熙园散文集》 ,有十多篇理论文章和数百篇散文发表于各类报刊。这些理论研究和文化积累,增强了书法家的理论自觉,达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和统一,提升了在书法创作上的高境。

  当代艺术家,应具备时代的形象,时代的特质,成为现代人精神生活的榜样。书法源自中华传统,依然搏动着时代的生命力,在建构现代人格,实现当代理想中没有落伍,更不会缺席。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大潮中,市场交换成为社会首要原则,物欲被无限刺激和膨胀,精神一再被打压和矮化,这是一种“心为物役” 。与之同时,科技主义愈演愈烈,信息技术一日千里,全方位渗入到人类的生活。发展无境,人生有涯。在这种当代诱惑面前,多少人心智被迷乱、被绑架甚至被俘虏,失去了心灵的皈依和安详,这是另一种“心为物役” 。

  刘照剑书法游走在秀妍不作与洒脱不纵之间,这种艺术的平衡感,其实是一种生命的平衡感。他的创作一头连着本体,抱朴守真,一头放飞心性,策马驰骋,就好比风筝,必须紧紧连接着大地,才能迎风放飞梦想,断了线的风筝,脱离了大地母体,就是失了魂的人生,只能消失在无限虚空。刘照剑书法给人以审美遐想,体悟出人生智慧,也许这是给世人最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