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市场之手推动电影供给侧改革
作者:尹鸿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6年的第一季度,在经济发展困难重重的大背景下,中国电影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特别是在春节档出现了票房“井喷” ,不仅引起国人惊喜,同时也引起世界关注。档期的繁荣,对电影的供给侧改革来说,具有重要的推动和调整作用。电影生产会通过对档期消费规律的认识,来提升产品的消费适应能力,而这种适应反过来又会促使电影生产提升品质、提高质量,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的文化消费需求。春节档的三部电影,可以说都找到了与消费者需求的联系: 《澳门风云3》借助品牌优势获得了市场的关注,但影片口碑的影响导致其成为三部影片中票房和评价双低的结果,这说明新媒介环境下观众对电影的识别能力得到了提升; 《美人鱼》用想象满足了青年人的需求,周星驰又有足够的号召力引起关注,喜剧性老少咸宜,环保主题带有很强的正面性,所有的一切都让它非常适宜在春节这样一个档期进行传播;特别值得一提的《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可以说“更新”了传统春节档电影的类型,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电影开始具备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的信心。

  目前,中国电影的供给侧改革正在体现出越来越良好的态势。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各种新问题仍然会不断出现,但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都是改革中的问题,只能用发展更彻底、改革更到位去解决。中国从一个电影大国发展为电影强国,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应该是不仅能够创造出征服市场的电影,而且能够创造出征服人心的电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春节档期的电影让我们看到了市场对电影供给侧改革带来的经济效果,但是我们期待供给侧改革最终还会带来更好的文化效果。

(尹鸿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