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需要小火慢煲
作者:左衡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6年春节是又一个令人兴奋的中国电影黄金档期。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运用了中国古典小说资源,但主创的意图显然不满足于炒冷饭,相反地,这个版本的叙事是在努力完成中式大片“源代码”的编写,是完全独立、原创的知识产权。这部影片本身,不妨说它是“将类型” ,一旦这个类型被实现,中国幻想型大片的格局就会为之一变。创下最高票房的《美人鱼》看似延续着无厘头喜剧的路数,但仔细分辨,又会发现一个走近更深刻主题的周星驰,当现实中的困局无法尽快解决时,他又忽然转向童话叙事,在浪漫多彩的调子里抚慰现代人的精神伤痛。从这种思想和情调的两极跳跃可以判断,周星驰近年来一直在追求的不是类型,而是“去类型” 。《澳门风云3》虽有大批明星加盟,但场景花里胡哨东拼西凑,剧情不知所云,票房不错而口碑奇差,仿佛走穴,只是“装类型” 。

  春节档会给电影产业带来什么影响呢?首先,会有更多项目、投资和电影资源向这个档期集中。与此同时,这种影响肯定会波及世界电影的大格局。西方世界里传统上有元旦到圣诞之间这样一个重要档期,现在在东方出现了中国春节档,市场规模如此庞大,本土化程度如此高,从而在文化上形成隐隐两相对峙的态势。以好莱坞的逻辑,他们肯定会有所企图,这种企图既是电影产业的必然思维,又是美国的文化战略布局。《功夫熊猫3》已经来了,未来还会来更多。中国电影真正的“世界大战”刚刚拉开序幕,我们要尽快完成思想准备和动员。这个春节档恰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思想的资源和武器。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个档期的电影现象用理论化的方式呈现清楚,那么也就完成了话语建构的第一步。中国电影如果要走得高远,思想万万不可缺。中国电影已经被大火烧开,接下来要去掉浮在表层的泡沫,小火慢煲。这需要时间,更需要大智慧。

(左衡  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