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艺术家的“东方之梦”
——东京新画派艺术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栏目:推介
作者:本报记者 张婷  来源:中国艺术报

风雷激(综合材料)  江屹

  “绘画可以使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同时,绘画也能让我们从真实的世界进入艺术的梦中。 ”日前,以“东方之梦”为主题的“东京新画派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开幕式上,因扮演《追捕》中的“真由美”而广为中国观众所熟悉的日本演员中野良子如是说。

  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近30年来、活跃于日本的9位华人艺术家——江屹、金醒石、里燕、宓冬莹、牛子华、沈和年、王子江、张弛、赵龙光的40余幅作品。作为在东京成立的艺术家团体,“东京新画派”至今已吸纳了11位华人艺术家,他们在艺术领域里的探索和追求获得了关注和认可。“此次在中国美术馆办展,着意在华人艺术家对于中国艺术的全新探索之上。虽然画作的面貌多元,共同点也很明显——同样根植于中国文化的土壤,而海外的生活又使得他们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全球化视野。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秘书长李希奎表示。

  无论是江屹的《风雷激》 、金醒石《潭渊静逐》 ,还是牛子华的《印象大别山》系列、张弛的《云水谣》 ,展厅之中,这些作品无不使观者感到一种对于故乡山川的独特回望——深情,而又极富个性。“我想,‘梦从东方来’这个主题正是艺术家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际前卫艺术的一种积累、思考和总结。代表东方古典精神的墨韵和传统中国画所使用的植物、矿物颜料相融合,又与他们丰富的国际化艺术创作和交流经验相互碰撞,生发出别样的色彩,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说。

  传统到底为何?在“东京新画派”艺术总监王灏看来,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剧变,让人们开始迷惑,中国艺术到底该何去何从。而一衣带水的日本对于文化的保留相对完整,对于东方精神的精髓也有所传承。“其实在20世纪早期和中期,日本也一样经历过迷惘。明治维新之后,文化艺术受到了欧洲现代主义的强烈冲击,例如我们从日本画家梅原龙三郎和安井龙太郎的作品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塞尚、高更、马蒂斯的影响;同时也有像冈仓天心、富冈铁斋这样恪守传统的艺术家,他们对于传统精神和文化的坚持近乎固执。这样的情况恰恰体现了东方国家在20世纪的境遇——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对立与纠结。 ”王灏说,“艺术当然需要叛逆,艺术家最初的创作就像是青春期的孩子,而当他们‘成年’以后,理解了生命的艰辛,总会再次把养育他的父母当作最为珍视的宝藏。传统是一个避风港,是在一切新路都走不通之后仍能回归的原点。因此,‘传统’一词是中性的,不代表落后与保守,我认为,它代表的恰恰是深沉与厚重。 ”

  《美术》杂志主编尚辉则认为,文化跨越的现象,在近20年来呈现了多种表现形式。仅仅从艺术上对于东洋、西洋进行学习,与留驻在当地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后者可以更加持久地接续那里的文脉,“这次展览所呈现的作品,与外国艺术家在水墨上的探索,既存在关联,又有不同。几位旅日艺术家的经历比较相似,他们大多来自北京、上海,有学院派的正统教育背景,功底扎实,之后在日本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探索。像江屹、金醒石的作品所呈现的‘去笔墨化’ ——不讲求用笔,更着重墨色渐变,这是东洋水墨很突出的特色。难能可贵的是,如今,他们又在借鉴、融合的基础上,不约而同地呈现了一种‘回归’ 。如张弛,她除了在日本创作,还在上海从事教学工作,因此她的作品中对局部进行放大、笔调婉约等特点,明显地体现了当下中国水墨创作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