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藏于沧桑历史感背后的审美追求与偏好
——“修旧如旧”的文物修复理念
栏目:观察
作者:殊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从远古到现代,无尽岁月的流经不仅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各式文化信仰与民族精神,也为人们留下了记录其间发展演变痕迹的实物或文字记述遗存,这些现存的物品、建筑与器具等,即被称之为文物。它们借由各自的种类不同,分别从不同侧面展现出了其所在历史时期特有的人类社会活动风貌,并以此勾勒出人们对于特定历史时代的总体印象,架起了现世的人们探究往昔的桥梁。作为见证历史的重要遗存,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对于人们肯定自身的创造力量、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但从技术层面来看,要维持某种物质形态不因时间而改变其外貌和性状,这在理论意义上由于明显违反生物的不可逆性,由此是很难实现的。

  在世代的变迁中,物质的产品在不同程度上都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因此在对文物的保护与修复中就不可避免地介入不同于文物所产生年代的其他时代修复者的意志和其对于文物的理解。这其中于一件器物中所渗透出的不同时代的意志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不失为是对历史的另一种记录,它至少反映出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同一件器物所具有的不同理解,它们均在试图展现给世人一个心目中最真实的记忆。而随之生发出来的问题便是,到底要展示出一个怎样的形象才可谓是揭示出了真实的文物?这一点无疑推出了问题之关键所在——文物保护与修复的理念。

  众所周知,在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学科领域,诸如自然科学、历史学、美学、考古学、博物馆学,以及古代工艺技术和工程技术科学等方方面面。这些技术因素在对文物的保护与修复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一定的影响与限制,但最终决定文物保护与修复的目标和期望结果,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标准的基础是文物保护与修复理念。

  笼统地讲,对文物进行保护与修复的初衷都是为了保存文物所具有的价值。具体说来,文物价值又可以划分为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由此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的意义,对于实现文物价值的保护与发掘,体认文物保护与修复理念是极为重要的。文物的历史价值包含着它所蕴藏的关于历史信息的所有记述,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范畴,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也可以表现出当时的自然风貌,甚或只是提供一个当时技术发展水平的有力实证。也可以理解为文物的历史价值中亦包含了其所展现出来的当时的艺术水平与风貌。这便使文物的两大价值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它们是相互联系、共同统一于文物之中的,但事实上,人们对于文物价值的理解往往更倾向于其艺术价值,感动于那迷人的外表、瑰丽的色彩。

  近年来,由于对于古董赏玩器物的收藏热,使人们可以真切感受到文物价值的重心被越来越多地定位在艺术价值之上。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侧重于文物艺术价值的观点历来有之,受其影响的作为三种主要修复方法之一的商业修复,便是将更多对文物艺术价值的关注融入到其文物保护与修复理念当中,着力表现出文物的审美性与造型上的完整。但另一方面也不容忽视,对于文物所具有的审美价值的理解历来存在着许多分歧。文物作为历史的重要载体,它本身承载了许多不为人所知的内容,也正因如此才吸引了人们无数探究的热情。在对文物进行观察与审视的最初,人们必然会将注意力首先投注于它的表象形态,这是一种最直观的,同时也是最形象化的认识,它构筑了人们心目中对文物的基本印象。这形于外的直观感受是浅显的、令人愉悦的主观体验,因此从普遍范围上对人们的影响力也必然会大于那些隐藏在文物物质实体背后的,需用一定专业知识进行解读的有关门类的历史价值。但这些都是最初的、表面的、肤浅的,真正使文物的审美价值可与其历史价值站在同一高度,并列成为两大价值的还是凝结在文物形象上的,可以让人们用其所处时代的审美理想去欣赏的艺术特质。

  需要强调,这并不是说,人们将文物当作了单纯的工艺品,纯粹只为悦目之用,文物的审美价值表现在它将人们带回了那可望而不可即的亘古往昔,使人们得以真切地感受过去时代的风尚与审美造型趣味,并使运用自身所具有的审美视角和文化底蕴对其进行品评成为可能,并以此来获得审美快感。同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虽然人们普遍承认文物具有审美价值,但对于具体某件文物或某类文物的欣赏水平和评价高低各不相同、莫衷一是,且不同时代的人对同一件文物的审美理解与观照态度亦总是相差甚远。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对文物进行保护与修复的过程中,必然会基于某种指导理念尽力使文物成为某种目标化的样子。在保护和修复过程当中,文物必然会受到某种文物保护与修复理念的支配,而这种理念的形成则不可避免地渗入了某些时代的、民族的审美观点和对艺术的认识与理解。正如“不改变原状原则”在现今文物保护与修复领域受到广泛地理解和认同一样,这是时代的、历史的产物。现在人们可以普遍接受那种只对文物进行最小干预,以此尽力维持其最为原初的状态,甚至在技术层面上提出“可逆性”的原则标准。作为文物保护与修复理念汇同技术方法不断发展与进步的结果,这些无疑是以无数实践和探索为基础的。当然,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整个时代精神的变化与发展,现在人们可以透过一些简略拼接起来的文物去发现它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意蕴,而不再要求它在感官上是完整无缺的,人们开始怀疑被人工修补的文物是否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欺骗性,而不再认为残损的物饰因严重破坏了文物的审美价值而应当被修补得完美而真实。此处,“真实”的意义已经更多地代表着人们观念中的文物应呈现出来的形象,在这种观念中文物应该是古拙而质朴的,虽偶尔会展示一下它的华美,也应是掩映在锈迹斑斑的岁月刻痕之下的。当然,这其中可能也暗藏着人们对于那种沧桑的历史感有着独特的审美追求与偏好。

  至目前来看,“修旧如旧”的文物修复理念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证明文物的审美价值的揭示依然受传统的审美理想左右,当然这也可以归结为历史的不可超越性。总之,在文物保护与修复领域突破种种制约与矛盾,树立一个科学而积极的文物保护与修复理念是极为重要的,从目前的现状出发,我们应该尽力在各种条件的束缚中取得协调与均衡,通过保护与修复最大程度地维持文物的原样,少做不可逆转的重大改动,让后世的人们也可以用属于他们时代的独特视角去探索与发现文物背后所蕴藏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