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国际实践
——访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席严昭柱
栏目:视线
作者:本报记者 吴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6月18日至19日,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三届年会在上海举办,本届年会以“加强文化软实力互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再一次从如何发展大国关系与尊重各自文明差异,以及透过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来探讨新型大国关系。今年起,太湖文化论坛正式更名为“太湖世界文化论坛” ,不仅传递出中国和谐文化的理念,也突显中国人自古就有的“天下大同”思维。本报记者专访了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席严昭柱,请他从文化的视角来解读当前形势下中国的崛起对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及相关问题。

  记者:当前形势下,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在中外文化交流领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将本届年会的主题定为“加强文化软实力互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出于何种考虑?

  严昭柱:太湖世界文化论坛是继博鳌亚洲论坛之后,参照达沃斯论坛的模式和经验自主创立的以论坛为组织名称的非官方全国性民间社团组织。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联系和团结全国以及世界各国广大文化界人士,提供一个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共商世界文化发展的高层对话平台,努力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国际知名文化论坛品牌,推动和谐文化、和谐世界建设。太湖世界文化论坛是我国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国际社会了解真实中国和中华文化的新平台,也是我国开展公共外交、推进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与对话的新载体。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为各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促使不同文明直面难以避免的相互碰撞和摩擦。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增进不同文明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加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积极维护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与进步、携手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这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近10 %, 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和中国机遇。中国的发展使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GDP从1978年的76美元提高到2012年的6076美元,增长80倍,世界各国与中国分享了和平发展的红利。2013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近30 %,大大高于中国占全球经济规模的比重。然而,当中国逐渐发展强大起来时,某些大国便自认为其大国地位与既得利益受到了威胁,于是正常的经济发展变成了恃强凌弱,友好的和平外交变成了狡猾阴谋,对于这种一厢情愿的误解和愈演愈烈的多方面干涉,中国始终将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出发点。现如今,自恃高人一等的民族优越感实际上是殖民主义的遗存,拉拢一些国家排斥一些国家的价值观外交,是冷战的遗留,都已经过时了。

  新世纪大量客观事实表明,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当今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向。我们要发挥文化的力量,共同应对时代挑战,努力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取得新进步,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和普遍繁荣。

  记者:在您看来,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会对世界造成威胁的根源何在?

  严昭柱: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会对世界造成威胁在于中国的文化智慧,集中体现为包容性和自主性相统一,中国自古提倡从善如流、海纳百川,同时它又有自主性。中国的文化智慧使其既崇尚普遍真理,又立足中国国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佛教,佛教发源于印度,却发扬光大在中国,经过本土化,道家、儒家思想的渗透后,成为已经改造过了的中国佛教,特别是出现了禅宗等新流派,深刻影响了东亚各国的思想文化及宗教。拿观音菩萨来说,在印度是罗汉,而中国的观音是女性,是真善美的化身,把一切人间美德都融合在一起。可见中国文化虽然乐于包容差异,但并不是东施效颦,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来学习,这种文化智慧非常有生命力。这种智慧贯彻到外交中,是强调和而不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还讲究“天下为公”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但是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善待邻国,用德行和别人相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有文化自信,相信我们的价值观,尊重自己国家人民的意志和选择,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凝聚人类多元文化的力量,各展其长、互助互补,珍惜和发展文明共同性,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既各尽所能,又形成合力。

  记者:请您从文化的角度谈一谈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及未来走向?

  严昭柱:软实力的核心是文化,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国家的魂魄与命脉。一个民族的行为方式植根于它的文化。自古以来,世界各民族创造着自己的文化,以各自独特的民族心理与情感、执著的精神信念与追求,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历史长河。文化交流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最能沟通人们的心灵。不同文化的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既是世界各民族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

  中华文化以和为贵、讲信修睦、亲仁善邻。600多年前,明朝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七下西洋,不是去劫掠财宝和土地,而是去推进睦邻友好,进行文化交流和互惠贸易。中国在近代曾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欺凌,深知国家主权、民族尊严与世界和平之可贵。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能够取得辉煌成绩,就是因为顺应世界潮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上世纪80年代,那时冷战尚未结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家,并以自己的行动去推动和平发展的潮流。进入本世纪后,面对内外各种困难、障碍和挑战,中国鲜明地提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动摇。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发展起来是为了更有力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尽管世界动荡不安,但中国经济腾飞的30多年,也是亚洲各国和平安宁、共同繁荣的黄金时期。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已经醒来,但它不是令人恐惧的兽中之王,而是世界各国良朋好友的祥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当前形势下,您认为“命运共同体”对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严昭柱: 2011年,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日益严峻,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经济全球化日渐深入,信息化、网络化突飞猛进,世界各国利益空前关联、联系空前紧密。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风雨同舟、休戚与共,越来越成为唇齿相依、祸福同当的命运共同体。再也不能走少数国家只顾自己的安全与富足而牺牲大多数国家利益的老路。国际社会应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和理念出发,拓宽历史视野和精神空间,让思想文化跟随时代一道前进,摒弃各种陈旧的传统思维,加强文化交流,推动世界各国在文化软实力互动中互鉴互学、互相支持、共同进步,推动世界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

  应当看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掌握国际话语权、文化传播能力和经验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各国之间、各种文明和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还远远不足,特别是传统思维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仍然存在歧视和双重标准。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悠久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这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根基。但是,对中国文化,无论古代、近现代和当代中国文化,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社会还有不少隔膜、误解和偏见。而世界各国文化上值得尊重的优长,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值得学习借鉴的当代经验,我们在一些方面也仍然知之不详、悟之不深。这种现状应当加以改变。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对于尊重文化多样性,国际社会早已达成共识,但是挂在嘴上的时候多,付诸实践的时候少。如果没有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就谈不上真正的文化交流,谈不上名副其实的文化软实力互动。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把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国际共识转变为国际社会的自觉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