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百年“嘉庚建筑”看一位华侨的爱国兴学理想
栏目:关注
作者:田辛酉  来源:中国艺术报

陈嘉庚肖像

陈嘉庚与集美华侨补习学校学生在一起

  近日,由陈嘉庚纪念馆和首都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嘉庚风·学村情”集美风情摄影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了。此次展览是为纪念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出资创办集美学校100周年(1913 - 2013)所举办的一系列纪念活动当中的重要一项,展览主要介绍了陈嘉庚爱国爱乡,倾其所有慷慨兴学,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并展出了反映集美学村特色风貌和独特风情的优秀摄影作品。对于观众来说,这不失为一次走近陈嘉庚、走近集美学村的难得机会。

  陈嘉庚(1874 - 1961)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深受海内外各界人士及华人敬仰,享有崇高的声誉。1874年10月21日,他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现属厦门市集美区)的一个华侨世家。他早年在南洋艰辛创业、勇于开拓、诚信经营,建立起一个分支遍布世界的企业王国,被誉为东南亚“橡胶大王” ,这不仅为东南亚的经济繁荣作出了贡献,更为他之后大规模投资办学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致富后,陈嘉庚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曾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 ”他为提高国民素质不惜倾其所有,在海内外创办和资助百所学校。

  “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言念及此,良可悲已。吾国今处列强肘腋之下,成败存亡千钧一发,自非急起力追难逃天演之淘汰。鄙人所以奔走海外,茹苦含辛数十年,身家性命之利害得失,举不足撄吾念虑,独于兴学一事,不惜牺牲金钱竭殚心力而为之,唯日孜孜无敢逸豫者,正为此耳。诸生青年志学,大都爱国男儿,尚其慎体鄙人兴学之意,志同道合,声应气求,上以谋国家之福利,下以造桑梓之庥祯,懿欤休哉,有厚望焉。 ” (按:“致集美学校诸生书” ,录自《陈嘉庚先生纪念册》 )

  与此同时,在中国和东南亚遭受侵略、生死存亡之际,他挺身而出,无私无畏,先天下之忧而忧,以天下业为己任,领导南洋1000多万华侨全力支持祖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他团结海外侨胞,冒着生命危险支持祖国抗战,及至为新中国的建立与经济复苏都作出巨大贡献。毛主席称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陈嘉庚传奇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1913年,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现代小学,以后陆续办起高等专科学校共10所;另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工厂、农场、教育推广部,并于1921年创办厦门大学,设有文、理、法、商、教育, 5院17个系,这是一所唯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厦门大学于1921年4月6日开学,陈嘉庚独力维持了16年,后来世界经济不景气严重打击华侨企业,陈嘉庚面对艰难境遇,仍然态度很坚定地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遂将自己的3座大厦卖掉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新中国成立以后,陈嘉庚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于1950年回到家乡集美定居,直至1961年逝世。在这期间,他亲自主导了集美学校全部重要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陈嘉庚对于建筑工程,无论是图纸设计、选址定位,还是建材采购、费用计算,都会亲莅现场、监理督工,每日必巡集美校舍三次,事无巨细地亲自过问和查察。他说,凡此以故为的是保证质量、节俭开支,凡此布置都是为远道来集美学习的青年制造优美的进修环境。陈嘉庚苦心经营为故乡“设想” ,呕心沥血成就了这份“永业” 。

  然而,嘉庚倾其所有创办的集美学校也在岁月和战火中经历了一次次的涅槃。集美学校在抗战中曾屡遭日军轰炸,据不完全统计,自1938年5月至1942年春多达40多次,校舍倒塌烧毁,损坏不堪。在实施战后复原计划中,虽接受政府部门拨助经费和海内外校友的捐赠,进行了大部分校舍的修葺,却于1949年又被蒋军飞机空袭摧残。但陈嘉庚面对困难,意志坚定,他说:“总要想办法把被破坏的校舍修好,并加以扩大。 ”陈嘉庚主持集美学校规划,不仅修复战争时被破坏的建筑,同时展开大规模的校舍建设。在他的亲自主持、监督下,短短几年中学校迅速得以恢复并有很大发展,新办了水产商船专科学校、航海专科学校和华侨学生补习学校。1955年秋,集美各校学生总数达到5217人,为解放前学生数最多的1931年的两倍。1956年后,集美学校由人民政府全面负责,各校的办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成为名符其实的“侨生摇篮” 。1961年陈嘉庚逝世后,中央和各级政府更加关怀集美学校,各校规模也有了更大的发展。陈嘉庚对于祖国教育事业投入的规模之大、时间之持久、信念之坚定可谓罕见。

  今天,我们把由陈嘉庚亲自主持规划、设计和建造的全校建筑称为“嘉庚建筑” 。现今的集美拥有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完备的教育设施,是厦门市的文教区,也是高素质人才集中的地方。

  集美学村在陈嘉庚亲自指导下创立,其建筑融中西风格于一炉,体现了典型的闽南侨乡的建筑风格。无论是高大壮观的校舍堂馆,还是小巧典雅的亭台廊榭,无一不是琉璃盖顶、龙脊凤檐、雕梁画栋,而细细看去,却又各具匠心,无一雷同,被誉为“嘉庚风格” 。集美学村风光优美,像一幅重彩点染的水墨长

  卷,吸引人们赞赏的目光,可谓艺术创作的焦点,在这里诞生的摄影佳作数不胜数。由此本次展览特别通过摄影作品展示,力求从多个角度记录和解读这个历史悠久、独具文化艺术特色的集美学村,以缅怀陈嘉庚爱国爱乡的丰功伟绩。

  “嘉庚风·学村情”集美风情摄影展选取了百余幅优秀的获奖作品,以独特视角向观众们展示了集美学村今日的旖旎风光和动人风情,使观众们通过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深刻感受到嘉庚先生那份拳拳的赤子之情!陈嘉庚苦心为故乡“设想” ,呕心沥血成就集美学村这份“永业” ,“窃念份子之职,欲实行报效之工作,尤以乡梓需要为急务,故不计成败,痛下决心,实事求是,以文化为基础,热忱勇往,有进尺无退寸,抱定破釜沉舟之志”的“诚毅精神”跃然其上。“嘉庚精神,诚毅百年”是此次纪念活动的主题,而“诚毅”二字也正是陈嘉庚先生一生所恪守的行事准则和他的人生写照。 1918年,嘉庚先生与他的胞弟陈敬贤亲定“诚毅”二字为集美学校的校训,旨在培养学生“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因此,今天我们在继承嘉庚先生所留给后辈丰富的物质财富和教育资源的同时,更要将他所希望传承的诚毅精神发扬光大!

归来堂

  陈嘉庚生前有个志愿:为了召唤海外亲人不忘故乡,热爱祖国,归来有个聚会的地方,想在故居前面建一座“归来堂” ,建筑费用不超过30000元。周总理在陈老先生逝世后,获悉这一情况,认为这个意义重大,指示要实现陈先生意愿并扩大建造规模,以为永久纪念。1962年陈嘉庚逝世一周年纪念日落成“归来堂” ,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归来堂”由厅堂、拜亭、会客室、厢房和庭院组成,主体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大厅堂,厢房则有供海外亲人归来食宿用的成套饮食起居设备。归来堂建成后,成为集美学校开展重大活动和接待重要来宾的中心,也是海外侨眷、校友回集美探亲访问和参加校庆典礼的主要场所。

南薰楼

  南薰楼1959年落成之初就成为我国现代建筑史上内涵丰富的经典之作,它是福建省有史以来最先有的第一高楼,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厦门乃至海峡西岸最先被认同的新建筑地标。 《诗经·南风歌》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陈嘉庚以“南薰”来为楼命名,正寄寓着他“教育立国,科学兴国”的伟大理想,而南薰楼的建筑设计更蕴含着陈嘉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热情。南薰楼楼身门窗大多是西方的模式,而楼顶则是“嘉庚瓦”压顶,中华亭榭镇峰,充分表达了陈嘉庚一生所追求的祖国强盛、超越西方强国的崇高理想和愿为之而奋斗的壮志!现在,南薰楼依然是集美以及厦门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道南楼

  道南楼于1959年动工兴建, 1963年竣工,是集美中学嘉庚式建筑中最迟完工的一座,为晚期代表作。道南楼以长见称,不仅气势恢宏,而且雕工精美,充分展现了闽南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也是“嘉庚建筑”中西合璧风貌细节之美的最好体现。道南楼是陈嘉庚亲自主持兴建学校校舍的最后一座建筑,充满典雅的复古之风,为集美学校“嘉庚建筑”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2006年,国务院公布道南楼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