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神奇和画面的再造
作者:陈履生  来源:中国艺术报

  7月28日至8月18日,兼具艺术史论家、画家和摄影家等多重身份的陈履生在北京侨福芳草地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以巴西风光和风情为题材的摄影作品展览。展览展出陈履生近期拍摄的摄影作品80幅,以艺术家独特的审美和视角呈现出一派奇伟瑰丽的异域风情和人文关怀。

  陈履生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其有关艺术理论的专著和美术时评为人称道,书画作品在业内也早就享有盛誉。作为摄影世家出身,他身体力行拍摄的关于博物馆建筑与光影关系的摄影作品, 2012年在业内曾引起对“博物馆建筑新建与改造”这一话题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编  者

摄影的神奇和画面的再造

  去巴西之前,南美洲是我行旅中的最后一块处女地。因此,如愿以偿的巴西之行自然是非常惬意的事情。2013年2月12日,当飞机停在圣保罗机场,我就开始了“从亚马逊到伊瓜苏”的行旅。中国古人的文化理想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往往成为一个终极的目标,也是品评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古人来说,读万卷书只要能吃苦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可是,行万里路却并非易事。与之相反的是,今人行万里路易如反掌,但是,读万卷书却鲜有其人。事实上,就现况来说,中国人能够周游世界也是极少数人的事情。

  巴西与中国相距遥远,常人可能除了足球之外,对其认知非常有限。20多年前,我对于巴西的认识是从圣保罗和张大千开始的,那时候研究台湾新生代画家,知道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的年轻画家就努力拼搏于圣保罗国际双年展上,每有所成,都成为国际上获得成功的骄傲。而张大千侨居圣保罗16年,也与这里有着无尽的故事。所以,圣保罗就成为20世纪中期以来研究中国现代艺术史的一个重要的地域。圣保罗国际双年展于1951年创立,在全球双年展的资历排行第二,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处于南美洲的巴西和巴西文化?中国在45年之后才有双年展,这样的时间距离似乎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尽管今天巴西的公共文化设施与中国有些差距,甚至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国家博物馆的展厅中还没有空调,可是,展厅中展出的许多重要文物都没有护栏,所谓的裸展可以看出公众给予历史与艺术的尊重,也足以表现出其国民素质与文化传统。

  再看从亚马逊到伊瓜苏的原始生态,对自然的尊重不仅造福子孙,也为这个地球保留了一份净土。其中亚马逊流域富有神奇的内涵,热带雨林与潜藏其中的无数动物,构造了这个地球上的一个独立的王国。而伊瓜苏瀑布的无与伦比,不仅在于它的宽广和绵延,还在于它的丰富和曲折,飞流直下的轰鸣成为水的交响,令每一个置身于此的人心胸激荡。而水至善的品格则是因为随遇而安又不求索取,在这里不因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美好的自然就这样不断吸引我停下脚步,举起相机;而为了自然的美好我又情不自禁用相机记录每一个无法重复的瞬间,收藏我的美好记忆。

  因此,当我在回程的飞机上整理图片和心绪的时候,又还原了每一个曾经的瞬间,直到现在,清晰的记忆仍然伴随着亚马逊河水的流动与伊瓜苏瀑布的轰鸣。当一个个画面从彩色转化为黑白,好像是一次再生的惊喜,摄影的神奇和画面的再造,带来的是一个全新视觉的亚马逊和伊瓜苏。这里,借助于自然和艺术的结合,提示人们既要尊重自然,又要爱护艺术。当然,看到这些影像中的以往,我还会怀念那几位偶然遇到的印第安小孩以及他们的小鳄鱼,实际上我们偶然相遇的时间也仅有2分钟而已。

亚马逊河上所见:少女的心思

水上奇遇:拿着小鳄鱼的小孩

圣保罗伊比拉布埃拉公园:枯树昏鸦

魔鬼沼泽地内的静谧

伊瓜苏写真:速度的对抗

圣保罗伊比拉布埃拉公园:黑天鹅逐日

魔鬼沼泽地内巨大木棉树生出的新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