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手不要天天在家商演赚钱
——访青年歌唱家哈辉
作者:本报记者 吴月玲  来源:中国艺术报

  哈辉从2006年夏季开始研究中国古典音乐与礼学,经过一段时间,逐渐探索出“新雅乐”的发展脉象与文化精髓——即将中国传统文化,用“诗” 、“礼” 、“乐” 、 “舞”的形式呈现出来,再现5000年礼乐文化,重振中华之精神。新雅乐主要传承儒家文化中孔子的“礼” 、 “乐”精神,以中国古代音乐为典范,采用写意的手法,把抽象的古典灵魂元素或符号巧妙地融入音乐中,再配以优美的诗、词、歌、赋、礼、乐、舞、吟等,呈现出的一种兼顾“思想性”和“形式美”两个文化层面的新艺术形式和新音乐概念。新雅乐的审美意韵为“庄重、正统、高雅、典雅” ,乐的范畴不仅仅是音乐本身,而是集“诗、礼、乐、舞”为一体的综合古典艺术形式,且倡导的是孔子所提出的—— “德音雅乐” 。

 

哈辉在演唱“新雅乐”

  从一位民歌手转向演唱新古典音乐作品,哈辉一直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9月底,她随中国文联“今日中国”艺术周到美国出访,在林肯中心、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演唱她的新雅乐,中国风飘荡在美国音乐厅的穹顶上,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声音。记者近日专访了哈辉,请她谈谈自己在音乐上的见解。

  记者:之前您是一位民歌手,现在您唱的还算是民歌吗?

  哈辉:其实我唱的已经不是民歌了。新雅乐里更多的是文化,在我的新雅乐里有儒家文化人伦之理:夫妻、君臣、朋友,主要传承儒家文化中孔子的“礼” 、“乐”精神,以中国古代音乐为典范,采用写意的手法,把抽象的古典灵魂元素或符号巧妙地融入音乐中,在音乐中恢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也传递国学的精神。

  记者:当初为什么会确定这个方向呢?

  哈辉:有一次我看了一本书,是清华大学彭林教授写的《礼乐人生》 ,这本书给我的触动非常大,它让我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乐文化。而且,那时候我的民歌演唱已经到瓶颈期了。我演完《江姐》以后,觉得没有办法再超越自己了,如果我还按原有的轨迹走,那么我注定是要走别人走过的道路。艺术需要创新,需要个人独特的思想和艺术的特征。所以是外因与内因的结合,促使我有所改变。

  记者:您一方面是考虑自己的艺术,另一面是在考虑民族唱法的出路吗?

  哈辉:当时只是想要走一条自己的道路,并没有考虑什么是新雅乐。中国的古典音乐不能说消亡,但是很多人都听不到了,所以我首先要传承,在传承的基础上发扬,起码让我们的下一代,甚至是海内外的观众领略到古典音乐的魅力,这才是属于中华民族的。现在我们听的民歌是近两年流传的,但是我们五千年文明历史长河中的那些音乐,我们从何寻觅呢?我希望这些音乐还能被年轻人听到,不要遗失。

  记者:这些歌曲的创作您参与了吗?

  哈晖:主题是由我来确定的。作曲是由专业的作曲家和词作者来写作,我会把我的想法告诉他们。例如《茶香》这首歌是边演唱边表演茶道。当时萌发作《茶香》这首歌时,是因为我老听到有人说茶道是日本的。其实茶道源于中国,陆羽的《茶经》把茶道传到了日本。所以我下决心要把这首歌做到极致,这首歌上网以后在短时间里的点击率就有500多万。 《孔子曰》也是我喜欢的一部作品,在不少演出中我都唱过。今年我新作的一首歌是《与君饮》 ,把酒和酒道的精神融合起来了,表现以酒会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博爱。另一首是由姜夔的古琴曲《古怨》改编的《君不见》 ,这是中国流传下来以减字谱记载的最早的一首古琴曲。

  记者:这首歌曲的主题是什么?

  哈辉:金兵入侵南宋,失去祖国的哀思,追思往事,对未来沉浮的命运的不可掌握。这首歌曲也抒发了我自己的情感。中国现在经济上发展很快,文化上有某些东西遗失了,让我心中也有种哀痛的感觉。为乐不可以伪,做音乐不能有虚伪的东西掺杂其中。你要唱真实的东西,心中没有的不要去唱。

  记者:您的演唱与现在一般的民歌手或是说民族唱法的歌手有哪些不同?

  哈辉:民歌很讲究声音的味道和细腻,但古典音乐讲究的是韵味。唱古典音乐像绣花一样,针在丝绸上穿梭,有时线很长,有时线却很短,要控制,有时即使放开后也要往回收,而民歌是要很嘹亮地放开。

  记者:您是不是也经过一个转变的过程?

  哈辉:当然了,气韵不同了。这与平时的文化修养有关,文化修养不同,气息也会改变。录音的时候,自己也有感觉,是用腹腔或是从更深处发出。咬字、发声、归韵的处理都不一样,更加内在,更加委婉,更加深邃。

  记者:听得出,在一些歌曲的处理上,有戏曲的影子。

  哈辉: 《长相思》有昆曲的味道,所以我加了一些戏曲的东西。中国音乐学院王素芬老师一直在教中国古曲音乐,她的学生中也有很多唱古典音乐唱得很好的。希望社会能给这些歌唱家以平台。各种晚会上千篇一律的民歌演唱有时会让人审美疲劳的。

  我将来会培养一些学生来传承新雅乐,今后我们还要把舞蹈加进去。因为真正的音乐是“诗乐舞”一体的,此外,我还把礼融进去。

  记者:礼乐文化从西周开始出现,那么今天,如何向年轻人推荐这种古老的音乐呢?

  哈辉:要去掉一些繁琐的不适合现今自由平等社会的礼节,保留一些现在依然适用的礼。如,遇见长者,一定要让长者先行,自己侧身退后一步;与两个长者在一起,年轻人不要坐在中间,最好坐在左边,把重要的位置让给长者。还有女子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都可以传承下来。

  记者:您谈到女子的“四德”是不是糟粕呢?

  哈辉:这绝不是糟粕。女子说话柔软、就算自己不开心也不会伤害别人;不传是非;她会做一些简单的针线活、饭食;她忠贞于自己的丈夫、孝敬公婆,这些都是很好的品德,谁也不喜欢邋遢的女人,把自己打扮得妥帖,让人看了喜欢。这些东西并不落后。

  记者:您认为中国民歌的出路在哪?您的新古典音乐算是其中一种吗?

  哈辉:我认为中国民歌的格局可以再大一点,可以唱全人类的东西,如和平。之前,民歌里也有这样的主题,但可以站得更高一点来看这个主题。所以我觉得民歌手也要多出国,不要天天在家里商演赚钱。多出国,多看世界,你的心会变得很大,会产生全球思维。我们一直在说要与国际接轨,要心灵接轨。不是说在音乐里加点节奏,加点大提琴、钢琴等就是与国际接轨,那只是形。在古典音乐的音律下,要加入新的配器。光是中国古代乐器太单调了,不能满足现代人的视听。接下来我会和恩雅的制作人合作,他的音乐很浪漫很柔美。我要向全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这种声音很圣洁很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