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繁荣下的舞蹈教育思考
作者:刘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舞蹈艺术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兼具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我国舞蹈艺术最早可追溯至奴隶社会时期,常运用于劳动、庆典、祭祀、礼仪等活动中。当前,舞蹈教育已成为艺术教育、美育、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在舞蹈艺术繁荣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舞蹈教育指导下舞蹈艺术的健康、科学、正确的发展。

  注重阐释舞蹈艺术教育中的情感表达

  舞蹈艺术需要舞蹈动作技能的支撑,同时情感表达也是舞蹈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舞蹈教育应正确引导学生全面看待舞蹈艺术形式与精神统一的审美艺术。我国古代乐舞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的理论,明确指出情感表达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性。舞蹈艺术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与诗歌和音乐一样,都是由于受到内在情感的触发而形成。在舞蹈教育实践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动作要领,也要通过讲解舞蹈背后的情感表达,使学生真正地从外在形态和内在精神层面认识舞蹈艺术之美。

  例如,舞蹈《雀之恋》表达的是一份纯真、浪漫、唯美的爱;《云南映象》以七场歌舞展现出云南少数民族对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热爱;《千手观音》的表演者是21位聋哑舞者,传达出“只要你心地善良,只要你心中有爱,就有千只手来帮助你;只要你心地善良,只要你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千只手帮助别人”的思想,表现出大爱无形的感召力量和坚定勇敢、追求梦想的拼搏精神。教师只有将舞蹈的“形”与“神”都融入舞蹈教育中,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舞蹈的意义与真谛,进而热爱舞蹈。

  注重舞蹈艺术教育的科学训练

  舞蹈教育必须以科学训练为前提,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有所差异,舞蹈教师必须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区别性、针对性训练,切忌为了“拔高”进行超前或不合理的负荷训练。学生在不同时期的舞蹈训练不同。柔韧能力的最佳训练期在5至9岁,此时柔韧能力训练应与力量能力发展相结合,切忌过度重视柔韧度训练而忽视力量训练,出现“有软度,用不上”的现象;速度能力的最佳训练期在7至14岁,速度素质的发展着重于动作速率的提高,其中7至11岁左右应主要训练动作速度和频率,12至14岁可以通过发展肌肉力量来提高速度素质;灵敏能力的训练最佳期在10至12岁,学生通过之前的训练已具备一定舞蹈基础与舞蹈能力,因此可加入灵敏能力的训练为后续完成复杂的舞蹈动作做准备,灵敏能力的训练时间不宜过长,而且应与其他训练搭配进行;耐久能力的发展是在12岁以后,由于此时期学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全,适合采用有氧耐力训练。

  舞蹈教师只有把握关键期、抓住关键期,并在适当时期对学生进行适宜的舞蹈训练,才能为学生进阶更高难度的舞蹈训练奠定基础。对于舞蹈训练中的负荷训练,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合理设置训练强度,少年儿童韧性较好,但坚固性较差,切忌强加外部压力增加训练负荷。舞蹈教育只有注重科学训练,才能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展现舞蹈美。

  注重舞蹈艺术教育的分类施教

  从专业性区分来看,舞蹈教育一类是作为兴趣教育的素质教育,一类是专注于专业性的职业教育。教育种类不同,所要实现的教育目标自然不同,教育过程也应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作为非专业性的艺术审美性的素质教育,舞蹈教育一方面在于满足个人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在于通过舞蹈艺术教育促进学生智力、审美、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普及为主,对专业性要求不高。具体而言,舞蹈教师在训练时主要讲解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引导学生科学训练,防止学生因动作不当或错误对身体造成损害。另外,舞蹈教师在训练非专业性的舞蹈学生时,应着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的热爱,引导学生将舞蹈艺术作为宣泄情绪的方式,进而逐步发展为一种兴趣爱好,不必承担过多职业性负担。

  由于部分舞者会以舞蹈为职业,长期演出,因此专业性舞蹈教育的要求相对更高。鉴于专业性舞者接受过长期的舞蹈训练,且已有良好的舞蹈基础,因此教师对学生在舞蹈动作方面要求得更为严苛,必须做到规范、标准、专业。同时,专业性舞蹈教育要求必须形成全面、系统的教育,需要教师除了讲解舞蹈的起源、历史、发展、概念、流变等理论知识外,也要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导,在反复练习过程中纠正学生动作要领。部分舞蹈动作源于对生活中各事物的模仿,有条件的教师可带领学生深入生活中仔细观察。例如,孔雀舞便是在模仿孔雀动作与神态的基础上编排而成的。

  从舞蹈艺术教育的内容来看,部分舞蹈教育侧重于内容编排,部分舞蹈教育侧重于实际的舞蹈表演,二者要求有所不同。在舞蹈教育中,培养编导类人才侧重于知识面的广博上,编导类人才需要掌握不同舞种的特点,以及了解文史哲、绘画、音乐等各类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编排出具有内涵与创意的舞蹈。针对表演者的舞蹈教育更侧重于舞蹈训练中对动作熟练度的掌握、动作柔美和力量的表现,以及舞者表情管理与对舞台演出的把控等。舞蹈教育要因人而变,因情况而变,如此才能促进舞蹈艺术繁荣发展。

  舞蹈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舞蹈教育具有提升智力、培养审美要素、激发创造力等教育功能。加强舞蹈教育对于人们发现美、认识美、理解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舞蹈艺术的繁荣,正视舞蹈教育发展,践行正确的舞蹈教育理念,反哺舞蹈艺术发展是相关从业者当前的重要工作。

  (作者系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