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文学教学的艺术思维运用研究
作者:全莎沙  来源:中国艺术报

  艺术思维存在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过程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统一的系统中,以捕捉艺术意象为目标,是以形象思维占据相对优势的思维方式。从本质层面出发,艺术思维是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强调严格遵循“艺术美的规律”,注重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对问题的审美感知和独特思考。概括而言,艺术思维是一种涵盖想象与联想、理智与情感、灵感与直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互转化的思维方式。将其融入高校文学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学生想象力、强化学生情感投入、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力。艺术思维尤其要求学生挑战非常规思维,能够为学生解读文学作品提供新视角,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现阶段,高校英语文学教学逐步突破英语专业限制,面向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成为大众化的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英语文学教学内容呈现跨学科融合新特征,而艺术思维也同样注重跨学科融合,能够充分满足高校文学教学需求,推进英语文学与汉语文学等专业学科结合,拓宽学生文学学习视野,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把握英语文学作品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等背景,满足学生学习诉求。结合艺术思维,高校英语教师应将形象思维、审美思维和文化思维渗透于英语文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学的兴趣,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与综合文化素养。

  渗透形象思维,创设生态化文学教学环境

  “意象性”本身是英语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视觉意象、听觉意象等十分丰富,如玫瑰花、和平鸽、月亮等都是英语文学中的经典意象。对此,英语教师应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英语文学教学创设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新生态化教学环境。其中,颜色、字体、图像共同营造的多模态文学教学环境,能够充分融合英语语言、英语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符号资源,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

  例如,在讲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时,其中的“summer(夏天)”是极为重要的意象。英语教师可以播放《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之谜》电影片段,引入玫瑰、绿树、紫罗兰等意象的相关图文,让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更好地理解“summer”意象象征的美、生命力等意义,也可联想中国文学中的“spring (春天)”,以此树立形象思维,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探索英语文学作品。通过此,学生能够感受到英语文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初步理解、精确把握英语文学中的主题、意象、情感,与教师共同营造师生互融的心理环境,从思想层面克服理解英语文学文本的困难。

  渗透审美思维,优化英语文学教学方式

  艺术思维注重英语文学等艺术作品美感的感知和体验,这需要高校英语教师将审美思维渗透于英语文学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英语教师应通过英语文学意象分析、文本阅读量、课堂发言情况等,综合评估学生文学审美水平,得出科学的能力评估结果。据此,教师结合不同学生的水平、不同阶段英语文学教学目标等选择教学方式,实施研讨式、任务式等教学方法,向学生布置阅读英语文学作品、小组制作读后感PPT任务,而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小组互评,综合考虑文学作品艺术语言、PPT插图和配乐等中体现的美感要素,给予学生的学习成果中肯的评价。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诗歌朗诵、话剧表演等活动,由学生全程参与服装选择、朗诵语调和语速调整、配乐选择等过程,从艺术和文学角度提升学生审美水平,提升学生对英语文学的艺术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英语教师可以积极组织第二课堂教学,包括英语文学小说改编为话剧等艺术创作、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通过演绎英语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情节,或参与改编创作、艺术评论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英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等。如此多层次、递进式的英语文学教学方式体系逐步构建,有利于学生艺术思维的稳步增强。

  渗透文化思维,提升综合文化素养

  英语文学是英美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表现形式之一,更是使用英语的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将艺术思维中的文化思维渗透于英语文学教学中,使学生从文学语言中,了解英语民族社会生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明确中西方文化差异、正视中西方文化博弈,通过解读英语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增强中英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理解能力,这是培养大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必由之路。艺术思维倡导对问题进行全面思考和批判性分析,这对于深入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至关重要。通过英语文学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文学作品往往反映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英语文学本身也是英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英语教师可以尝试从文化视角开展文学课程,将英语文学归类在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不同时期的文化体系中,组织学生参与自主查阅文献、课堂讲解等不同的文化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更多接受英语文化教育的机会,使学生更为深刻地感知英语文化。例如,教师讲述《傲慢与偏见》《简·爱》等英语文学作品之前,先让学生自主查阅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时期文化、经济等发展特征,并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资料分享,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文学的文化背景与核心思想,增强学生文化修养。

  (作者系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讲师,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哲社科项目“中国道家思想与美国超验主义关联及对比研究”(项目编号:20Q09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