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赋能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湖州“艺术乡建”的思考与探索
栏目:新思享
作者:覃泓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今年以来,贵州榕江“村超”、台江“村BA”、侗族“村歌”频频火爆“出圈”。为何“出圈”的乡村赛事在贵州?如何将“狂欢”变成“常欢” ?文化艺术如何赋能和美乡村、助推乡村振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村BA”“村超”“村歌”“出圈”的具体实践

  “村BA”“村超”“村歌”的成功是必然积淀里的偶然“破圈”,也是主旨策划下的必然“破圈”,离不开精彩纷呈的赛事、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互联网的宣传发酵,也离不开当地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

  一是村味气息浓。从赛事发起、队伍组织、赛程安排到节目展演、奖品奖励等环节,均由村民自发组织、自主决定、自行实施,全程拒绝社会资本的介入。从参赛球员、解说员到啦啦队、赞助方也由当地村民组成,没有专业球场、标准设施和职业裁判,比赛奖品是本地黄牛、塔石香羊、稻香鱼等当地农特产品,留住浓浓“村味”。

  二是民族文化多。榕江有80多年的足球发展史,不到40万人口的山区小县有5万人会踢球;台江“村BA”已有87年的历史,当地每逢“吃新节”就举办篮球赛;侗族大歌更是有2500多年的历史,男女老少人人唱、天天唱、事事唱,深厚的文化根基为赛事走红提供了土壤和养分。贵州多彩的民族文化更助推乡村赛事燃爆全网,侗族大歌、民族服饰、牛瘪卷粉等特色美食点燃观众激情,体育赛事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打造成“文化的盛会,群众的节日”。

  三是政府服务好。当地政府始终扮演“不上场但始终在场、不缺位更不越位”的角色。引导当地酒店开设特价房、低价房,呼吁村民为游客提供免费住宿服务;开通直达现场的客运班车和公交专线,增设高铁动车班次;强化医疗、治安、市场监管等各方保障,守牢安全底线。

  四是宣传发动广。“村BA”“村超”“村歌”的“出圈”,归功于全国各级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也归功于新型媒体的加持赋能。如,榕江县大力孵化新媒体账号1.2万余个、本地网络直播营销团队2200余个,近10万名群众自发在抖音、快手、视频号等自媒体上宣传“村超”,相关话题浏览量超数百亿次。通过央媒、网红隔空喊话业界大咖,巧借NBA体育、影视圈等名人效应,形成社交平台上的现象级传播。

  “村BA”“村超”“村歌”“出圈”的思考启示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文化建设被摆在重要位置,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贵州当下乡村文艺体育赛事活动的火爆,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启示。

  一是持续挖掘IP价值。“村BA”“村超”“村歌”的成功,源自其立足本土文化特色,形成独有的核心竞争力。找准本地文化IP是城市“出圈”的关键。除了充分调动国内专家学者、本地文史学者,也可以让基层文艺工作者、民间文艺爱好者、非遗传承人等各方力量参与文化基因解码,梳理形成文化IP“资源库”。从当地历史文脉、风土人情、名人古迹、地方美食中找准基础扎实、群众热爱、受众广泛、市场认可的文化IP,举办乡土气、有人气的“文艺+”品牌赛事。用好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从本地特色文化中提炼题材、从基层群众生活中获取灵感,不失为文化IP “出圈”的路径。

  二是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尊重民意、倾听民声、顺应民心是乡村赛事“出圈”密码之一。要贴近村民日常生活,深挖当地文化传统,精准匹配广大群众的根本文化需求,提供踏实可行的文化服务。让村民成为乡村文化活动的主体,坚持群众办、群众演,提升村民的参与度和荣誉感。政府做好支持引导,将更多人力、智力等资源倾注乡村,组织专业的文艺人才下沉乡村,通过有趣、有味、有体验的文艺赛事活动,让群众真正乐起来、笑起来。

  三是营造全媒宣传环境。从淄博烧烤到“村BA”“村超”“村歌”的“出圈”,“政府+群众”组合宣传的媒体传播矩阵值得我们借鉴推广。积极引进国内头部媒体、省内主流媒体等政务媒体,发挥官方品牌优势,准确定位城市形象,传播更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新闻热点。发挥地方媒体的本土优势,提高挖掘优秀素材、推送热门活动的敏锐度和速度。政府部门要抓住特殊节点打造热点事件,激发群众自发传播的热情,在抖音、微博、视频号等新媒体上进行即时性、直播性和互动性传播,让城市形象更加丰富立体。

  湖州“艺术乡建”的对策与实践

  贵州当下乡村文艺体育赛事活动的火爆,让我们看到文化艺术赋能和美乡村、助推乡村振兴大有可为。我们要进一步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为总抓手,助力打响“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建设,不断推动文化艺术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创新培育文艺业态。湖州文化遗产丰富集中、历史文化名人群星璀璨,为开发文化艺术等业态提供了基础。以“8+N”系列历史文化名人品牌打造工程为牵引,推动湖州源文化、名人文化、宋韵文化的挖掘梳理、物化呈现、大众传播。如,深度探寻江南文化之源,解读好“湖式生活”的当代内涵,在保护传承的前提下,持续做优湖笔、湖丝、湖茶、湖酒、湖剧等特色品牌,依托“书法文化”“非遗文化”等资源打造一批主题民宿,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转化成文化艺术产业项目;将“赵孟頫纪念馆”“孟郊故居”等具有湖州印记的历史名人古迹打造成口袋公园、网红景点、文创基地等年轻人乐于“打卡”的地方,形成有历史、有文化、可体验、有流量的文化艺术矩阵区块。

  二是巧妙融合时尚元素。湖州拥有厚重的“吴越风”,雅致的“宋韵范”以及敢闯敢拼的“湖商精神”,具备多元融合的文化特质,解码湖州文化,创新文化表达,要让优秀文化渗透到现代生活,巧妙融合时尚元素,点燃当地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激情,打造自带流量和人文底蕴的“爆款”产品。如,湖州乡村旅游起步早、体量大、模式新,充分发挥湖州区位优势和乡村旅游资源,培育一批音乐文化基地和品牌音乐节。结合莫干山奇幻音乐节、大麓青年音乐节等新兴音乐节的举办经验,打造全国美丽乡村音乐节,加入动漫、服饰、本地文化体验等时尚创意元素,打造音乐市集、音乐村落,开发音乐衍生产品,拉长音乐产业链,形成群众基础广、市场认可高的音乐品牌,助力打响“中国乡村旅游看湖州”“中国乡村艺术看湖州”。

  三是强化全域协调联动。成立领导小组,制作文化艺术基因图、融合发展规划图、文艺项目导览图,以“一组三图”推动全域协同,实现同频共振。建立党委政府牵头,有关部门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机制,定期协商研判,编制湖州文化艺术融合发展规划。加强基层指导,推动各区县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并与本土历史、自然、产业等资源有机融合,研究制定本地区文化艺术发展政策,打造本地文化艺术融合发展示范点。加大文创产品研发力度,设计推出一批湖州“老字号”体验项目,打磨包装一批“村咖”等文创产品,开发一批“吃住玩购”产业链条,实现品牌带动、节庆拉动、全域互动的效果。

  四是建立全媒体宣传矩阵。紧扣爆点热点的流量密码,将官方报道与私域流量相融通,借力打造湖州城市IP。策划爆款产品,讲好“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生动故事,提升湖派文化对外影响力。成立“网络达人”联盟,将湖州自媒体红人、网络达人等组织起来,全方位推介传播湖州重大活动,借助其网络影响力大力宣传湖州。面向市民开展视频拍摄、手机直播等培训,鼓励广大市民成为湖州代言人,组建“湖州推介团”,发动民间传播力量,建立主流媒体密集宣传、社交自媒体接力传播的全媒体宣传矩阵。

  (作者系湖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