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艺融合创新发展的遵义样板
——专访遵义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谢国蕾
栏目:新作为
作者:张瀚允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市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红色资源,令一代代人心向往之。近年来,遵义市文联聚焦新时代使命任务,实施五大工程,涵养文艺生态,夯实基层基础,建强文艺队伍,推出文艺精品,推动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文联示范引领作用与文艺工作优势,打造文艺融合创新发展的遵义样板。

  中国艺术报: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目前,遵义市文联有哪些举措?

  谢国蕾: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遵义市文联始终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文联工作全过程和文艺工作始终,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大力实施“思政建设、强基固本、文艺推优、文旅融合、党建引领”五大工程,不断总结经验和做法,着力打造文艺融合创新发展遵义样板,推动遵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中国艺术报:近年来,遵义市文联在创造文艺精品、壮大人才队伍方面,做出哪些工作?获得了怎样的成就?

  谢国蕾:遵义市文联近年来聚焦“打造精神高地、建设文化强市”发展定位和目标任务:在文艺人才培养上,以设立名家工作室、举办“名家讲堂”、文艺创作培训班、“名家领徒”行动等,发现、储备了一批骨干文艺人才,采取政校合作、重点培养、挂职锻炼等方式,推荐培养了一大批作家。目前全市国家级会员220余名、省级会员近2000名、市级及以下会员近两万名。在文艺精品创作上,立足创作规划和文艺作品成果转化,围绕红色题材、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等开展重大题材创作,遵义市100余件作品获贵州省“五个一工程”奖、16件作品获贵州省政府文艺奖等,1000余件书画作品入展全国性大展。

  中国艺术报:遵义市拥有中华诗词之市、中国(绥阳)诗乡、中国(正安)小说之乡等众多文艺品牌,在您看来,应该如何利用好、并进一步打造完善这些品牌项目?

  谢国蕾:近年来,遵义市文联始终坚持重大文艺品牌战略,着力构建了中华诗词之市、中国(绥阳)诗乡、中国(正安)小说之乡等众多文艺品牌,“一县一品牌、一会一特色”文艺品牌也已经成型。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是聚焦本地、本协会特色,通过举办全国性、全省性的展赛展演、采风创作、研讨交流、培训交流等重大文艺活动,不断丰富文艺品牌的内涵,让已有的国家级、省级文艺品牌、创作基地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遵义文艺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中国艺术报:近年来,遵义市文联充分发挥文艺工作者的专业优势,在古村落保护利用等方面有突出的成绩。遵义市文联下一步将如何推动实施艺术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同时展现遵义本土特色?

  谢国蕾:遵义市文联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通过组建文创团队、乡村文创指导员队伍,推出了1000余件文艺作品。大力巩固提升民间文艺家队伍建设,保护非物质文化建设,鼓励民间艺术家进景区、进乡村建立工作室,创建汇川“红色剧场”、为赤水“石沓沓”古城、习水土城古镇、湄潭“七彩部落”、十三里铺、务川龙潭古寨、“田村·故事里”等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注入文艺的元素和示范引领。未来,我们将继续实施乡村艺术振兴行动,发挥文创指导团队、乡村文创指导员作用,围绕茶旅、酒旅、农旅、文旅融合,推出散文、诗歌、歌曲、摄影、影视等方面文艺精品,打造乡村艺术振兴升级版。

  中国艺术报:遵义会议、苟坝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战斗等历史,在遵义留下了许多红色足迹,遵义市文联如何结合历史资源,发扬好遵义红色文化?

  谢国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在遵义转战了95天,为遵义留下了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出奇制胜的四渡赤水、澎湃走笔挥就的《忆秦娥·娄山关》等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留下了红军卫生员“小红”等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留下了586处革命遗址遗迹、2000余件遗物等丰富的红色资源。近年来,遵义市依托红色文化,推出了《伟大的转折》《遵义会议》《遵义,我心中永远飘扬的旗》《花繁叶茂》《天渠》《十谢共产党》《娄山关》《长征原来如此青春》等大量文艺作品,电视剧《伟大的转折》获“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中国画《娄山关大捷》《赤水奇兵》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永久收藏,曲艺作品《丰碑》获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提名等等。遵义市文联将深入挖掘、整理、宣传红军长征特别是转战遵义期间的红色历史故事,创作推出一大批文学、民间文艺、书画、音乐、舞蹈、影视等方面原创优秀文艺作品,以文艺形式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

  中国艺术报:对于遵义市文联的未来发展,您有怎样的期许?

  谢国蕾:遵义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素来享有“贵州文化在黔北”的美誉,遵义文化在全国具有一定代表性、知名度和影响力。作为遵义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一名作家、诗人,我对遵义市文联工作和文艺事业充满感情和憧憬,我将不忘初心使命,团结带领遵义的文艺家为遵义现代化的中国式高质量发展贡献文艺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