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程式化”视域下
中国音乐剧人物塑造方法探究
作者:魏娉婷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年来,音乐剧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它兼容百艺、汇通万能,将音乐、戏剧、舞蹈等要素有机统一起来并展现于舞台之上。国内的音乐剧发展的实践经验比较短,只有30年左右的历史;而中国的戏曲文化却有着悠久的历史,由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要素综合而成,它的发展体系相对完善、成熟。中国戏曲与音乐剧同属于戏剧的一种形式,在形态学上、在综合艺术的组合状态上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如人物设定、声部构成等方面,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音乐剧人物塑造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程式化”,是中国戏曲的主要特征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大方面:一是剧本创作程式化,包括事物情节的雷同化、人物性格的类型化(年龄、职业、出身大致或有相似性格特点)和结构形态的定型化。二是演出形式的程式化,包括动作的规范化和脸谱的模式化(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家庭出身和所处的环境对角色划分,它也决定着戏曲艺术化妆的程式化)。

  我们以湖南戏曲经典剧目湘剧《拜月记》《琵琶记》和花鼓戏《刘海砍樵》为切入点,对比中国几部经典原创音乐剧《金沙》《宁采臣与聂小倩》《蝶》《虎门销烟》,以生旦净丑等行当的“程式化”表演和中国音乐剧主要人物为对象进行类比,尝试找寻戏曲人物(行当角色)与中国音乐剧人物角色塑造的相通性与关联性。

  故事情节及结构形态的相似性

  无论是《金沙》《宁采臣与聂小倩》《蝶》,还是《拜月记》《刘海砍樵》,这些剧目的情节与结构,都是以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索,情节设计上几乎都是男女主人公相识相知相爱、经历磨难勇敢去追寻自由与爱情的故事结构。这些戏曲剧目人物构成一般是男女主角以男生女旦角为主(一般是男高女高声部),以花旦花脸为次角(一般是男女次高或低声部),再配以具有滑稽元素的丑角作为戏剧色彩的调和,这与音乐剧的人物构成异曲同工。

  人物性格类型化(年龄、职业、出身)的相似性

  音乐剧人物与戏曲人物设定的年龄、性格及唱腔声部有着许多相通之处。例如音乐剧《金沙》里的男女主角金与沙,音乐剧《蝶》里的男女主角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剧《宁采臣与聂小倩》中的聂小倩与宁采臣,花鼓戏《刘海砍樵》的刘海哥与胡大姐,《拜月记》中的瑞兰与世隆,《琵琶记》里的蔡伯喈与赵五娘。这些剧目中的男主角几乎都是年轻、相貌俊朗,性格敢作敢为、较为外向,对女主情深义重,唱腔大气、音色嘹亮,适用于男高音声部演唱,也接近于戏曲中小生的行当设定;女主大多年轻貌美、心地善良、热爱生活,钦慕男主角,唱腔婉转细腻又有戏剧性,适用于女高音声部,近于戏曲中旦角的行当设定。这些不同类型的人物构成,也是剧目中不同声部的存在,即戏曲中不同行当的组合结果。

  戏曲程式化的特质表明,我们可以借鉴戏曲中行当角色的表演、唱腔等特点,整理出音乐剧剧目中男女主角的标志性肢体动作、气质、唱腔特点、表演特征等,这样能更准确地把握个性,更好地塑造剧中人物形象。当然,由于音乐剧风格多样,不受题材、唱法、表演方式的束缚,绝不能照搬照抄,我们需要借鉴和保留戏曲的精髓及特质,去掉固定的程式化、形式化,使中国音乐剧人物塑造更本土化、中国化。

  音乐上的相似性

  音乐在戏曲与音乐剧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戏曲与音乐剧的舞台演出形式都是音乐与戏剧高度结合,戏剧情节的发展、戏剧人物形象的塑造、戏剧人物情感的抒发、舞台气氛的烘托等方面都与音乐息息相关。在音乐的统领下,不同的戏剧元素在戏剧艺术中加以融合,演绎故事、塑造人物,给人美好的体验。戏曲与音乐剧音乐展现的形式包括声乐和乐器两大部分,以歌唱为主要部分。无论是戏曲还是音乐剧,抑或是歌剧,歌唱永远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都是以规定情境下的角色演唱作为手段,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从而表现主题的。

  戏曲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除口传心授外,最熟悉的莫过于按行当分别教学。不同行当分别有不同特点,即分类人物角色定位后,会学习一些经典剧目中不同行当人物角色的“程式化”表演技巧(包含唱、念、坐、打),这样戏曲学习者就能基本准确地掌握和分辨不同行当间表演上的差别和特点,在之后的剧目人物呈现中,无论是新剧目或老剧目,都能依据表演特点有迹可循。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有效解决音乐剧专业学生从课堂到实践的不适应。事实上,大部分音乐剧专业的学生都有一定“声、台、形、表”的专业能力基础,但在最终剧目呈现时却往往大打折扣、融合不佳,效果不尽如人意。以中国戏曲行当分类为参考,让音乐剧学习者参照表演特点和基础,让其演有所依,这对提高音乐剧表演人才的培养能力大有裨益。

  近年来,我国音乐剧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艺术形式,如何让音乐剧在中国形成独特的风格,创作出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的剧目并塑造出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是当下中国音乐剧人的梦想与追求。只有基于自身优秀的文化基础,我们才能别具一格地走出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剧之路,从而更好地服务中国音乐剧的教学、创作、演出和市场推广,进而创作出具有国际化水准的中国音乐剧剧目,让中国文化更好走出去。

  (作者系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二级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