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学批评中的中国话语构建研究
栏目:视线
作者:杨新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新时代背景下,讲述中国故事、呈现中国风貌的本土化文学作品层出不穷,逐渐建立起与中国文学传统、现实相匹配的文学理论和价值体系。相比于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中的中国话语构建相对滞后,尤其在全球化、数字化的文化语境中,文学批评陷入话语权缺失的困境。基于此,应立足当代文学批评的民族立场,在与西方文学批评体系的对话沟通中、在新媒介话语实践中构建出具有中国底气和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话语体系。

  新时代文学批评中的中国话语缺失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西方各种文学思潮和话语模式不断涌入,在为中国文学界提供广阔批评话语体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中国原有本土性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缺失。除此之外,数字媒介的发展使得自媒体平台的个人批评话语逐渐兴起,文学批评逐渐呈现去精英化、去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因而,在众声喧哗的个人批评话语中难免存在与主流批评话语相抵牾的声音,导致新时代文学批评中的中国话语缺失。

  其一,近现代以来,为了寻求国家民族自强之路,中国不断引进各种西方文化思潮和学术话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处于相对开放多样的状态,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各种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体系大量涌入,使中国文学批评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封闭僵化的批评模式,逐渐形成多样化的文学批评格局。但与此同时,部分中国文学批评家在学习借鉴西方文化理论的基础上,自觉承袭西方文学批评的制定标准和评价尺度,在中国文学作品批评中完全照搬西方文学批评话语体系,忽视西方批评话语产生的文化逻辑与中国文学创作的文化环境之间的差异,甚至动摇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思维的文化根基,导致中国文学批评话语体系陷入“文化失语”的尴尬境地。

  其二,数字媒介的发展使自媒体平台的个人批评话语迅速扩张,导致精英批评话语的中心地位被逐渐消解,由此带来主流话语的衰落,造成数字时代中国话语在文艺批评领域中的缺位。传统文学批评往往被认为是一种“精英批评”,批评主体大多是文学理论的学者和专业研究者,代表着主流意志和社会共同的价值导向,其文学批评话语更符合主流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然而,随着数字媒介的兴起与发展,尤其是自媒体平台及移动终端的出现,使得文学批评语境发生明显改变。一大批网络化、非专业化自媒体个人批评话语不断侵蚀着精英化、专业化的文学批评体系,导致文学批评逐渐由公共领域向私人领域倾斜和位移,造成中国主流话语在文学批评领域中的缺位现象。

  构建新时代中国文学批评话语

  在新时代文学批评中国话语缺位的状态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底气的中国文学批评话语体系势在必行。为此,应立足文学批评内外语境,在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中,在新旧媒介的转换中构建新时代中国文学批评话语。

  其一,新时代文学批评中的中国话语构建必须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始终坚持文学批评的民族性,将文学作品置于中国文化语境中予以阐释和评价,从而形成文学批评的“文化自觉”。在全球化浪潮中,西方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入侵对中国批评家的文学批评思维及中国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构建造成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必须时刻关注文学批评的民族性问题,即使用能够反映民族精神与民族风格的话语体系与思维方式分析并批评当代文学作品。由此,新时代文学批评中的中国话语构建的基本方向之一必然是形成文学批评的“文化自觉”。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文学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赋予中国文学及中国文学批评应有的文化自信。“强制阐释论”批判了西方文论,为中国文学批评话语构建提供了重要方向。在西方文化理论的渗透和影响下,切忌直接效仿与挪用西方文学批评的概念和术语,应立足中国文化语境,确立新时代中国文学批评的话语体系和价值立场,由此构建文学批评中国话语范式。

  其二,新时代文学批评中的中国话语构建应结合互联网所催生的消费及商业文化语境,构建以新兴媒介为基础的中国文学批评话语体系。随着新媒介的迅速发展,传统以单一文本形式呈现的文学正在向“超文本”模式转向,大量网络文学诞生,加之自媒体平台的应用使得个体型批评群体逐渐显现,新时代文学批评主体正在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因此,构建与新媒体语境相匹配的中国文学批评话语体系成为文学界关注的焦点。一方面,网络文学诞生于积淀深厚、文脉悠长的中华大地,蕴含丰富的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对呈现中国风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各中国文学批评家既要立足本土从网络文学中挖掘优秀的中国话语,也要适应时代发展,充分借鉴网络文学创作和批评的话语体系,尝试打造新媒介文学批评的中国学派,进而牢牢掌握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学研究的话语权。另一方面,自媒体时代的个体文学批评者,既要做好中华优秀文化和主流思想的输出工作,也要尽力对网络中存在的文学批评话语越界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及时调整个体文学批评中的不当言论,从而保障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文学批评作为评价文学作品好坏的重要手段,对新时代文学创作及文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下文学批评中的中国话语缺位问题,需要立足中国本土文化场域,在与西方文学理论的交融中、在新媒介话语实践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底气的文学批评话语体系,进而提升中国文学批评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作者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