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专业教育的本土化与全球化
作者:陈雪  来源:中国艺术报

  高等教育的全球化进程离不开本土化的改革。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走向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应运而生,体现出外语本土化与全球化相结合的先天属性。国际化的外语专业教育在中国产生了本土化的演变,通过整合中国语言、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专业教育体系。与此同时,外语本土化与全球化共同创设出复杂的外语语境,需要高校外语专业教育者及时将本土化与全球化相融合的教育理念渗透于外语教育目标、专业师资培养、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不同环节中,在外语专业教育中全面建构中国文化身份,在世界语境中传递中国声音,并充分满足个体学习者对外语的不同需求。

  融合高等国际教育战略,优化本土化育人目标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已突破传统固有的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形式,演变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要素长期作用的产物,对各国不同领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校外语专业教育本土化与全球化改革应基于英语教育的成功经验,认真解读世界英语语境,结合政治、经济交流等形势,合理分析国内外语言环境,将外语专业教育改革与世界宏观变革背景相联系,从国际社会发展视角设计办学理念和目标。基于此,高校应透彻解读国家相关政策,明确高校外语教育应注重内部人才培养,结合中国国情、外语全球化状况、教育发展史、地域文化等因素,灵活制定策略,将外语专业教育置于国际高等教育坐标体系中重构本土化育人目标。

  例如,针对发达国家,相关部门应主要开展“引智”项目,通过优化外语人才和留学生等政策,让外语专业教育全球化推广更具特色,借此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针对发展中国家,相关部门应围绕互惠互利原则,将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思想、教学理念等作为外语专业教育主要目标。针对国内地区教育不均衡状况,相关部门应制定不同外语教育目标,鼓励东部发达地区加强与世界一流高校之间的合作,倡导中西部地区高校通过培养并引进优秀外语学科骨干,构建面向国内外可行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如此,高校外语专业教育育人目标将呈现出特色化、层次化、本土化与全球化有机结合的特征。

  融合全球化交流手段,加强本土化师资力量

  高校外语专业教育本土化与全球化对外语教师专业能力提出较高要求,需要高校从教师机制整体优化出发,加强外语教师对政治经济全球化态势和跨文化交际情况的了解,确保育人目标内化于教师综合素养体系中。具体而言,其一,高校可凭借地区优势与海外相关高校达成合作,为本土外语专业教师与海外教师开展学术交流提供平台。其二,高校可拓展传统学术会议、科研项目研究功能,倡导外语专业教师在此过程中加深研究成果交流。其三,高校可面向国内外院校寻求校际合作,互派教师进行访学交流。其四,高校可借助大数据技术开发网络教研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分享外语教育经验,使得中外语言专业教师能够相互借鉴、共同提升专业水平。在外语专业教育理论不断得到充实的基础上,外语专业教师若想更加熟练地运用国际化交流手段,需要借鉴不同国家的有效外语语言教学方法,并结合具有我国特色的优秀传统、现代教学法,将本土出类拔萃的外语专业人才的成功案例融入教学过程中,创新运用启发式、小组讨论式、项目合作式等教学方法,在多种教学实践活动中提升专业师资力量。

  立足外语全球化视角,完善本土化课程体系

  高校外语专业教育本土化与全球化需要高校、教师、合作企业等主体共同立足外语全球化视角,协同构建本土化课程体系,围绕培养具有丰富知识储备、较强语言学习和运用能力的学生这一标准,优化外语专业课程结构,以突破中外文化差异对学生外语学习造成的障碍。其一,高校应把握外语专业教育的跨学科属性,完善宏观课程体系构建政策,在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育通识课程、中外文化通识课程、思政教育等公共课程方面进行调整。其二,相关合作企业应适当对课程计划提出相应建议,将外语专业相关行业的具体需求及时融入专业课程中,提升课程对外语教育的实际指导作用。其三,外语专业教师应从专业视角出发,在外语语音、听力、口语、写作、翻译、阅读、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方面,细化课程架构。在此基础上,高校应进一步发挥宏观统筹作用,结合外语专业教育国际发展形势变化,出台将外语专业教育与选修课程相整合的课程计划,使得本土化课程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应对全球化能力相适应,从而提升学生、教师的视野与能力。

  提升学科全球化适应性,完善本土化课程内容

  高校外语专业教育本土化与全球化需要全面的课程内容予以支撑。其一,高校应从外语专业学科教育资源、课程内容等的全球化适应性出发,有效协调本土经济与全球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将之作为本土化课程内容完善的重要内容。其二,高校应扩充国外语言教育成功案例“语料库” ,为教师完善课程内容提供可参考的素材和数据,尤其应在课程内容中增加多样化文化内容,将世界不同国家的各类外语教育和世界文化元素作为新内容,加强学生对跨文化领域的熟识度与敏感性,为学生通过外语专业学习参与国际事务、跨文化交流等打好基础。

  (作者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讲师,本文系2020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外语类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理论构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