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美育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探析
作者:覃贤珊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必须根据时代发展变化趋势和现实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优化,严格贯彻落实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育人目标。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下文简称《工作意见》),倡导学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种新的美育理念为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改革提供了良好思路和方法指导。音乐教育在学校美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毋庸置疑,尤其是高校音乐教育还承担着更专业更综合更多样化的教育使命。但同其他艺术教育学科类似,当下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所存在的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音乐审美功能与社会功能相剥离、音乐教育同文化和生活脱离等问题依然不可忽视,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育人模式创新迫在眉睫。因此,结合新时代美育改革理念要求和当下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新时代高校美育教育改革必须在认真正视和全面审视自身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更科学有效、符合新时代发展和美育工作改革要求的新型育人模式。

  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

  新时代美育工作发展强调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以同时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融入学校育人全过程的美育教育。这就说明新时代美育愈发重视综合素质教育,如今高校音乐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美育工作的重要一环,也应当及时扭转观念、拓宽视野,尽快革新以往单纯以音乐专业技能理论为主的育人模式,在学科融合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

  一方面,高校音乐教育要注重音乐文化教学。《工作意见》指出,要“让广大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精髓”。音乐艺术源于生活且与文化紧密相融,音乐教育应当回归生活和现实,立足于音乐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文化、思想根源,通过音乐教育传达给学生丰富的人文知识信息,强化音乐艺术教育的文化属性。因此高校音乐教育要在以音乐理论技能训练为基石的基础上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延伸至更广泛的人文学科领域,教会学生习得分析解读音乐的方法逻辑,提升其民族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音乐艺术价值观。比如高校要重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教学,发展地方独有音乐文化、非遗音乐艺术、地方戏曲等。另一方面,要逐步实现高校音乐教育同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全面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新时代美育强调要加强美育课程思政,推进美育与德育、体育、劳育、智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欣赏、展现和创造能力。音乐艺术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现实元素和思想文化内涵,比如民族民间音乐的诞生和传唱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勤劳质朴的优秀品质;红色音乐具有提高学生家国意识和延续红色精神的价值,因此音乐教育也应当通过这些蕴含在音乐艺术中的多样化内涵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

  审美教育与实践教学结合

  新时代美育教育强调以美育人,美育功能的实现需要在合乎美育目的性和规律性的实践教学中落实和推进。音乐学科作为人文艺术学科最重要和突出的性质,就在于其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其中音乐的人文性和审美性都需要在丰富的教学实践中得到诠释,并被体验、理解。传统的高校音乐教育多强调音乐的审美性,其“重讲授,轻实践”的现象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成果的落实巩固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割裂了音乐学科的审美性和实践性。高校音乐教育所培养的音乐人才是直接面向社会和专业领域的,缺乏较强实践性的音乐审美教育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而且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倦怠感。因此当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应当需要探索一种审美性与实践性相融合的育人机制。

  近年来高校音乐教育逐渐将教学和育人重点转移到训练本科生的音乐体验、感知、表达和即兴创作能力上来,注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开始在教学实践中引入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等多种教学法。高校音乐教育的审美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教学实践,首先要求高校教师转变革新教学理念和思维,树立音乐审美教育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意识,意识到音乐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音乐作品的美学价值,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展示和体验音乐的美。其次要求音乐教育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艺术感知和鉴赏能力的训练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技巧内涵都是多样化的,其美学价值只有在学生的切身体验和丰富训练尝试琢磨中才能真正深化沉淀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技能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在训练实践中释放自身关于音乐的想象力和思想灵感,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类实践活动,借此表现自己的音乐创造力。第三要求高校音乐教育注重丰富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手段,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一方面校内要积极举办各种形式的音乐类实践活动,比如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展示及教学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大力支持戏曲、民族器乐、民族音乐等高雅艺术进入校园,组织校园原创歌曲、舞台剧、合唱比赛、校园艺术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邀请校外专业人士参与校园音乐实践活动并提供专业指导;另一方面,高校音乐实践教学也要加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和平台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的机会,同时支持学生建立各种类型的音乐类社团,自觉丰富专业实践经验。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优化

  新时代的美育,要高度重视完善美育保障机制,尤其重视师资队伍质量的提升和教学资源的优化充实。在高校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上,要保证和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水平和文化知识素养,并且要摆在首要位置,这是教师良好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保障和前提。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和丰富的文化知识沉淀,这样才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高校要积极组织和鼓励教师参与各种类型的职业道德、思想政治、新时代美育相关培训教育活动,建立科学的教师奖惩评价制度,保持对全体教师师德师风和思政素养的高度关注。教师自身也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水平。在教学资源方面,要广泛动员利用社会资源,包括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取长补短,共建教育实习基地;利用互联网新科技搭建音乐类学习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推广音乐“金课”、音乐“慕课”,实现顶级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学生自主学习预习;建立音乐“智库”,整合地方特色优质音乐教育资源,同时涵盖部分优秀世界音乐资源,实现世界音乐和民族传统音乐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建立宏观全面的音乐视角。

  综合来看,新时代美育视域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发展就是在革新旧传统的基础上实现音乐教育的全面育人和高质量育人。但是目前看来,这一目标的实现还任重而道远,仅仅通过以上措施切入仍不够,还需要结合新时代美育指导思想建立更具体、更专业的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专业成长发展需要,灵活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音乐教育对象和内容的延深拓展,充分发挥音乐学科在学校美育工作中的价值。

  (作者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