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景观的英译及翻译策略
栏目:观察
作者:曲雯  来源:中国艺术报

  “语言景观”作为社会语言学领域中越来越重要的研究热点,这一概念最早在1997年由兰德里(Landry)和波伊士(Bourhis)在《语言景观与民族语言活力——一项实证研究》一文中提出。语言景观即公共领域中各类各式的标牌书面语,如城市中的路牌、街牌、广告牌、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公共标牌等各类标牌上的语言所共同组成和展现的特定区域、属地的语言景象。20多年来,国际社会对于语言景观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显著,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逐渐深入和跨国人文交流愈发普遍,国内语言景观研究和实践也获得飞速发展,且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语言规范、语言文化以及语言景观翻译等方面。综合理论与现实情况来看,当下我国语言景观领域最突出最普遍的问题是语言景观的英译或翻译问题,即公共标牌上的中英文互译或多国语言翻译存在诸多语法和文化误区,直接影响到语言景观功能价值的准确充分发挥,因此亟须就这一突出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策略思考。

  语言景观的英译及翻译问题剖析

  通过对国内各地城市公共场所尤其是旅游城市语言景观的考察研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公共标示语存在语言翻译不准确不规范、语法错误、语境不当等突出问题,为公众阅读知悉理解相关用语带来极大困扰,也对国家文化形象造成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首先,最直观的是语言景观的英译及翻译中的错译、漏译和误译问题较为普遍。如中文标语转换为英语时,出现英语单词拼写错误、拼音代替英译、英语字母大小写和连写不规范、遗漏字母、翻译繁杂化以及词不达意等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翻译者本身英语语言语法水平较低,造成语言景观翻译形式上出现问题。其次,受到母语行文和语法表达习惯影响,语言景观的英译或翻译存在较为普遍的死译、硬译、逐字译等“中式英语”现象。如将“注意安全”翻译成“Pay Attention to the Safety”,这属于无效的语言景观翻译。最后,由于翻译者没有准确理解原语言标示的真正含义,或不熟悉另一语言的用语习惯及语言社会文化,就会导致在翻译中出现文化不兼容现象,将原本的语言景观内涵或内容进行了曲解翻译,改变了原标示语创作者的意图。这些问题不仅出现在语言景观的英汉互译中,同样也比较普遍地存在于国内语言景观的其他语种翻译中。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语言景观翻译者自身的语言文化水平有限以及中外语言交际文化习惯的差异。

  语言景观的英译及翻译问题解决

  如今,语言景观的英译及翻译事关语言竞争、语言活力和国家文化建设。针对以上所归纳的当下国内语言景观的英译及翻译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原因分析,为了尽快提升我国语言景观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充分发挥语言景观在社会学、符号学、语言学等学科和社会文化发展进步中的独特价值,必须就语言景观的英译及翻译质量提高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法方案。其一,语言景观的英译及翻译者首先应当提升自己的语言翻译和文化水平,具备扎实的语法基础,全面准确了解其他语言文化习惯,不断拓宽语言文化视野。这样做,一方面能尽可能减少语言景观翻译中的语法及拼写错误、翻译不规范等形式及外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能有效避免因为不熟悉其他语言文化所造成的翻译词不达意、语境使用错误、中式英语等问题。其二,语言景观的翻译者要准确掌握和理解原文内涵用意及功能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语意的翻译而不是词语的翻译,翻译的句子尽量简洁明了,这样才能实现标语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功能价值对等,不会因为翻译问题而产生理解偏差。其三,语言景观的翻译者除了要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化能力外,还要熟悉语言景观翻译的相关规定,掌握科学的方法手段,做到语言景观翻译的合法、规范、准确、科学,如认真学习和严格践行《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国家标准。其四,翻译者还要全面考虑读者的文化语言习惯和思维价值观,根据标示语所在的属地、所属类型和突出功能进行灵活翻译,以此为根据才能实现语言景观文化的有效呈现和良好交换交流。最后,有关部门作为语言政策规章制度的发布者和执行者,应当积极承担语言景观的审查监督职责,对于社会面存在的语言景观翻译不规范问题进行整改,对相关从业者进行规则方法和知识能力的专门培训,同时不断提升语言政策的科学性和开放性。除此之外,语言景观的原创作者、翻译者、有关部门和读者等主体之间要形成合力,加强合作联系,不断总结反思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面向社会进行意见征集和全面整改,努力塑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景观环境。

  语言景观是语言和空间的协调统一,是以文字语言为媒介和符号所进行的空间话语建构实践,能够精准反映出现实社会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清晰地揭示语言景观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地理特点和人文内涵,即语言景观的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语言景观的英译及翻译的准确化和规范化,不仅是语言景观自身功能价值充分有效发挥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国家文化建设、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内容,相关的理论工作和实践从业者都应该担负起提升语言景观的英译及翻译水平这一社会责任,共同促进我国语言景观的研究及实践发展。

  (作者系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广西科技师范学院2022年度重点科研项目“新时代教育场域广西高校语言景观调查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XKS2022ZD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