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图像传播中知识的视觉转换方式
作者:徐静琪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进入大数据时代后,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可视化、信息与知识可视化成为可视化领域的热门研究对象。近年来,在疫情和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共同影响下,科学急需在社会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当科学被用作政府决策和判断时,如何建立科学知识与受众之间的联系,让知识的传递助力实现社会层面的有效沟通,影响大众的想法、信念和态度,变得愈发重要。

  科学中的视觉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视觉图像一直是科学家解释新理论和科学问题的重要工具,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局限于学术传播或科学出版物的层面,与非专业背景的受众交流较少。科学社会学创始人路德维克·弗莱克在其著作《科学事实的起源和发展》中提出“面向非专家的科学”,强调科学普及的社会价值,并认为它构建了个体知识库的主要部分。然而,作为“非专业”交流中介的科学图像与真正的科学时常边界模糊,最为常见的情况是——在专业科学传播中,科学论文提供发现、方法和问题的信息,但视觉图像大多用于佐证研究的材料。高度抽象、符号化的科学图像表征对非专业背景的受众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屏障,往往不能被理解与接受。为了构建高效的科学传播,在科学和科普语境中,视觉图像既需要全面、系统地描述,又要将研究与非专业受众联系起来,形成社会语境下共同认知的科学事实。

  正如在科学图像的历史中,视觉一直是传递信息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大众科学传播领域内的新研究动向更表明:作为社会交往和交流的工具——视觉语言,几乎在所有的科学传播领域中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科学传播实践基础的许多研究并不包含视觉理论。为此,科学传播领域内开始引入一种明显的设计导向视角,特别是将视觉传达设计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融入科学中,开发更有利于知识可视化与科学普及的视觉策略,提高科学传播的有效性。

  科学传播中的知识可视化是设计实践中相对较新的领域。在传统意义上,科学知识传播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权威为基础、客观的事实为导向,确保知识传递的正确无误。科学传播信息的可视化分为侧重于数据分析的信息可视化和侧重知识转化的知识可视化。信息可视化是从问题出发,根据既有经验与数据规律的总结进行判断,服务于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人群,帮助形成“决策的依据”。知识可视化则从已有的知识内容出发,大多面向非专业知识背景的人群,使用“视觉转换”为公众建立某种知识要点和框架,旨在于向受众传递思维的过程。

  在视觉规划、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科学知识的视觉转换”成为科学家与受众的中介,在视觉语言上更倾向于可识别性与信息传达的功能性。设计专业知识的独特价值在于使复杂的科学信息变得条分缕析、清晰易懂且令人印象深刻。

  平面艺术作为一种视觉交流的形式,图形、符号、色彩、空间编排、阅读流程等要素有效加速了科学信息的传播,视觉叙事手法也在呈现信息的内在复杂关联性方面发挥了建构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视觉形式决定了科学信息传达的质量。

  作为信息可视化设计与系统化图形语言的先驱,奥地利学者奥托·纽拉特创建了一套以公共教育为目的的国际文字图像教育系统(ISOTYPE)。上世纪20年代后期,国际文字图像教育系统从经济学、社会学的数据分析拓展到卫生及安全知识、科学知识教育普及等社会公共领域,以视觉语言为媒介进行知识转化,致力于知识传播和公众教育。

  在纽拉特看来,科学知识的传播并不以追求认知效率为主要目标。通过“视觉转换”构建知识框架,以知识传递思维是最为重要的过程。科学传播的图像不是作为附加视觉材料报告科学事实,也不是简单的“视觉再现”的可视化方式,它是一种凝练的、系统化的设计策略,一种对科学话语有意识地视觉重建,实现科学事实重新融入社会语境的过程。

  由于科学传播行为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以往的科学团体和公众的沟通,常常是单向性的交流,公众被安排在被动接受话语的一方。构建高效的视觉传播,需要改变设计视觉传播时的态度,最为重要的是塑造以目标受众群体为中心的设计意识。

  科学图像传播是利用视觉元素有针对性地传达信息,以便获得特定受众的理解和回应。不同的社会群体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为此,了解目标受众群体须要以视觉感知、人类认知行为的知识为基础,综合考虑受众群体的偏好、认知能力和价值体系。从认知、情感、行为、社会文化环境等角度来了解受众的需求,同时只有通过受众群体的视野去审视科学图像,邀请参与设计方案并及时获取反馈信息,科学传播才有可能与之形成稳定且可持续的关系。综上所述,以目标受众群体为中心的设计意识是构建科学传播知识框架的关键组成部分。

  正如前文所述,科学交流从根本上是与设计交织在一起的,两者都从理论、方法、思维方式中互相受益。只有通过将形式的功能和叙述方面灵活应用于可视化领域,充分构建关于科学的对话,才能形成可持续的行动纲要,改变公众对科学图像的认知和感受。在设计过程中,即使只是为了准确、清晰地展示科学工作,视觉设计师亦须在符号学层面上更严格地理解形式的作用,两个领域的合作者在进一步开展信息交流和技能共享的同时,应达成有效的科学与知识可视化方式,从而能够更和谐、深刻地吸引非专业受众充分参与科学世界。与文字不同,视觉可以瞬间将复杂和完整的概念传达给更多的受众,尤其是在涉及跨学科的科学传播方法中,越来越需要以适合受众的视觉形式来迅速传达和处理信息,这也是进行科学传播的关键所在。

  (作者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讲师,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知识可视化:科学传播中视觉叙事研究”[2022SJYB144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