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岭南 礼敬传统
推动民间文艺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民协2017-2022工作巡礼
  来源:中国艺术报

  民间文艺事业,是党的文艺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岭南民间文艺源远流长,以独特的生活内容和艺术风格,表现审美心理、承载思想观念、凝聚文化记忆、表达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关心广彩、粤剧、潮绣、潮雕等岭南民间艺术,称赞它们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广东省民协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五年来,广东省民协以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整合资源为手段,以壮大实力、夯实基础为重点,以开展有特色、有实效的国家级重点活动为抓手,不断拓展民协工作的舞台,推动广东民间文艺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描绘出民间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画卷。

  广东省民协在广州承办中国民协第十六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

  一、牢牢把握民间文艺发展正确方向

  五年来,广东省民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领全省民间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文艺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文化强省工作要求。

  2017年6月,广东省民协在广州组织承办中国民协第十六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2018年3月,举办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 2019年1月,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班; 2021年3月,组织召开广东省民协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2021年7月2日,组织全省民间文艺工作者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2021年12月在湛江和广州组织民间艺术家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精神; 2022年5月23日,在揭西举办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纪念活动。

  五年来,广东省民协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强化行风建设,主动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民间文艺工作的正确方向。

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盛典在广州举办

  二、搭建民间文艺发展的平台

  (一)承接国家项目,让全国山花在岭南绽放。2018年1月、2019年12月,分别在广州、深圳举办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盛典,全国民间文艺家、民间文艺工作者、“山花奖”获奖者和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分别出席颁奖盛典;2016年12月、2020年11月分别在清远、中山举办第十届、第十二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涵盖民间艺术展演、“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广场歌舞、民歌)初评、文化论坛、文艺志愿展演等;2017年元宵节期间,在东莞举办第十三届“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奖(民间鼓舞鼓乐)评奖活动,2020年1月在梅州举办中国(兴宁)花灯文化节暨第十五届“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灯彩)初评。

  为民族文化立传、为民间文化立档。2018年,广东省民协承接《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广东卷》《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广东卷》《中国剪纸集成》(潮汕卷、佛山卷)编纂工作。大系出版工程是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批十五个重点工程之一,《中国民间工艺集成》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这“两大工程”是全国民间文艺界近几年来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广东省民协先后启动《大系》广东卷之“广东故事”广府分卷、民族分卷、客家分卷,“广东歌谣”广府分卷、民族分卷、客家分卷、雷州半岛分卷、潮汕分卷,“广东小戏”木偶戏分卷,“广东传说”广府分卷,“广东长诗分卷”,“广东谚语分卷”,“广东说唱潮州歌册分卷”等。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表示,广东传统资源丰富,海外华侨多,《大系》广东卷的出版不仅有国内影响,还具有国际影响。

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盛典在深圳举办

  (二)办好品牌活动,多元展示岭南民间文艺。立足广东、搭建全国平台,在广州举办2017年、2019年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期间进行“山花奖”初评,汇聚全国300多位民间工艺大师和传承人,玉雕、木雕、刺绣、剪纸等100多个种类民间工艺精品,接待群众数百万人次。博览会展销结合,出精品、出人才,为民间工艺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探索新路,促进各地民间工艺家交流与学习。

  依托各地民俗特色,创立和拓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活动。2017年在茂名举办南海开渔节暨第五届岭南民俗文化节,以传统民间祭海仪式为基础,集中展示全国沿海地区民间艺术,推动海洋民俗文化、冼夫人文化的保护传承;2018年携手国家级非遗小榄菊花会民俗,在中山小榄镇举办第六届岭南民俗文化节;2019年在梅州兴宁举办第七届广东省花灯文化节,2020年升级举办中国花灯文化节,进行“山花奖”初评,擦亮兴宁“中国花灯之乡”名片;2016年、2018年、2020年在东莞清溪镇举办第四、五、六届广东省麒麟文化节,进一步打响广东麒麟文化品牌。

  主动融入人文湾区建设。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民协依托粤港澳三地民间文化传统,组织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粤语相声、小品大赛”“粤港澳大湾区民间艺术展”“同根同源——粤港澳清明文化研讨会”等活动,让湾区群众继承并弘扬粤港澳三地文脉相亲、人文相近、同根同源的历史传统,促进湾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三)用民间文艺作品抗疫情、传真情。2020年以来,广东省民协积极组织各地市民协和民间文艺工作者线下创作、线上推送,发布“抗疫情 传真情”广东民间文艺作品主题创作征集通知,征集到剪纸、农民画、刺绣等近千件作品,编印《广东民间文艺工作者“抗疫”作品集》。

  “基于大数据架构的中国古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云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成果发布

  三、夯实民间文艺传承发展理论基础

  (一)举办理论研讨。以学术立会为宗旨,2017年8月,在茂名举办海上丝绸之路与岭南文化高峰论坛;2018年4月,在广州番禺举办同根同源——粤港澳清明文化研讨会;2018年9月,在东莞举办广东麒麟文化研讨会; 2018年10月,在中国文联举办国家级非遗汕尾渔歌学术研讨会;2017年、2019年,在普宁、英德举办第二届、第三届广东祠堂文化研讨会;2019年11月,在连南举办中国瑶族文化研讨会;2020年11月,在中山举办“城市化背景下的民俗文化传承”论坛……理论研讨活动汇聚中国民协、中国社科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澳门大学等方面专家学者以及民间文艺工作者、非遗传承人,交流前沿学术理论和一线实践经验。

  (二)举办理论评奖。2017年、2019年举办第八届、第九届广东省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评选活动,著作奖涵盖民间文学研究(如神话学、歌谣学、史诗学、故事学等)、民间艺术研究(如民间音乐学、民间美术学、民间表演艺术研究等)、民俗学研究、民间文化田野考察报告等方面,推出《佛山彩灯》(关宏编著)、《中堂传统村落与建筑文化》(郭焕宇编著)、《瑶族婚俗》(许文清主编)等一批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

  (三)出版发行《天南》杂志。杂志为双月刊,设有理论研究与创新探索、乡村振兴研究、非遗进校园以及行业动态等栏目,是省民协弘扬岭南传统文化、服务社会大众的理论窗口。2021年,杂志被中国知网收录。

第十二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在中山举办

  四、加强民间文艺交流互动

  (一)走出去。广东省民协积极开展“岭南文化世界行”对外文化交流项目,用民间文艺的形式讲好广东故事。2017年2月,组织广东省民间艺术家赴英国,将粤剧、醒狮、瑶族歌舞、汕尾麒麟舞等传统艺术带去英国,参加第二届英中国际文化艺术节暨中英建交45周年演出,并与当地大学、民众和华人社团进行交流,让大家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了解一个充满活力的广东,让海外华侨感受到亲切的家乡味。

  2018年12月,在中国民协组织下,由广东省民间工艺家组成中国民间文艺小分队赴台湾进行为期八天的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展示广东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让台湾同胞特别是青少年深切感受到两岸文化同宗同源、一脉相承。

  (二)请进来。2017年8月,邀请澳门民间表演团队参加第五届岭南民俗文化节;2019年11月,在汕头举办全国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经验交流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民间文化学者共话文教融合;2021年10月,邀请中国民协名誉主席冯骥才莅粤,先后赴顺德、潮州、汕头考察古村落、民间工艺、非遗保护传承等工作,积极为岭南民间文化发声,充分肯定广东民间文艺工作者将“书桌搬到田野”,用先进科学的方式记录民间艺术,做好岭南文化遗产清单和档案。

  此外,2016年12月,广东省民协还与迪斯尼公司动画师、策划人员在广州开展工作交流会,拓宽交流渠道,扩大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视野。

“渔歌里说——我唱渔歌给党听”汕尾渔歌专场演出剧照

  五、跨界合作推动民间文艺发展

  (一)与高校、科研所合作。2007年起,广东省民协成立民俗学、建筑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农业学等领域专家团队,在全国较早开展古村落普查与认定工作。不少被认定的古村落得到当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形成乡村振兴、文旅结合的典范。2017年,广东省民协携手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积极利用信息科技手段,与“推土机赛跑”,开展“基于大数据架构的中国古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云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成果《大数据与中国古村落保护》《古村落信息采集操作手册》 ,实现了古村落保护从普查、整理、记录到文化资源数据化共享的跨越。

  (二)与广东省美协合作,联合策划品牌展览——广东剪纸、农民画、陶(泥)塑艺术作品展,为民间文艺家搭建展示平台。2017年9月在广州举办“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广东龙门农民画展”、2018年6月在广州举办第二届广东省泥人节(泥塑展)、2021年10月在中山举办“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第三届广东省剪纸艺术作品展,充分展现广东民间美术表现重大题材的独特魅力,热情讴歌岭南大地的时代变迁,促进民间美术融入现代生活、添彩美丽中国。

  (三)与媒体、企业合作。2016年,与南方日报社合作开展寻找“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活动,全省15个地市的30家单位参评,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锦纶会馆、粤海关博物馆、广州邮政博览馆、沙面)、广州黄埔古港、深圳南头·赤湾丝路历史文化古迹、汕头樟林古港、梅州松口古镇、湛江徐闻古港、茂名滨海新区海丝遗迹、清远浈阳峡、潮州宋代笔架山窑、揭阳惠来沿海海丝遗迹入选。活动是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资源的一次集体亮相,擦亮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先行者”的品牌。

  2017年,广东省民协与珠宝公司、设计机构合作,举办“民艺+创新创业”系列活动之“璀璨生辉——中国传统民艺再生珠宝配饰设计大赛”,参赛作品运用传统民间工艺18种,涉及珠宝大小类目12种,是省民协推动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新尝试。

  (四)与社会团体合作。2017年起,与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共同发起广东音乐进校园扶持计划,在全省评选出20所大中小学校为“广东音乐进校园扶持计划示范基地”;2018年举办广东音乐进校园扶持计划编配、指挥培训班;2019年,挑选16所重点学校实施5年经费扶持。2018年,与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策划举办《岭南风物——民间文化大讲堂》公益讲座文化惠民活动,培育民间文化交流传播土壤。

粤港澳大湾区民间艺术展现场

  六、以守正创新激发民间艺术新活力

  (一)组织汕尾渔歌专场演出。2018年10月,广东省民协将深入调研、扶持十年之久的古老民歌——汕尾渔歌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创作,首次在北京举办“渔歌里说——我唱渔歌给党听”汕尾渔歌专场演出,引起强烈反响。

  (二)开展古村落、文艺之乡(传承基地)认定。五年来,开展第六批、第七批广东省古村落认定,共认定71个“广东省古村落”;积极配合中国民协开展中国民间文艺之乡(传承基地)工作,完成广东省74个国家级、省级文艺之乡(传承基地)清查工作,指导潮州市成功申报“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之都”,命名惠州湖镇为“广东省大鼓之乡”、汕头广东胡氏盛德古建筑文化研究有限公司为“广东省潮汕古建筑艺术传承基地”、普宁市上寮村林氏昌平祠堂为“广东省潮汕祠堂文化传承基地”。

  (三)开展民间文化调研。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策划开展“文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新时代岭南民俗文化”“广东省稀有(特色)剧种剧本”“广东民俗舞蹈”调研,完成多篇学术报告,为民间文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四)出版民间文化书籍。加大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力度,形成田野调查、收集整理、编纂出版链条,已出版《广东民间故事全书》(县卷本)12册、《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集》4册、《广东十大民间工艺丛书》3册、《广东民间歌谣全书》2册等。2018年,策划开展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广东省稀有(特色)剧种剧本抢救,抢救陆丰正字戏、皮影戏、海丰西秦戏、白字戏、陆河木偶戏、河源紫金花朝戏、梅州五华提线木偶戏等,目前已搜集整理稀有(特色)剧种剧本近千部,编纂出版《广东省稀有(特色)剧种剧本系列丛书》;2019年,启动岭南民俗舞蹈抢救普查项目,收集整理100种民俗舞蹈,撰写出版《岭南民俗舞蹈大观》;2020年,印刷完成《粤绣》等。抢救工程系列丛书让散落在民间的珍贵艺术资料得以留存,深受读者喜爱和学界关注。

“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评选颁奖晚会现场

  七、打造优秀民间文艺人才队伍

  (一)树立文艺标杆,储备民间文艺人才。2018年开展第三届广东省民间文化技艺大师评选活动,三批共评选55名民间文化技艺大师。2016年至2018年,分别在广州、北京组织开展三期广东民间工艺领军人物(张民辉、翟惠玲、辜柳希)推广计划,包括作品展、出版理论专著、研讨会等。针对民间文艺传承人匮乏、断层、老龄化等现象,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举办广东省民间文艺之乡(传承基地)研究人才培训班、广东省民间文化技艺大师(民间工艺类)传承培训班、广东省中青年民间工艺家(雕刻艺术类)高级研修班等。

  (二)积极推荐民间文艺家、民间文艺工作者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评奖、博览会、培训、研讨、论坛等。由广东省民协推荐的“禾楼舞”“泥沟英歌舞”获“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奖,陶瓷作品《戏曲人物》、刺绣《岁朝清供》、核雕作品《深圳之春》获“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推荐的民间文艺家叶春生获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杨坚平获广东省从艺70年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何世良获第四届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作家艺术家荣誉称号。

  (三)加强组织建设,增强服务意识。五年来,成立广东省传统饮食、潮州工夫茶、书画篆刻等多个专委会,通过广东省民协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增补了20名理事,评选了267名广东省优秀民间文艺家、32个广东省民间文艺先进工作集体;吸纳了639名新会员加入省民协,推荐并成为中国民协会员289名。截至2021年12月,省民协共有省级会员2237人,国家级会员612人。广东省民协日益成为“民间文艺家之家”。

冼夫人主题舞蹈

  八、全省各地民协活动丰富多彩

  五年来,广东全省民协“一盘棋”,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活动。广州市民协广泛发动广彩工艺师,在城市地标广州塔举办“岭南之窗”项目“华彩云集——广彩及岭南工艺新品展”;深圳市民协举办“深圳民间文化周暨深圳市客家文化节”品牌活动,编辑出版《深圳民间文艺丛书》;汕头市民协连续举办五届“汕头市潮汕民俗文化节”;梅州市民协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梅州分会场承办梅州民间工艺精品展,展出近百件客家特色的石雕、木雕、泥塑、剪纸、陶瓷等;惠州市民协举办“惠州市童谣表演赛”“惠州民间艺术博览会”,深入乡村开展文艺宣讲144场;汕尾市民协开展以“红色故土靓丽明珠”为主题的文艺节;东莞市民协持续举办民间工艺展、民间歌会、麒麟文化节,并开展“东莞能工巧匠”“民间表演艺术家”评选活动;中山市民协先后举办广东故事会、第三届中山民俗节、全省龙狮赛等活动;江门市民协开展“江门市民间工艺精品展”、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五邑民间剪纸百图展;湛江市民协依托基层民间艺术团队,组织270多人的醒狮和鼓乐大型节目参加2022年央视春晚粤港澳大湾区分会场表演;潮州市民协积极配合市文联将陶瓷、潮绣、大吴泥塑、潮州木雕等陈列于潮州美术馆“潮州民间工艺精品展示专柜”;云浮市民协组织开展全国“伍丁杯”石艺雕刻竞赛,恢复举办中断了50多年的“伍丁诞”民俗文化活动;清远市民协连续多年举办刺绣以及剪纸、泥塑、插花等培训,在连南设立“瑶绣创作基地”,推进民族特色技艺传承发展;佛山市民协在学校成立剪纸、陶艺、纸艺、编织等传统文化传承基地8个;河源市民协着力开展客家山歌、客家童谣、采茶戏等方面的创作及表演进校园工作;韶关市民协申报古村落和非遗传承人成绩显著;阳江市民协举办“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阳江市民间工艺精品展;肇庆市民协开展“肇庆民间艺术进校园”实践活动;珠海市民协每年组织手艺人参与“艺术点亮人生”文艺下基层进社区活动、每两年举行一届“珠海市民间艺术金秋奖”评奖活动;茂名市民协组织举办非遗木偶戏进乡村活动;揭阳市民协开展“送春联、送万福”进万家和送铁枝木偶戏下乡等系列活动。各级民协在当地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载春秋谱华章,砥砺前行绘新篇。

  民间文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民间文艺工作,必须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未来,广东省民协将继续扎根岭南、礼敬传统,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在新征程上探索民间文艺与时代精神结合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广东民间文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