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助力人文湾区建设驶入“快车道”
栏目:岭南艺坛
作者:文硕  来源:中国艺术报

影视助力人文湾区建设驶入“快车道”

——第三届“新时代影视前沿论坛”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主旋律影视创新

  广东影视文化底蕴深厚,曾制作过《七十二家房客》《雅马哈鱼档》《海外赤子》等一批讲述岭南风土人情、反映大湾区时代变迁的优秀影视作品。港澳影视业无论是产量、票房,还是质量、艺术性,均创造了惊人的成绩,不仅形成了庞大的电影工业体系,其国际视野、创作环境、影视人才也都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广东和港澳影视界通过共同讲述“中国故事”的合作方式,为粤港澳合作影视开辟了一条“新路子”。近年来,广东影视界重视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紧扣时代脉搏,抓好红色革命文化、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大湾区建设等题材的主题文艺创作,推出了电影《中国医生》《掬水月在手》《点点星光》和粤剧电影《南越宫词》《白蛇传·情》、电视剧《热血军旗》等许多具有岭南风格、中国风骨的文艺精品,《无间行者》《一级指控》等粤港合作影片纷纷亮相,实现了票房口碑双丰收。这些影视作品壮大了“原创广东”的力量,让人文湾区建设驶入“快车道”,为粤港澳影视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影视创作再发展,积极深挖大湾区文化内涵,把艺术创造力和岭南文化特色相融合, 6月10日,由广东省文联、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视协等联合策划的第三届“新时代影视前沿论坛——粤港澳大湾区主旋律影视的创新与探索”在广州举办。因疫情防控需求, 6名专家在主会场现场、 12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发言的方式参与了活动。

《七十二家房客》剧照

  “主旋律影视”如何成为爆款?

  当前,“主旋律”逐渐成为中国影视市场的热门关键词,“主旋律影视”爆发出强劲的市场号召力和影响力,不仅获得市场认可,更收获了观众的口碑,在年轻观众群体中圈粉无数。然而,“主旋律影视”是如何频频成为爆款的呢?

  前几年,国家广电总局用指定题目,选择立项单位、核心主创等措施规定完成时间、安排播出平台等组织推进方式,指导推出《在一起》《山海情》《功勋》等主旋律创作剧。这批创作剧题材开拓与运作创新并举,口碑反响和艺术品质比肩,完成宣传任务、收视引发好评,呈现出行业管理的新格局、新面貌。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领航影视传播有限公司统筹、编剧陈学军认为:“这三部主题创作剧的实践,以创新思路和手段强化题材导向、整合行业资源、缩短制播周期,成为打动观众的成功作品。三部剧为主旋律作品开出的绿色通道无疑将对今后的电视剧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面对票房市场和收视率的挑战,红色影视剧除了肩负宣传教育功能外,如何生存并获得受众认可,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课题,建党100周年的献礼片——43集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就很好地完成了这一课题。在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军党史军史专家组成员李涛看来:“《觉醒年代》赢得广大观众认可的重要原因正是在于其将过往的红色影视剧主体化的传播模式转变为客体化的传播模式,即由宣传以我为主,改为根据受众的喜好和特点来进行宣传,形成以受众为导向的宣传模式。观剧过程仿佛是百年前为旧中国寻求民主、独立、自强之路而求索不止、奋斗不息的‘新青年’与迎接建党百年的90后、 00后‘新青年’借助电视影像进行的跨越时空的相遇和对话。”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和群坡总结出三条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成功途径——一是在共情中阐述主流价值观。在新时代语境下,主旋律影视作品只有摒弃空喊口号的做法,找准共情点,在层次丰富的叙事中传播主流价值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受众青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二是主流价值与类型创作的融合。近年来,主旋律影视为了在影视市场的商业化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开始在“主旋律”类型的框定中加入其他类型元素,用类型化叙事完成主旋律和艺术创作的融合,即创作人员选择用多样化的主题类型讲述中国故事、中国精神,在叙事中融入科幻片、警匪片、爱情片等各种类型片的元素,如《长津湖》《夺冠》《流浪地球》《中国机长》等。三是科技赋能主流价值的传播,这种赋能体现在主旋律影视的宣发、主旋律影视的内容制作、主旋律影视的创意来源三个方面。科技的发展和运用,将带来艺术的扩容,不断拓展主旋律影视“中国叙事”的艺术空间,提高人们对“主旋律影视”的兴趣和热情。

《海外赤子》剧组合照

  “主旋律影视”如何打造“爆款”?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影视的产业格局已经逐步形成,影响也在逐步扩大,如何深化和强化是当务之急。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影视创作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且关键的时期,影视创作正承担着讲好新时代湾区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表达好中国经验的重要职责与使命;而当前大湾区影视创作存在着哪些困境与不足,未来又将如何践行,这都值得深入思考与探讨。

  中国视协艺术评论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盛伯骥认为:“首先,在内容监管方面要做到精准扶植。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影视产品的内容监管,要根据大湾区成员不同的政治和社会属性,既要在导向上有一定的灵活度,做到港澳与内地有别,国际与本区有别,又要有一定的原则与基准;既要维护国家政治和文化的安全,又要依仗大湾区的区域优势,打造湾区品牌、创建湾区文化。其次,在版权服务方面,要做到遵法扶植。有关部门对大湾区影视作品出台相应的扶植办法和服务办法,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和维权体系,并制定有力的奖励政策和处罚政策。其三,在人才待遇方面要做到情感扶植。建立有效的人才奖励制度,进行精神、政策和物质等方面的奖励。其四,在平台建设方面要做到强强扶植。建议有关部门与海内外强势平台携手展开研讨、展开论证,让港澳媒体和广东媒体频繁开展区域合作和区域交流,各自展示优势资源,互惠互利,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影视产业集约化、大型化和融合化,以实现大湾区建设的宏伟目标。”

  粤港澳大湾区的影视产业虽然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政策上也有所推进,但在自主生产能力和盈利能力、产业黏合度以及文化认同等方面依然存在明显不足。基于此,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苏宏元认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影视产业发展需从顶层设计着手,建立整体协调、互补有序的产业战略布局,进一步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优势、资金优势、地理优势、技术优势以及题材创作优势,弥合影视产业中的割裂环节,使之产生聚合效应,实现互补共荣发展。

  在短视频时代,陈学军提醒当前还应该注意:“经历了网络平台分流电视平台客户之后,来自短视频的竞争迅速来到网络平台面前。在多元多变的市场中,如何充分发挥长剧的优势,如何找准主旋律题材影视剧与观众的共鸣与共情点,既能尊重艺术规律又能适应行业变化,考验着从业人员,同样考验着管理部门。”

《雅马哈鱼档》开拍纪念

栏目合办:中国艺术报社 广东省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