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杂技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何瑞涓  来源:中国艺术报

推动杂技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专访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代表、重庆市文联副主席、重庆市杂协主席陈涛

 

  近日,重庆市重要经济评选活动“2020十大重庆经济年度创新人物”评选颁奖,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代表,重庆市文联副主席,重庆市杂协主席,重庆杂技艺术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陈涛榜上有名。这是该活动开展13年来首次将奖项颁发给文化和旅游行业从业者,表彰他“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让杂技艺术在现今竞争激烈的演出市场环境中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 “带领重庆杂技艺术团为促进文艺事业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贡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带来挑战,尤其是演艺行业面临演出场所关闭及停工停演等状况,困难重重。在这一背景下,陈涛的脱颖而出备受瞩目。日前,陈涛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谈及推进院团发展、拓展渠道对传统杂技艺术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经验。

  “新冠肺炎疫情对演艺业冲击很大,但2020年这一年,我们的营业收入超过了2019年。 ”陈涛说。他的经验可以总结为——白天“杂技+研学” ,晚上“杂技+旅游”驻场演出,与时间赛跑,一年365天非必要不停歇。

  2019年,我国西部目前唯一的国际马戏城重庆国际马戏城交到了重庆杂技艺术团手中。他们有了杂技专属剧场,于是将杂技与旅游相结合,创排了重庆主城区首台文旅驻场演出《魔幻之都·极限欢乐SHOW》 ,自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开始,每天晚上准时上演。然而,起初形势并不乐观。陈涛回忆道,重庆的知名旅游景点众多,渣滓洞、洪崖洞、长江索道、磁器口古镇等等是游客的首选,而且景区很多是免费的,演出是收费的,所以尽管游客量大,但流量变现极为困难,旅行社也不愿意将马戏城加入行程,“我们最初是要跟这些景点‘抢’客人,后来才是互利共赢” 。

  面对强劲的“对手” ,怎么“抢” ?陈涛表示,首先是练好内功,出好作品。为了创排好《魔幻之都·极限欢乐SHOW》 ,他们做了大量调研,针对45周岁以下消费力较强的观众群体的喜好设计了节目内容,并结合重庆地方特色,运用3 D全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演出中充满丰富的视听冲击、现场互动、沉浸式体验等,让观众感受到极限的快乐。

  刚开始,一场演出台下空空荡荡,有时只有一两个观众。但是不论观众多少,他们都坚持认真对待每一天的每一场演出。陈涛说:“每一个看过演出的人都说好,他们自发地发微信朋友圈、微博等自媒体,比我们做多少广告效果都要好。这样逐渐产生了强大的裂变效果,形成了好的口碑,吸引了更多人走进马戏城。 ”渐渐地,观众多了起来。剧场最多容纳约1500人,很快上座率达到八成、满座,甚至要后排摆上板凳加座。他们也相继与百余家旅行社签约,与各大票务平台达成合作。全国各地的游客接踵而来,到重庆看杂技、逛国际马戏城,这里也成为游客的打卡地之一。

  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停演4个多月, 5月8日返工重新起航,陈涛及时调整了市场方向。过去的演出主要针对国内各地乃至国际游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演出调整为主要面向重庆本地及周边观众。他们认真地做了调研,重庆拥有3200多万人口,加上周边的云贵川,市场巨大,值得深挖。经过系列精准营销,越来越多市民走进了马戏城。尤其是国庆节期间,演出场场爆满, 7天14场演出带来了近300万元票房。经过国庆期间看过演出的观众的口口相传,国庆节后迎来持续火爆的场面,平日观众有三五百人,周末几乎都是爆满。据统计, 《魔幻之都·极限快乐SHOW》至今已累计演出600余场, 35万余人次观看了演出。

  “中国观众比较含蓄,我们不仅想要观众的掌声,还想要他们的欢呼声、尖叫声。我们希望他们在这里可以释放自我,享受极限的快乐,我们做到了。每场演出,无论男女老少,你能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那种喜悦。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感到压抑和不便,我们能做的就是为人民演出,这是人民应有的快乐。 ”陈涛说。

  重庆国际马戏城逐渐成为观众信任的品牌。今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庆杂技艺术团创排了杂技剧《一双绣花鞋》 ,将杂技、戏剧与蒙太奇结合,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公安战士粉碎敌特分子阴谋的反特故事。陈涛谈道,“这部剧是主旋律剧目,还在联排时就已经预售出了300多万元的票房。可以说,马戏城已经成为了观众认可的IP,在他们心目中马戏城的演出一定都好看。 ”

  晚上有驻场演出,白天的时间也要充分利用起来,杂技艺术研学是他们的另一个重磅产品。2019年底开始,重庆杂技团与研学机构、学校三方联合,将传统杂技艺术转化为教育资源,打造推出以马戏城为研学基地,以杂技、魔术为研学内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马戏城研学教育项目。艺教结合,寓教于乐,让更多学生走进马戏城,体验杂技之美,弘扬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早上,学生们来到马戏城,感受杂技技巧、认识道具、了解观演守则等,通过互动教学沉浸于杂技世界之中;中午在马戏城吃过饭后,下午观看一场剧目演出;晚上回家,结束研学之旅。陈涛介绍,他们结合中小学各年龄层,开发了30余个杂技魔术研学课程,并为研学有针对性地打造了杂技剧《大禹》 ,讲述大禹治水故事,展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通过观看演出让学生更加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今年还将杂技剧《一双绣花鞋》也纳入到研学中来,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

  研学项目每天接待700到1000名学生,不到两年时间里,已经有十几万学生通过研学走进了剧院。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种子在他们心里扎根,也为将来培育了观众基础。陈涛说:“我们的研学已经覆盖了市区县,把中小学生引入剧院进行生动的艺术研学教育,创造了全新的艺术院团剧场运营模式,现在已经有十几个省市来我们这考察学习。 ”

  陈涛表示,将进一步推动杂技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向新的征程迈进。30余年来,陈涛从杂技演员到杂技院团管理者,正是对杂技的深深热爱和情怀,促使他不断地创新,使杂技这门传承了3000多年的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重庆杂技艺术团创造了丰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他的步履尚未停止,不断探索新的“杂技+”。他表示,周一到周五白天研学,周一到周日晚上演出,周六周日白天是空档期,他们正在尝试“杂技+亲子游”“杂技+团建”等运营模式,充分利用所有时间,使马戏城更加饱满地运转起来,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谱写重庆杂技新时代更加光彩熠熠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