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的课堂学习:主题鲜明 精彩纷呈
  来源:中国艺术报

线上线下学员集体合影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本次培训班早在筹备之初,就把党史学习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首要位置。本次培训的第一堂课,就是由中共文献研究会副秘书长、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秘书长龙平平授课。龙平平不但有着深厚的党史研究功底,而且还是今年好评如潮的爆款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的编剧。当天的授课中,他以《〈觉醒年代〉: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溯源》为题,将多年的学术思考和鲜活的编剧经验融为一体,于文化觉醒的维度解读建党这一历史性变革的引擎发动时刻。10月27日上午线上授课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虽隔着屏幕还是充满深思与激情,他以《理论指南批评准则——习近平论文艺评论学习笔记》为题,对“以文化人、以艺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胜在自信”的观点进行了全面阐述。仲呈祥多年来一直坚守在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评论实践的第一线,众多学员早就从他的思想中获益匪浅,当天的授课后,线上线下的交流十分热烈。28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第一届副主席于平以《培根铸魂凝神聚力——革命历史题材舞剧的当代表达(1949-2020)》为授课主题,他的授课十分接近舞蹈实践,课堂气氛更是高度接近舞蹈表演现场。更为可贵的是当天下午,学员们考察火炬开发区歌舞团的时候,他进行了一场实践与评论交汇的现场教学。学员唐白晶本来就是于平的博士研究生,师生二人对当时表演的即时点评,让学员们近距离感受着评论与创作的关系的确是血肉相连、密不可分。

  10月29日上午,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以《从党史看精神、看国家、看道路》为题的授课,脉络清晰地展示出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全国人民,一步步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他的讲述中,百年党史被格外立体、格外生动地呈现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是深深烙进了每一名学员的灵魂深处。10月30日上午,学员们在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戏剧史论家廖奔以《百年现实主义戏剧:创作与理论的共振》为题的授课,走进了现实主义戏剧发生发展的历史河床。廖奔以多部经典剧作为蓝本,既深入剖析了作品深层结构中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又以此为枢纽节点,以点带面地串联起现实主义戏剧发展变迁的历程。不但从事戏剧批评的学员大呼过瘾,来自其他门类的学员也表示非常“解渴”,认为现实主义戏剧的启示,对自己按照现实主义的标准开展评论工作大有裨益。当天下午,学员们迎来了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学批评》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张江以《文学批评的阐释学问题》为主题的授课。张江所提出的“强制阐释”的理论观点,早已为学术界关注,现已经过多年完善,呈现出更加严整的理论气象。多名致力于文艺理论研究的学员表示,“强制阐释”理论提醒我们,真正的文艺评论,应脱离对西方文化理论的生搬硬套,立足本土语境,实现对作品的审美和对主体精神的建构。

  10月31日上午,光明网副总经理宋乐永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名为《文艺评论融媒体传播趋势与应对策略》的讲座,他介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对文艺领域的影响逐渐加深,文艺评论可以借助融媒体走得更远、更深,当然也要注意应对可能会出现的舆情。在融媒体方兴未艾的当下,这样的课程可谓恰逢其时,学员们都听得很认真,思索着如何利用崭新的融媒体平台让评论的声音获得更加有效的传播。

  11月1日,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刘斯奋来到培训班中山现场,为大家带来了《文艺评论四题——我的实践和思考》,他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和众多广东地域风格明显的著名文艺作品,把“生活与创作”经验分享得精辟入里。学员冯华说,这次能现场听到刘斯奋的授课,简直就是一场奇妙的缘分之旅!原来,冯华早在大学阶段,就将刘斯奋视为学术偶像,还曾给他写信,这次冯华把刘斯奋当初的回信和赠书一并带来,和自己的偶像首度聚首,这次宝贵的当面聆教,自然让他激动万分。

  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都是在各自的岗位上颇有建树的文艺评论工作者。为了让学员之间打破藩篱,相互激励,主办方还在11月2日特意安排了学术汇报环节。当天的培训班现场,气氛真诚热烈,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台。珍贵的十分钟每个人都舍不得,渴望能够最大限度地用好,超时成了大概率事件,敲杯子的提示音不断响起。其中,第一组学员以学术逻辑缜密、领域广阔征服了大家。第二组学员轮番登场时,观点的锋利度和指向的明确性令人惊叹不已。第三组在当天下午亮相时,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宽松,他们大多结合创作实例,既犀利明快又接地气的理论分析充分体现出文艺评论的实践品格。“云四组”组合风格不一,错落有致,虽在“云端”,也向中山现场释放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学术冲击波。总之,当天的学术汇报中, 35位学员的思想火花交相迸发,每一位学员都通过自己的研究,实现了对他人的启发。

  《入木三分 以美铸魂》是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在11月3日的授课主题。他结合自己的雕塑创作,把评论和创作之间相互推动的关系勾勒得鲜明灵动。尤其是他的众多著名作品的海外传播过程,让学员们对文艺评论在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有了清晰认知。4日,网络文艺研究领域公认的先行者、拓荒者,中南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导、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欧阳友权带来了以《现实题材网络创作与网络文艺的现实主义精神》为主题的讲座。他结合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头部作品,授课深入浅出,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精神在网络创作的必要性在当天的课堂上得到了深刻阐发。当天下午,培训班上还进行了以微短快评为主题的学术沙龙。如果说每一个艺术门类都有自己的即兴表演,微短快评就是文艺评论的即兴演出。通过苏妮娜、周文萍、邱振刚、金浩、张凡等的陆续分享,学员们对互联网时代的文艺评论如何及时发声、借力而上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专家授课内容丰富,自己获益良多,课上所学内容值得在今后反复咀嚼,融化进自己的心灵,落实到批评的实践中”,这也是当天的课程结束后,学员们的普遍反映。其中学员吴春集表示,十位文艺评论大咖的授课是此次培训班的主菜,授课内容从文学、影视、美术、文艺理论到舞蹈、网络文艺全方位覆盖,自己不仅提高了理论素养,拓宽了视野,更有触类旁通的收获。“云四组”学员赵莹说:“十几天的密集课程虽然是线上上课,不能和大家面对面交流,但小小遗憾掩盖不了超越预想的收获。老师们从不同侧面授课,既有党史学习教育的精神洗礼、高屋建瓴的价值引领,也有不同艺术门类的专业探讨,还有艺术评论精品赏析,更有为应对网络科技时代而专门设立的网络文学、未来网络科技等前沿课程。不能到场学习,缺失了观摩和调研体验,但是,仅仅讲座课程已经让我满载而归。”